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秋,河南登封的秋风带着煤矿区特有的煤尘味,刚刑满释放的张顺兴踩着落叶回到家。
![]()
这个 30 多岁的男人七年牢狱生涯磨平了棱角,却没改掉刻在骨子里的孝 ——1998 年,他因工地老板辱骂母亲,抡起铁锨把人打成重伤,换来了八年刑期,减刑一年后终于重获自由。
妻子没走,老母亲健在,张顺兴觉得日子有了盼头。可坐过牢的履历让他处处碰壁,最后只能去城郊的煤矿挖煤,“只要能挣钱养妈,苦点不怕”。第一个月发了 1200 块工资,他攥在手里反复摩挲,计划着给母亲买件新棉袄。
变故在三天后发生。同事梁学文找上门,红着眼说父亲重病要手术,差几千块救命钱。张顺兴想起自己母亲拉扯孩子的不易,二话不说把工资全借了出去,“你先救急,我妈那边我再想办法”。他没敢告诉母亲钱借出去了,谎称工资要压一个月,自己回工地啃了半个月馒头。
半个月后张顺兴去要钱,梁学文却支支吾吾。他只好回洛阳老家找母亲拿点生活费,推开门的瞬间,眼泪差点掉下来 —— 母亲坐在门槛上,额头青肿,袖口露出的胳膊上还有淤青。“妈,这是咋了?” 张顺兴冲过去扶住母亲。
![]()
母亲起初不愿说,被问急了才哽咽道:“你姐夫郭松旺来要房子,我说给你留着,他就动手了……” 张顺兴攥紧拳头要去找姐夫算账,被母亲死死拉住:“你刚出来,可不能再惹事啊!” 他强压怒火,可心里的火苗已经窜了起来。
更让他崩溃的是回矿场后的发现。有工友偷偷告诉他,梁学文的父亲根本没生病,那笔钱全被他拿去赌博了。张顺兴找到梁学文对峙,对方却翻了脸:“钱就是输了,有本事你杀了我?你妈就是个捡破烂的穷鬼,给她花冤枉钱干啥!”
这句话像针戳破了张顺兴的理智。他想起母亲为了贴补家用,每天天不亮就去捡破烂;想起邻居余秀莲不止一次当众辱骂母亲 “捡破烂的脏东西”;想起姐夫郭松旺打母亲时的狠劲。积压的愤怒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八小时血案:从工友到姐夫的复仇之路
![]()
2005 年 10 月 25 日下午 2 点,张顺兴在矿场宿舍找到梁学文。对方正和人搓麻将,桌上散落着零钱。“还钱。” 张顺兴声音发颤。梁学文抬头嗤笑:“说了没有,你个劳改犯还敢怎样?”
这句话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张顺兴从床底抽出平时削煤的匕首,朝着梁学文胸口刺去。混乱中没人敢上前,等众人反应过来,梁学文已经没了气息。张顺兴抹了把脸,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欺负我妈的,都得偿命。”
他没跑,反而回了老家。下午 4 点,邻居余秀莲正在家门口晒太阳,看见张顺兴就骂:“你妈又去偷我破烂,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话没说完,匕首已经刺进她的腹部。张顺兴盯着倒在地上的余秀莲,一字一句地说:“再骂我妈一句试试。”
此时的张顺兴已经红了眼,他想起最该报复的人 —— 姐夫郭松旺。傍晚 6 点,他揣着带血的匕首闯进郭松旺家。正在喝酒的郭松旺看见他,刚要开口骂,就被张顺兴按在桌上。“你打我妈的时候,想过今天吗?” 张顺兴的匕首一次次落下,直到刀刃卷了刃。
短短八小时,三条人命。做完这一切,张顺兴没躲没藏,直接去了派出所自首。面对民警的讯问,他异常平静,只是在说起母亲时突然提高声音:“我坐牢七年,我妈受了多少罪!他们动我可以,动我妈不行!”
![]()
法庭上的忏悔与决绝,枪决前的最后选择
案件很快引发轰动。登封警方通报显示,三名死者均与张顺兴有纠纷,且都曾对其母亲实施过侮辱或伤害行为。2006 年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法庭上,张顺兴的母亲拄着拐杖赶来,见到儿子就哭倒在地:“是妈害了你啊!” 张顺兴隔着铁窗给母亲磕了个头:“妈,我不后悔,就是以后不能养你了。” 他对杀人事实供认不讳,却在法官问及是否请求轻判时摇了摇头:“我犯了法,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但他们欺负我妈,死有余辜。”
被害者家属情绪激动,要求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张顺兴的妻子提交了厚厚的材料 —— 里面有邻居们签字的证明,证实余秀莲长期辱骂张母;有煤矿工友的证言,说明梁学文借钱赌博的真相;还有郭松旺曾多次索要房产并动手打人的记录。但这些都无法改变故意杀人的事实。
最终,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顺兴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上诉期内,张顺兴放弃上诉。行刑前一天,他提出一个特殊请求:捐献全身器官。“我这辈子没做过多少好事,死前想帮几个人,就当替我妈积德。”
2006 年秋,张顺兴被执行枪决。临刑前,他面带微笑签下遗体捐献协议,手里还攥着一张母亲的黑白照片。据负责执行的民警回忆,他最后说的还是那句话:“要是有人再欺负我妈,我做鬼也不饶他。”
![]()
案后的余波
张顺兴的母亲后来由其姐姐照料,只是姐姐再也没回过那个充满伤痛的家。煤矿工友提起张顺兴,都唏嘘不已:“他就是太孝了,孝得钻了牛角尖。”
法律界人士则指出,孝心值得肯定,但任何维权都不能逾越法律红线。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术军曾表示,张顺兴本可通过报警、起诉等合法途径解决问题,“侮辱他人、故意伤害都能追究责任,但他却用极端方式毁了自己和多个家庭”。
案发多年后,登封当地仍有人记得这个 “为母复仇的孝子”。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恶魔,但更多人在讨论:当至亲受到伤害时,如何在保护家人与遵守法律之间找到平衡?这个问题,至今仍值得每个人深思。
![]()
本文系社会新闻/真实案件改编,人名为化名,本文图/选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