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回2010年3月,当时美国总统还是奥巴马,大多数网友还不知道特朗普是谁。当时,美国众议院推出了一项名为“稀土与关键材料复兴法案”的立法,要求国防部振兴美国稀土工业,并建立国家储备。当时法案起草者众议员麦克·考夫曼警告说,“中国控制全球几乎全部的稀土供应与生产”,对美国国防安全构成隐患。
![]()
15年后,2025年10月,中国商务部发布新规,对含有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物项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美国国防部却不得不紧急计划拨款1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抢购稀土,以应对供应链中断风险。时光仿佛倒流,美国依然未能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2010年的美国稀土法案描绘了一个自给自足的蓝图。该法案要求国防部开始购买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稀土矿产品,并将之纳入国家储备。当时的法案明确要求国防储备中心从中国直接购买“供5年使用的稀土”。为减少对华依赖却要先从中国大量购买,暴露了美国稀土供应链的先天不足。该法案还提议成立特别跨部门工作组,评估稀土供应链,并决定对国家和经济安全关键的稀土原材料。然而15年的评估与研究并未转化为实质性的产业链建设。
![]()
15年过去,根据陈光炎教授2025年7月的分析,美国超过80%的精炼稀土仍然来自中国。这些稀土广泛应用于国防、电子和清洁能源领域。而近日有媒体估算,美方建立独立的替代供应链预计需要10年,这已经是乐观的估计。
事实上,中国不仅在稀土储量上占据绝对优势——拥有全球较大的稀土储量(4400万吨),是美国储量(190万吨)的23倍。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控了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这种结构性优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中国的稀土管制新规,明确凡含有中国原产稀土物项价值占比0.1%的外国制造产品,都可能被纳入出口管制范围。这一招可以说是“以彼之道还之彼身”了,其与美国出口管制条例(EAR)中的“直接产品规则”相对应,是一种对等的规则安排。它标志着中国在资源出口管理上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防护”。
![]()
美国为何15年仍未能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根源在于稀土产业链的复杂性和高环境成本。
稀土的开采和加工具有高污染、高能耗的特点,这与美国严格的环保法律和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国家战略背道而驰。此外,美国缺乏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人才和技术积累。专家指出,尽管当前在资金和审批方面有保障,但工程技术人才的缺乏仍是提升产能的重要挑战。而中国已经花费几十年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
特朗普政府曾尝试推动深海采矿,但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距离商业化开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重要的是,任何替代供应链的建设都需要5年以上的周期,而市场波动常常使私人投资望而却步。
![]()
在这场长达15年的稀土博弈中,中国已经从一个简单的资源供应国,转变为规则制定者和技术掌控者。中国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通过法律规范、识别贸易重点领域等方式,优化出口管理。而美国则陷入了“技术依赖-产能瘫痪-产业空心化”的恶性循环。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而是中国在资源管理和产业政策上的长期主义思维。
而美国却试图用短期政策解决长期结构性问题,如此下药不对症,美国还打算向天再借多少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