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皮亚季变成了废城,街上没人,路面被落叶和泥土覆盖,楼房里积着灰,儿童玩具散落窗台。到了4月底,当地的居民全都被撤走,官方给出的理由只是“临时疏散”。撤离之后,军警在城里清理留下的痕迹:他们逐家查找宠物和家畜,尸体运到掩埋坑掩埋,很多动物被当场射杀。那种场面像是人为把城市从地图上抹掉的一段过程,冰冷而机械。
![]()
城市被废弃的背后,是一场持续数月的、动员人数惊人的救援与掩盖。紧接着撤离行动,苏联机器全面启动。高层把这个事当成军事表演来打,动员了数十万兵力参与清理。有人从外地调来,有人是退伍军人,还有上万名被召来的矿工和工程兵。到最后,前后参与“清理”与救援的总人数超过几十万。很多人只知道任务是什么,不知道背后的危害数值,很多人被告知去干“救援”和清理。很多人只知道任务是什么,不知道背后的危害数值,很多人被告知去干“救援”和清理。
空中投放成了一项致命工作。直升机飞行队被派去从反应堆顶上投物资和混凝土板,飞行高度很低,飞行仪表常被高辐射干扰。总共有大约80架直升机执行了数千次飞行,投下了数千吨沙土和化学物质。飞行员的防护几乎是象征性的,很多人任务后出现严重的放射病,不能睡、不能吃,皮肤剥落。少数驾驶员完成了关键投放,几年后仍因相关病症去世。
![]()
地下也在拼命止损。专家发现反应堆下有冷却水池,担心熔化的堆芯接触水会产生二次爆炸。三个人在几乎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室里,靠着触感打开了排水阀,排干了池水,避免了更大灾难。那三个人之后都被带去抢救,最终没能幸免。为了清理楼顶的高放射性碎片,原计划用机器人,结果电子设备在那样强度下瘫痪,只能把人送上去。几千名年轻后备军人被逼成了“人力机器人”,每人上去的时间被严格限制在几十秒,但很多人自愿多干一会儿。任务完成后,参与者的平均寿命大幅缩短,很多人任务后很快病故。
矿工被派来做的事情更像是最后的赌注:在反应堆下挖一条通道,好安装冷却系统。数万矿工日夜不停干活,环境温度高、防护几乎没有,一些人因为喝了被污染的水当场倒下。挖成的通道最终没有按原方案装上计划的冷却设备,只被回填水泥。那些付出的人里,有相当一部分没能活过中年。
![]()
前线还有消防员的故事。事故发生当晚,普里皮亚季本地消防队被派去灭火,没人告诉他们这是暴露的核堆。28名消防员冲进火场,没任何有效的防护,只凭职责感扑向火光。他们在现场很快出现严重的反应:头晕、呕吐、皮肤灼伤。有个人把一块发光的石块当燃料扔掉,那其实是反应堆的石墨慢化剂,接触后手掌被灼伤,肌肉组织融化。那批救援者在接下来几个月内陆续死于急性放射病,遗体因污染严重被装进铅棺并深埋。幸存者中有人回忆说,冲进去时心里只想着家里的孩子。这种简单的念头,支撑他们走向不可逆的伤害。
信息被控制和篡改是另一层悲剧。事故发生后不久,测得的辐射值远远超出任何正常范围。有人监测到的数值高达数万伦琴,整体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大约是广岛投下原子弹的数百倍。最早报告的数字却被压到一个极低的刻度——那只是测量仪的最大刻度。现场有人向上级报称“读数是3.6伦琴”,但这个数是仪器的上限,远不能反映真实强度。因为这样的报表,许多决策者以为事态被控制,普通居民继续生活、孩子在街上玩耍。有人回忆,当天天空出现奇怪的光斑,像彩虹一样,居民以为是火光与烟雾产生的光线,完全不知道那是放射性尘埃在空中漂浮。
![]()
这起事故的爆发点要追溯到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四号反应堆在一次断电试验中发生了堆芯熔毁并爆炸,主管工程师迪亚特洛夫在指挥试验时经验和判断出问题,导致情况失控。爆炸后,放射性物质随风飘向周边城镇,甚至在瑞典等远处地区的监测站检测到异常辐射。如果不被控制,影响可能会波及更广的地域。后来国家级的动员、现场的牺牲、数以万计的清理工作,都是以封锁更大的危害为目标在进行。
整个事件里,有一类数字一直被反复提及:投入的人员数以十万计,牺牲者中既有本地的消防队员,也有从战场调回的将领负责协调的军队,还有来自全国的矿工和志愿者。救援手段从空中投撒、屋顶清理、地下排水到挖通通道,几乎涵盖了所有可以想到的临时措施。很多做法拼的是速度和人力,代价是生命与健康。看到这些细节,人会觉得既冷静又沉重。尽管说法平铺直叙,但那些数字和画面本身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