八天长假
木兰溪畔文旅热潮奔涌
莆田以“莆阳赏秋·全闽乐购”为核心
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全市 4A 级及以上景区
接待游客量、门票收入
同比双双增长超 55%
8 天内 4 度亮相央视
重点领域消费突破 10 亿元
这场火爆出圈的文旅盛宴,绝非偶然,而是精心烹制的 “四道好菜” 层层递进、相得益彰的必然结果 —— 从政府统筹的 “开胃前菜”,到非遗活化的 “文化主菜”,再到 IP 创新的 “特色小炒”,终以流量变现的 “压轴硬菜” 完美收官,尽显 “妈祖故里 灵秀莆田” 的独特魅力。
![]()
第1道
统筹谋划“开胃菜”,搭好盛宴大舞台
一场成功的文旅盛宴,离不开精准的前期布局与周全的平台搭建。莆田将政府统筹的 “先手棋” 下在节前,以九大系列文旅活动为骨架,提前勾勒出覆盖全域的假日狂欢图景。从 “莆田足好” 足球联赛决赛的体育激情,到百米木雕《京杭大运河》江南馆揭幕的艺术底蕴;从“白塘湖龙舟·美食文化周”的民俗烟火,到蔡襄文化活动中心落成的文脉传承,多元活动矩阵提前锁定不同群体需求。
![]()
假日期间,“全域联动 + 精细服务”的配套举措让游客体验感持续升级。市县区协同推出 120 场专题促消费活动,串联起 “秋趣·滨海度假”“秋味·舌尖寻味” 等 5 大主题 10 条精品线路,让游客按需选择、随心畅游。“莆田文旅一卡通” 释放 25 + 免费权益与 70 + 优惠购权益,涵盖景区门票、文化体验等核心场景,用政策温度温暖旅途。更令人瞩目的是 161 艘龙舟巡游木兰溪的创纪录策划,5000 名桨手与岸上 56 个民族服饰展演相映成趣,既制造了视觉震撼,更搭建起文化认同的桥梁,为整场盛宴奠定坚实基础。
第2道
非遗活化“主菜”,端出千年文化味
文化是文旅的灵魂,而莆田的 “灵魂味道”,藏在活态传承的非遗与民俗里。这场盛宴的 “主菜”,正是将千年文脉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的 “宋潮游园会” 堪称典范,状元巡街、古风音乐秀、汉服祭月等活动轮番上演,“非遗 + 夜游” 的模式让街区 7 天内 3 次登上央视,成为游客必到的 “打卡地”。
![]()
传统民俗的现代表达更显温情与力量。10 月 3 日,百名女儿挑着装满兴化米粉、桂圆、猪蹄的 “盘担” 回娘家 “送秋”,这份承载 “莆式孝心” 的千年习俗经央视报道后,让尊老爱亲的美德传遍全国。城厢区东海镇的 “万人圈灯” 活动中,数公里长的 “灯龙” 巡游 14 公里,与莆仙戏《蔡襄》、无人机秀交织,让北宋名臣的精神传承有了生动载体。就连美食也成为非遗传播的纽带 —— 白塘湖公园 3.5 米直径的 “天下第一锅” 为 4000 人烹制莆仙小吃,1.3 米直径的 “天下第一蒸笼” 以 400 年忠门蒸笼技艺制作特色面点,10 位烹饪大师现场献艺,让游客在味觉享受中读懂非遗价值。
第3道
IP创新“小炒”,炒热跨界新滋味
![]()
如果说非遗是根基,那么 IP 创新就是让文旅魅力破圈的 “催化剂”。莆田深谙此道,通过传统内核与潮流载体的碰撞,推出多道风味独特的 “特色小炒”。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本土 IP,妈祖文化在此次双节中完成了一次惊艳的 “国际化表达”—— 湄洲妈祖城举办的全球首个妈祖文化主题亚太音乐节,集结 20 组中外顶尖音乐人,配套露营节、烟花秀等年轻群体喜爱的业态,三天吸引 8 万名乐迷到场。更关键的是,这场盛典通过全球百余家媒体推送,触达人群超 30 亿人次,海外受众占比达 45%,微博话题阅读量破 8.7 亿,抖音播放量超 12 亿次,让妈祖文化突破地域与圈层限制。
![]()
多元 IP 矩阵的构建更让热度持续发酵。城厢区将郑春辉百米木雕《京杭大运河》江南卷首展与状元美食文化周结合,让工艺美术与市井烟火相互赋能;涵江白塘湖的皮划艇表演赛与 “烟火市集” 联动,不仅让 “白塘湖皮划艇” 成为流量担当,更带动陈桥村推出 “皮划艇 + 红团制作” 研学游,激活乡村文旅活力;“莆超” 足球联赛以球星签名球衣抽奖引爆关注,用体育热度激活年轻消费群体。九鲤湖的自然景观、工艺美术城的匠心造物则构成 IP 补充,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偏好。这种 “核心 IP 引领 + 多元 IP 支撑” 的模式,让莆田文旅形象更立体、更鲜活。
第4道
流量变现“硬菜”,吃出经济新动能
聚起 “流量” 更要留住 “留量”,莆田通过业态融合,将文旅热度成功转化为经济增长的 “压轴硬菜”。“非遗 + 夜游”“文化 + 音乐”“美食 + 文创” 的多元融合模式,构建起 “引客 — 留客 — 消费” 的完整链条。在白塘湖公园,龙舟巡游的震撼场景与 “天下第一锅” 的烟火气形成互补,40 多个特色档口涵盖非遗美食、南洋风味、莆田优品,让游客看完展演即能畅享美味,有效延长停留时间。
![]()
景区的爆发式增长直接带动消费升级: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接待 15.26 万人次,同比增长 82.75%,门票收入增长 70.5%,周边住宿、餐饮预订量同步攀升;绶溪公园 78.2% 的客流增幅,带动了周边亲子消费、休闲购物的热度。城市综合体与商圈也借势发力,15 个综合体推出满减促销、夜间直播带货等活动,将文旅活动的人气导入消费场景。仙游鲁艺集团产业园的非遗集市、百威中国啤酒博物馆的文创满减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激活县域消费市场。数据显示,双节期间莆田重点领域消费超 10 亿元,这份成绩单印证了文化 “软实力” 向经济 “硬支撑” 的转化成效。
![]()
图/林罗晓
四道 “好菜” 各具风味,却一脉相承——从政府的精准策划到市场的积极响应,从非遗的活态传承到 IP 的跨界破圈,最终落脚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莆田的双节文旅实践,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假日经济探索,更是一场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当 161 艘龙舟的号子与音乐节的旋律在木兰溪畔共鸣,当千年 “送秋” 习俗与直播镜头相遇,这座城市正用创新思维激活文化基因,其文旅发展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注: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莆田发布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特此鸣谢。
来源:莆田晚报 全媒体记者 林双辉
责编:徐寅生
编审:崔玉辉
审核:严绍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