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开接单软件,不少师傅发现:同样跑 10 公里,到手的钱比去年少了一两块;尤其跨城单扣完油费,甚至不如市区短途划算。大家吐槽 “平台不考虑咱辛苦”“几分钱把车主当雷锋”,平台为啥要降?
![]()
现在顺风车平台就那几家,你不降,别家就用低价抢乘客。滴答降了,滴滴、哈啰只能跟着降,一喂就算维持高价,也得保证和整体市场价接近 —— 不然手里的订单可能少一半。这不是平台故意压价,是同行的催促,就像菜市场卖菜,隔壁便宜一毛,顾客就过去了。
![]()
还有政策管得严。不少地方规定顺风车得按 “成本分摊” 定价,要求 “车费不超出租车一半”,平台定高了就被约谈教育。去年跑广州到深圳能收 150 元,今年最多只能收 100 元,平台也不敢多定。
另外,开新能源车的师傅多了,平台也有了降价底气。油车 1 公里油费 6-8 毛,新能源车电费才 2-3 毛,成本差一大截。平台知道电车师傅能接受稍低单价,就敢下调整体价格 —— 电车师傅扣完电费仍有利润,但油车师傅就有点吃亏,这也是不少油车师傅换电车转跑短途的原因。
再看降价对咱的影响,别只盯着 “单价低了”。好的是订单确实变多了:之前单价高,乘客舍不得叫车,咱半天接不到单;现在价格降了,三四线城市的学生、打工族更愿意叫,早高峰、周末订单明显增加,甚至将隔壁网约车用户都吸引过来了。
但坏处也很直接。油车师傅压力大:20 公里的单,以前收 35 元,现在收 30 元,扣 12 元油费到手 18 元;遇上堵车绕路耗油多,甚至可能亏本。还有些平台耍手段,表面降价吸引乘客,背地里悄悄提高抽成 —— 比如乘客付 30 元,咱到手只有 22 元,抽成近 30%。
所以选对平台至关重要。不同平台补贴不一样:有的平台新司机首单30奖励,有的跑满 5 单给 20 元油补,有的平台会员0佣。咱可以多下两个软件对比,我短途用 A 平台(单子多),长途用 B 平台(单价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