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犯罪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帮信罪作为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罪名,备受关注。2023年,帮信罪立案标准有了明确规定,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深入解读。
小张在网上看到一则兼职广告,声称帮助某公司进行简单的网络操作就能获得高额报酬。小张按照对方要求,使用自己的多张银行卡,为该公司提供收款转账服务。一段时间后,小张发现这些转账资金来源似乎不太正规,但他心存侥幸,继续操作。最终,该公司因涉嫌电信网络诈骗被警方查处,小张也因涉嫌帮信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根据2023年帮信罪立案标准,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的“情节严重”,予以立案追诉:
(五)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
在小张的案例中,他为该公司提供支付结算帮助,转账金额远超二十万元,符合立案标准中的第二项。这表明,帮信行为不仅仅是提供简单的协助,一旦达到一定的金额或数量标准,就会面临刑事立案的风险。
小李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因经济紧张想通过兼职赚取一些生活费。他在网上结识了一名自称做电商生意的人,对方表示需要小李帮忙用他的微信账号进行一些收款操作,并承诺会给予一定报酬。小李起初有些犹豫,但在高额报酬的诱惑下,还是答应了对方。一段时间后,小李发现自己的微信账号频繁收到不明来源的款项,且对方要求他尽快将款项转出。小李意识到事情可能不对劲,但为时已晚。最终,警方查明这些款项与一起网络赌博犯罪有关,小李因帮信罪被立案。
在这个案例中,小李虽然可能对整个犯罪行为的全貌并不完全清楚,但他明知自己的微信账号被用于异常的收款转账操作,仍然继续提供帮助,这种行为也符合帮信罪的构成要件。即使小李没有直接参与到网络赌博犯罪中,但他的行为为赌博犯罪提供了资金流转的便利,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体现了帮信罪立案标准中“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这一关键要素,并不要求行为人必须清楚知晓对方具体实施何种犯罪,只要对其利用网络实施犯罪有一定认知即可。
小王经营着一家小网吧,为了增加收入,他在未仔细核实的情况下,将网吧的网络接入服务提供给了一名身份不明的客户。后来,警方发现该客户利用网吧网络从事非法活动,小王也因涉嫌帮信罪被调查。
对于这种为他人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行为,如果明知他人利用该网络实施犯罪,同样可能构成帮信罪。虽然小王可能没有直接参与到具体的犯罪行为中,但他的疏忽为犯罪行为提供了条件。在判断是否构成帮信罪时,即使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小王主观上完全明知,但如果他没有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也可能被认定为“应当知道”他人利用网络实施犯罪,从而符合立案标准。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2023年帮信罪立案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明确了哪些帮信行为达到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警惕,避免因贪图小利而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支付结算参与者等相关人员来说,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自己提供的服务和帮助进行审慎审查,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同时,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信息、账号等提供给他人用于可能存在风险的网络操作,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总之,2023年帮信罪立案标准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司法实践中对帮信罪的认定和处理,对于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当深入理解并遵守这些标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