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看到新西兰政府的这个决定,恐怕没人会相信,一个五眼联盟的核心国家,转身把价值数十亿的大项目交到了中国手上。
据10月14日消息,新西兰政府确认,将原定由韩国船厂负责建造的两艘新型跨海渡轮订单,转交给了中国船舶集团下属的广船国际。
这两艘大型渡轮,未来将用于南北岛之间的重要交通线路,按计划将在2029年前交付。
![]()
新西兰政府不仅没有低调处理这个转向,反而话里话外透露出这是一项“务实的决定”,那这个看似“亏本”的操作,新西兰图的到底是啥?
项目越做越大,预算失控
新西兰的这个渡轮计划,最初其实只是想替换掉已经服役几十年的老旧轮船。老船年久失修,维修成本高,效率还低,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小。
![]()
于是政府打算上马一套新型的公铁两用渡轮系统,也就是既能运车又能运火车,顺带提升南北岛之间的联通效率。
刚开始的设想还算清晰,找了韩国的造船厂签了合约,准备搞两艘大船。钱也拨了设计也出了,问题是项目推进到一半,事情就变了味。
造船这事儿本身没那么复杂,但新西兰政府后来不断追加需求,不光要船,还要配套的港口设施、电力系统、铁路接口……
![]()
一环扣一环,原本只是“买船”,结果搞成了“改造半个交通系统”。项目预算像吹气球一样,一扩再扩,原有资金远远不够,财政压力陡增。
更麻烦的是,随着需求的变化,原来签的合同也开始出现问题。虽然纸面上写着是固定价格,但现实中每次变更设计,都会附带额外费用,韩方报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新西兰方面很快发现,这个合作已经变成了“无底洞”。
![]()
当时的政府已经有点骑虎难下了,再继续下去,恐怕整个财政都要为这个项目让步。于是新上台的新一届政府不得不重头审视这个项目,最后的结论就是必须止损。
承认损失
说到底政府不是企业,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新西兰政府这次选择放弃大约6亿纽币的前期投入,确实是笔大账。
但他们认为,如果继续和原来的承包方合作,未来可能还要花更多,甚至还建不出想要的东西。
![]()
与其一步错,步步错,不如现在干脆一点,把早期投入当作沉没成本,重新来过,那那为什么选中国?
因为这事不能再拖了,需要一个能真正把项目落地的合作方而中国造船业这几年在国际上的表现有目共睹,尤其是在大型复杂船舶的建造方面,已经越来越被认可。
新西兰政府在评估后发现,中国企业不仅能按时交付,而且能控制整个项目的范围和成本,这正是他们现在最需要的。
![]()
与其说是“转单”,不如说是“换人救场”。
中国方面给出的方案,虽然没有详细披露,但依照中方一贯的技术,相比设计更合理,配套更成熟,关键是工期和交付时间都更有保障。这对新西兰来说,就是一份“稳定的答卷”。
新政府的态度也很明确,这不是退让而是纠正,他们认为如果早几年就用这样的合作模式,恐怕早就节省了一大笔钱。
现在虽然晚了点,但及时止损,总比继续硬撑强,这也是为了纳税人的利益”。
![]()
订单转向背后的政治与示范效应
新西兰这次高调更换合作方,其实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
他们没有因为对方是中国企业就犹豫不决,反而是通过项目评估后,坚定地选择了更能干实事的那一方。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一个更大的现实问题,西方国家内部的供应链合作,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型项目的实际需求。
![]()
一旦涉及多个国家、多个承包商,协调成本高,进度慢,谁也不愿意为失败负责。而中国造船模式强调的是整体负责、一体化推进,这种模式在实际执行中效率更高、风险更低。
新西兰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盟友网络所带来的“政治正确”,而是把重心放在了“项目能不能干成”上。
这种务实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当前国际合作模式的一种突破。
![]()
更让人注意的是,这种转向并不是偷偷摸摸的,新西兰政府不仅没有遮遮掩掩,反而主动宣布,公开表达“自豪”。
这说明,他们并不觉得这是在“违背立场”,而是把这当作一次正当的国家利益选择。这不仅是一次项目层面的调整,也可以看作是对当前国际格局的一种回应。
五眼联盟内部讲究的是情报共享、安全协作,但当涉及到国家发展的核心项目,每个国家还是得自己掂量掂量。
![]()
这次转单事件,反映出一个趋势,在处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时,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跳出意识形态的框架,回归到现实的考量,谁能把事干好,谁就值得信赖。
新西兰政府在这个时间点做出这样的决定,某种程度上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即便是在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国际环境下,经济和发展问题仍然有它自己的逻辑和节奏。
合作不是看谁“站哪边”,而是看谁“能办成事”。
![]()
对中国来说,这当然是一种认可,但更重要的是,这种认可不是靠宣传赢来的,而是靠项目一项项落地、工程一套套完成,一步步争取来的。
新西兰这次“转单”,其实就是对中国制造能力的一次投票,也是对现有国际合作模式的一次挑战。
结语
这次新西兰政府主动放弃此前签订的合同,转而把订单交给中国,表面看是一次商业决策,实际上是一次政治和经济现实交织下的务实抉择。
![]()
6亿纽币的损失,是他们愿意承担的代价,为的是换来一个更可控、更可预期的未来。这不是一场纯粹的“谁的船更便宜”的竞争,而是一场关于效率、信任、执行力的综合考量。
新西兰政府选中中国,不是因为“关系好”,而是因为“事情能干成”。
在越来越复杂的全球环境中,项目能不能按时交付,建设能不能顺利落地,比什么立场、什么阵营都重要。
这一次,新西兰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而这个答案,或许会给更多国家一点启发。
参考资料
韩企造船烂尾后,新西兰选择中国船厂:我们对中企能力有信心 2025-10-14 18:49·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