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船能送他去香港,家人都已经在那边等了,陈宝仓却把最后一张撤离证塞给了战友——1950年的台北,这位国民党中将,偏要留在最危险的地方,直到被特务抓走,都没跟家人说一句再见。
![]()
陈宝仓是河北遵化人,早年跟着孙中山闹革命,打过硬仗,也做过地方官,后来在国民党军队里一路做到“国防部”中将高参。外人看他是国民党的“老资格”,没人知道,1948年他就经何遂介绍,与中共建立秘密工作关系,成了隐蔽战线的一员。1949年夏天,吴石要赴台担任参谋次长,组织上让陈宝仓跟着去,任务是搜集台湾的防务情报,尤其是中部和南部的兵力部署,为后续攻台做准备。出发前,他跟组织上保证:“只要能拿到情报,我就算把命留在那边,也值。”
![]()
到了台湾,陈宝仓借着中将高参的身份,经常去各军事基地“视察”,把看到的防御工事、武器装备记在脑子里,晚上再偷偷整理成文字。他跟吴石配合得很默契,吴石负责拿高层的绝密文件,他就负责核实基层的部署细节,有时候还会借着和美军顾问吃饭的机会,套取一些武器援助的消息。那些情报,有的藏在公文包的夹层里,有的夹在《资治通鉴》的书页中,再通过地下交通员送到香港,转往大陆。
1950年1月,局势突然变了——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第二次被捕后叛变,把吴石、朱枫还有好几位地下工作者的名字都供了出来。组织上很快收到消息,赶紧安排撤离,给陈宝仓留了一张去香港的船票——当时这种船票很紧张,都是优先保障关键人员撤离的,还派交通员跟他接头,让他3天内务必离开。那时候,陈宝仓已经把妻子和孩子送走了,妻子临走前拉着他的手问:“你啥时候过来?孩子们总问爸爸去哪了。”他当时只说“等我把手里的事办完,很快就来”,没敢说自己可能要留下。
![]()
其实陈宝仓心里清楚,走了就安全了,可他手里还有两件事没了断。第一件是那份《台湾中部防御部署图》,他前几天刚从台中基地抄下来,还没来得及交给交通员——这份图标着中部山区的炮位和弹药库位置,对攻台太重要了,要是带不走,之前围着基地转了好几趟的努力就白费了。第二件是还有几位地下交通员没找到,这几个人都是他亲自联系的,蔡孝乾叛变后,特务肯定在按名单搜捕他们,他要是走了,这几个人说不定就会撞进特务手里,到时候连个报信的人都没有。后来他战友何康回忆,陈宝仓当时跟身边人提过:“有几位联络同志尚未找到,我不能走。”
![]()
交通员催了他两次,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船马上要开了,下一班不知道要等多久”,陈宝仓却把船票推了回去:“你把这张票带给小李(另一位地下工作者),他家里还有老母亲要照顾,比我更需要走。我再等两天,把图送出去,找到那几个同志就走。”交通员没办法,只能拿着票先走,临走前塞给他一把手枪,反复叮嘱“实在不行就自保,别硬扛”。
接下来的几天,陈宝仓假装没事人一样去上班,暗地里找那几位交通员。他不敢去常去的茶馆、书店这些接头点,只能在菜市场、公园这些人多眼杂的地方绕,终于在第三天找到了其中两位,把特务要按名单搜捕的消息告诉他们,还塞给每人一些钱,让他们赶紧往南部走,从那边的小港口偷渡去香港。可还有一位负责传递文件的老周没找到,陈宝仓心里急,决定再等一天——就是这多等的一天,特务盯上了他。
![]()
1950年3月1日早上,陈宝仓刚走出家门,准备去老周可能出现的码头碰碰运气,就被几个穿黑衣服的人围住了。他知道躲不过,没反抗,只是趁特务伸手抓他胳膊的间隙,飞快地把口袋里折成小块的《台湾中部防御部署图》揉成一团,塞进嘴里吞了下去。后来特务在他家里翻了半天,连《资治通鉴》都逐页抖过,没找到任何情报,只能把他关进了“保密局”监狱。
![]()
在牢里,特务用了各种刑,鞭子抽、坐老虎凳,陈宝仓的腿被打断了,连站都站不稳,却没吐露半个字。有一次,特务把他和吴石关在相邻的牢房,趁看守不注意,吴石隔着铁栏杆问他:“你明明能走,为啥要留下?”他靠在墙上,声音有点哑,却很清楚:“咱干这行的,哪能丢下没做完的事、没找到的同志先走?要是情报没送出去,同志没保住,我就算到了香港,夜里也睡不安稳。”
![]()
1950年6月10日,陈宝仓和吴石、朱枫、聂曦一起被押到台北马场町刑场。临刑前,他对着大陆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嘴里轻轻念叨着“娘,儿子不孝,不能给您送终;孩子们,爹对不住你们,没法看着你们长大”,然后闭上眼睛,没再说话。
![]()
后来,那位拿到陈宝仓船票的小李安全到了香港,凭着记忆把《台湾中部防御部署图》的主要内容写了出来,交给了组织;没找到的老周,也因为陈宝仓之前托人带的口信,提前躲到了乡下,逃过了特务的搜捕。1953年,陈宝仓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毛泽东亲自签署了“烈字第008号”革命烈士证书;2013年,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落成,他的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和吴石、朱枫、聂曦并排站在一起。
![]()
现在,陈宝仓的孙子陈立群还保留着爷爷当年用过的那本《资治通鉴》,书页边缘都被翻得发毛,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是1949年底陈宝仓送家人去香港时拍的,照片上的他穿着中山装,笑着挥手,身后是妻子和三个孩子,没人知道那是他和家人最后一次见面。有人说,陈宝仓太“轴”了,明明有活路,偏要往险路上走;可也有人说,正是这份“轴”,才让我们看清,有些选择从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心里的那份念想——想着情报能帮上忙,想着同志能活下来,想着国家能早点统一。要是换作你,在能安稳离开和没做完的事之间,会怎么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