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学校十六期西康荥经学员朱子江外甥孙 高文
案头这张从台湾传回雅安的黄埔军校旧照,总让我想起二十来岁时,外婆坐在青衣江边老茶馆里跟我说的话:“你表舅姥爷和你叔公,当年竟是同一年考去黄埔的,论起来,你叔公还是我娘的长辈呢。”照片里的表舅姥爷朱子江,穿着制式军装,领口“军校”徽章在黑白底色里泛着光,眉眼间是二十岁出头的锐气;而我没见过叔公朱世正的照片,却能从黄埔16期辎重科的档案里,拼出他当年的模样——两人同是西康荥经人,同一年考入中央军校(黄埔军校南京时期)16期,一个是我外婆二舅家的儿子(朱子江,我该叫表舅姥爷),一个是我外婆母亲朱夙琴的六叔(朱世正,我该叫叔公),辈分差着一辈,却在乱世里,凭着同一份黄埔情怀,走出了两段交织的西康往事。
![]()
我二十来岁那年的清明,特意回雅安陪外婆。盖碗茶的热气飘在她银白的发间,她指尖捏着朱子江的照片,慢慢理清这层绕不开的亲戚关系:“你外曾外婆朱素琴,得管朱世正叫六叔,所以按辈分,你得喊他叔公;而子江是我二舅家的儿子,我跟他是表兄妹,你自然要叫表舅姥爷——说起来也巧,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这一老一小(其实世正也就比子江大几岁)竟凑到了一块儿,各揣了几块川蜀银圆,搭同一辆骡车去成都考军校,回来还跟我娘显摆过军校的铜制校徽呢。”外婆笑着回忆,朱世正走之前,还跟我外曾外公说:“哥,我去打日本人,等打赢了,回西康省府(雅安)给你和侄女带糖!”而朱子江沉稳些,只跟他父亲(我外婆的二舅)说了句“去做能保家的事”,就跟着这位“六叔公”一起踏上了路。
那时我对“黄埔16期”的分量还没太懂,只当是长辈们遥远的青春,直到后来在《中国晨报》做记者,报道一些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活动时,无意间查军校档案才知道,1938年的黄埔校园里,到处是揣着家国心的青年——日军铁蹄都快踩进华中了,他们白天在操场上练队列、扛步枪,夜里围着煤油灯听老兵讲台儿庄的故事,每个人的军装领口都别着小纸条,写着自己的家乡,怕万一牺牲了,别人能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百度人物百科写得清楚,朱世正入的是16期辎重科,毕业后被分配到衡阳中央军200师当侦察排长,湘西战役、衡阳战役的战报里,都能找到他的名字,说他曾带着侦察兵摸进日军阵地,摸清了对方的弹药库位置;可朱子江的去向却模糊得很,外婆只说“子江后来跟了军统搞情报,具体干啥从不跟家里透一个字,偶尔寄信回来,也只说‘一切安好’,连邮票都要特意揭掉”。
![]()
我对着照片里朱子江挺直的肩膀瞎想:或许1940年的某个深夜,他正裹着粗布衫,在日伪控制的宜昌码头,把写着日军舰艇动向的纸条,悄悄塞进一个货商的布包里;而远在衡阳的朱世正,此刻正握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趴在战壕里盯着日军阵地的火光,等着冲锋号响——两人一个在暗线传消息,一个在前线拼杀,虽隔着千里,却都在为同一件事拼命。外婆总说:“他俩在军校时就互相照应,世正虽说是长辈,却没架子,子江体能差点,世正就陪着他加练;子江心思细,世正训练时跟人起争执,都是子江帮着劝和。”想来黄埔校训里的“亲爱精诚”,早成了他们之间不用多说的默契,辈分差异反倒成了彼此的依靠。
再后来,雅属事件成了两人人生轨迹的交汇点。1946年,刘文辉要铲烟,派张禄宾到荥经,手段太硬,烧房子、抓人,把地方乡民惹急了,武装冲突一触即发。档案里记载,朱世正当时正好回乡探亲,看到保安队把乡亲们的粮食都抢了,被大家推为西康人民义勇军副总指挥,带着人跟刘元琮的部队血战了一年多;而朱子江的名字,只在一份相关信息里轻描淡写提了句“荥经朱子江参与地方协调”。外婆说,那段时间她在荥经县城的姨婆家暂住,见过两人一次:“子江穿着青布衫,跟世正站在街角的老槐树下说话,世正脸色急得通红,手里攥着枪套,子江倒沉稳,手里拿着张纸,像是在跟世正说怎么分派人手,别让乡亲们往火线上冲。”
事件过后,朱世正的路渐渐清晰——他后来成了雅荥汉联防总队长,管着雅安、荥经、汉源三县的治安,1949年还被民盟的人说动,加入了组织,率部起义配合川康解放,晚年被认定为起义人员,还当选了四川省政协委员;可朱子江却像人间蒸发了,有人说他去了重庆,有人说跟着老部下去了台湾,还有人说回了荥经乡下隐姓埋名,直到去年,老家一个去台湾寻亲的远房亲戚,才带回这张他年轻时在黄埔军校拍的照片,说在一个旧相册里找到的,背后用钢笔写着“静泉自存”,对照着外婆的描述,才确定是他。
![]()
如今我案头除了这张旧照,还压着一份复印的黄埔16期同学录名册,朱静泉的就印在后几页,朱静泉“三个字”下面的清晰“子江,21,西康荥经,荥经东街福安旅馆”。有时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吹着海风,总觉得能穿越八十多年的时光,看见两个西康青年背着包袱,踩着尘土走向黄埔的模样——一个是带着后辈的长辈,一个是跟着长辈的后辈,却都揣着对家乡的牵挂。他们一个藏在谍报的空白里,一个留在历史的明处,虽辈分不同、轨迹各异,却都在乱世里守住了心里的“正”,也成了我这个后辈,每次想起雅安的青衣江、想起黄埔的军号声,就忍不住心头发热的往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