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以制裁大棒威慑全球,不料却遭遇中欧日印等63国的集体反击。
10月14日至17日,国际海事组织召开会议,将确认是否根据船舶的碳排放量征收环保税。这件事,中国、欧盟、日本、印度,已经带头同意了。
特朗普对此十分不满,在白宫官网威胁:谁敢支持就制裁谁。
那么,美国为何害怕这个船舶环保税?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套无法拒绝的规则
从10月14日到17日,一场会议正在决定这个行业的未来,摆在桌面上的,是一个被称为“净零框架”的提案,一个被许多人通俗地叫做“碳税”的东西。
它并非简单粗暴地罚款,而是搭建了一个“技术标准”。预计从2027年开始生效,2028年正式拉开减排大幕。
![]()
这个框架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所有人都推到对立面,反而用精巧的利益分配,成功捆绑起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一方面,它设立了逐年收紧的全球船用燃料温室气体强度标准。这给了技术强国,比如在船舶发动机领域有深厚积累的日本,一个明确的产业升级方向和市场优势。
![]()
另一方面,它搞了一个全球统一的碳排放定价机制。
简单说,就是给碳排放定个价,超过标准的船东要交钱,低于标准的就能拿钱。一下就盘活了整个局面,把惩罚变成了奖惩并存的经济游戏。
欧盟对此最为热衷,这几乎就是把它已经搞起来的“碳关税”逻辑,推广到了全球海运领域,让自己的标准变成了国际标准。
![]()
但真正让这个联盟坚不可摧的,是那个被称为“国际海事组织净零基金”的超级粘合剂。
这个基金的钱从哪来?就是从那些超标排放的船舶罚款里来。
据估算,从2028年到2030年,这个基金每年能进账110亿到120亿美元。这笔巨款,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发展中国家牢牢吸了过来。
基金的用途说得明明白白:资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
![]()
这对于像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国家来说,简直是天降甘霖。
印度的外贸有九成都依赖海运,与其未来被高昂的运输成本卡脖子,不如现在就加入规则制定,还能分一杯羹,何乐而不为?
更妙的是,基金还承诺会补偿那些受海平面上升威胁的小岛屿国家。这一下,不仅有了经济利益,还占据了道德高地,让整个支持阵营的形象都变得丰满起来。
![]()
谁是优等生?谁在裸泳?
当这样一份几乎无懈可击的方案摆在面前时,各国的态度就成了一次集体摊牌。
谁提前做了功课,谁在浑水摸鱼,一目了然。
中国,无疑是这场考试里的优等生。作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市场份额接近40%,中国早已在甲醇、氨燃料等新一代绿色船舶技术上抢先布局。
![]()
新规一旦通过,等于在全球范围内为中国的高端造船业创造了无尽的市场需求。
更重要的是,中国超过一半的对外贸易都漂在海上。
一个统一的全球碳规则,可以完美规避未来被不同国家用五花八门的碳关税壁垒刁难的风险。所以,中国从一开始就是这个框架的坚定支持者。
![]()
印度这样的“追赶者”,算盘也打得很精。虽然自身技术储备不足,但它看到了长远利益。
现在加入,可以提前适应规则,利用基金提供的资金完成产业升级,避免未来出口成本飙升,被彻底甩下牌桌。
![]()
而美国的强硬反对,则恰恰暴露了其在这场产业变革中的“掉队”窘境。
特朗普政府的背后,是传统化石能源行业的巨大票仓。美国作为石油出口大国和大型船东国,旗下拥有大量技术老旧、使用高硫燃料的船舶。
新规对它来说,每一条都是成本,都是对其既得利益的直接冲击。
![]()
更深层的原因是,美国在民用造船业,尤其是在绿色船舶技术上,早已空心化。它那套“重振造船业”的口号,瞄准的还是生产高排放的传统船舶。
新规一来,这些船将“下水即落后”,让华盛顿无地自容。
![]()
霸权的最后一声哀嚎
正因为戳到了痛处,美国的反应异常激烈。10月10日,就在会议召开前夕,一份由美国国务卿、交通部长和能源部长联合签署的官方声明横空出世,措辞严厉,充满威胁。
声明直指该框架是“全球气候监管的新殖民式输出”,并赤裸裸地威胁要惩罚所有支持该框架的国家。
手段包括:禁止船只入港、加收港口费、实施签证限制,甚至制裁相关官员。这阵仗,不可谓不大。
![]()
然而,结果却让华盛顿大失所望。
在4月份的初步投票中,就有63个国家表示支持,反对的只有16个。这个压倒性的多数格局,并没有因为美国的恫吓而改变。
要知道,这次美国面对的,不再是几个可以随意拿捏的小国,而是一个由中国、欧盟等重量级玩家为核心,捆绑了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强大联盟。
![]()
美国若要制裁,首先要掂量一下能否承受与中欧同时爆发贸易战的后果,尤其是在国内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背景下。
对这些核心成员无效,美国的威胁自然就成了空炮。
更有意思的是,连美国企业界都在用脚投票。
![]()
像马士基航运的美国分公司,早已开始投资订购甲醇动力船。
资本的逻辑总是最诚实的,产业趋势的洪流,并不会因为短期的政治口号而停滞。特朗普政府的威胁,甚至在自己国内都未能获得完全的认同。
这个框架一旦通过,其强制力将通过IMO的港口国监督机制覆盖全球。就算美国不加入,它的船只要想进入那63个国家的港口,就必须遵守规则,否则可能面临检查甚至扣留。
![]()
结语
在这个新时代,领导权不再仅仅来自庞大的经济体量或军事肌肉,而是更多地来自于制定前瞻性规则、构建包容性利益共同体以及掌握核心技术标准的能力。
美国的挣扎与愤怒,恰恰反映了一个旧时代霸主的不适与彷徨。
![]()
参考资料: 北京日报——特朗普2.0与欧盟碳关税,如何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动趋势? 观察者网——全球航运净零排放历史性新协议即将审议:中欧日印支持,美国威胁制裁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