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耀港城”银龄行动丨银发践行初心 传承太极文化——卢龙县退休干部刘卫典型事迹
编者按:
岁月染霜华,初心续新篇。从红色传承到乡村振兴,从邻里帮扶到基层治理,从科技帮扶到发展助力,“银龄”的身影已融入港城发展的脉络,“银耀港城”银龄行动逐渐成为了这座城市里动人的风景线,每一位银龄志愿者,都以岁月沉淀的经验为笔、以始终饱满的热情为墨,将“夕阳红”晕染成服务港城的“志愿红”。他们用行动清晰证明:退休从不是人生的“终点线”,而是服务社会的“新起点”;银发也绝非岁月的“休止符”,而是照亮港城的“暖光带”。
微光可成炬,众志能聚星河。当敬老月的暖意在港城蔓延,“银耀港城”银龄行动的动人篇章也正待我们细细讲述。敬老月期间,我们将陆续推出银龄榜样事迹报道,既是向每一位挺身而出、余热发光的长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更是向全社会展示银龄志愿者不负初心的担当。相信,在一位位银龄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下,“银耀港城”银龄行动将呈现这座城市中的温情画面——它是银龄群体发挥余热、续写人生价值的“新舞台”,更是为港城汇聚银发智慧、赋能社会建设的“银发动能”。
银发践行初心 传承太极文化
——卢龙县退休干部刘卫典型事迹
在秦皇岛市卢龙县的体育场、新时代实践中心、校园操场,总能看到一群身影伴着晨光舒展肢体,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这是当地太极爱好者在习练的场景。而带领这群人将太极文化播撒在孤竹大地的,正是卢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休干部刘卫。退休十余年来,她以银发之躯担起文化传承之责,用太极文化串联起全民健身、非遗传承与民生幸福,展现着老年志愿者的银发风采。
一、缘起太极:以志愿之心担传承之责
“退休后尝试过很多锻炼方式,唯独太极让我着迷——它不仅能强筋骨、健体魄,更藏着老祖宗‘阴阳和谐’的智慧,这么好的文化瑰宝,不能只留在少数人手里。”1959年出生的刘卫,退休后与太极结下不解之缘,而“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的信念,让她萌生了以志愿服务推广太极的想法。
起初,卢龙县的太极爱好者多是零散活动,缺乏组织和指导。刘卫主动对接县体育主管部门,在其支持下,2018年6月牵头成立卢龙县武术协会,2022年又组建卢龙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为太极志愿推广搭建起“主阵地”。“成立协会不是为了‘挂牌’,而是要让更多人免费学、轻松练,把太极变成大家触手可及的健康选择。”刘卫的初心,成了协会志愿服务的核心宗旨。
二、扎根基层:让志愿服务覆盖城乡角落
“要让太极志愿服务落地,首先得解决‘在哪练、谁来教’的问题。”为了给群众提供便利,刘卫四处奔走协调资源,最终为志愿者团队和爱好者争取到15个固定活动场地——从新时代实践中心到县体育场,从社区广场到孤竹拳场,每个场地都成了她开展志愿教学的“课堂”。县主管部门还专门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室内训练场地和工作室,彻底解决了冬季、夜间训练的难题,让志愿服务全年无休。
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刘卫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她自费购买太极理论书籍,在网络上搜集专业教学视频,还多次远赴外地拜访太极名师,把学到的拳技、拳理整理成通俗易懂的教案。回到卢龙后,她每天清晨准时出现在活动场地,手把手教初学者站桩、推手,对动作不标准的学员反复纠正,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刘老师教得特别耐心,哪怕是70多岁的老人,她也会蹲下来调整脚步姿势。”学员们的评价,是对她志愿精神的最好认可。
为提升志愿团队的专业水平,刘卫还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一方面邀请省市太极名师来卢龙开展免费培训,另一方面组织骨干志愿者参加省、市、县及海内外武术比赛和交流活动,让大家在“走出去”中开阔眼界。如今,她带领的志愿团队已培育出一批专业力量——6人获得国家二级武术裁判员证书,10人取得武术一段技术职称;2人成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人获国家一级证书,10人获国家二级证书,近400人拿到国家三级证书,这支“银发志愿队”成了卢龙太极推广的中坚力量。
三、融入公益:让太极传承点亮文化生活
“太极不只是健身运动,更能成为传递温暖、丰富文化的载体。”多年来,刘卫带领志愿团队主动融入各类公益活动,让太极志愿服务走进更多场景。
在县“全民健身日”活动中,他们编排特色太极表演,向群众普及科学健身理念;在县春晚、百姓春晚、迎中秋晚会上,太极与歌舞融合的节目成了“爆款”,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倡树新风・情暖金秋”“改革开放40年”“县政协成立七十周年” 等主题活动里,他们用整齐划一的拳术表演传递正能量;警民联欢会上,太极表演拉近了与民警的距离,成了和谐警民关系的“润滑剂”。
不仅如此,志愿团队还主动参与地方文旅活动:金秋红叶登山节上,他们的太极展演为景区增添文化韵味;首届甘薯节、荷花节中,他们用太极展示卢龙“宜居宜养”的魅力;“万步有约”健走活动里,他们带头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送文化下乡时,他们把太极教学带到田间地头,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志愿服务。据统计,刘卫带领团队累计参与公益活动百余场,太极不仅成了卢龙文化的“名片”,更成了连接志愿者与群众的 “纽带”。
四、薪火相传:让志愿精神浸润校园
“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太极志愿服务也该走进校园。”2018年9月,刘卫主动联系教育部门,启动“太极走进校园” 志愿项目。在县直第四小学、时各庄小学,她带领志愿者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为1600余名师生开展太极教学——从最基础的抱拳礼,到简单的太极招式,志愿者们耐心讲解、示范,让孩子们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前课间总爱打闹,现在跟着练太极,不仅身体变棒了,也懂得了‘礼让’的道理。”一名学生的话,让刘卫更加坚定了校园志愿服务的决心。
此后,她又被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聘为传统武术校外志愿教练,在“秦工业校”开设太极兴趣班,将太极教学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为了让教学更贴合学生需求,她还专门改编了简化版太极套路,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如今,在卢龙的多所学校,太极已成为特色校本课程,而刘卫带领的志愿者团队,也成了校园里最受欢迎的“校外老师”。
五、银发生辉:志愿路上永不停步
十年志愿服务,刘卫的付出收获了诸多认可:她先后获评秦皇岛市“武术界优秀导师”“优秀教练员”,取得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武术裁判员、武术三段技术职称等资格,2023年更是被评为河北省“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县老年大学、老年开放大学,她依然坚持每周开展太极教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耐心的指导,帮助老年人通过太极改善身体状况、丰富晚年生活。
“我做的都是平凡小事,但看到越来越多人因太极受益,看到传统文化在志愿推广中焕发活力,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如今,已年过六旬的刘卫,依然每天活跃在太极志愿服务一线。她常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教下去,和更多志愿者一起,把太极文化传得更广,把志愿精神播撒到更多角落。”
从退休干部到太极志愿传承人,刘卫用十年坚守诠释了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内涵,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她带领的太极志愿服务团队,不仅让健康理念扎根卢龙大地,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焕发生机,成为“银龄行动”中生动的实践样本。
来源:秦皇岛市民政局
责任编辑:李亚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