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媒创氪快讯】在素有“鄂东门户”的武穴市北部,有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的小村落——梅川镇石牛村。秋日的石牛村,是一幅流动的丰收图景。新铺的柏油路在田野间舒展,将希望引入千家万户;鱼塘泛起粼粼波光,映照着村民的笑脸;扶贫车间里,缝纫机声不绝于耳,奏响着安居乐业的幸福乐章……
短短数年,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在武穴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倾情帮扶下,已然蜕变为产业兴旺、生活富足、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一条“振兴路”,铺就民生幸福底色
“路没修之前,咱们的好东西出不去,好价钱进不来。”站在平坦宽阔的村道上,村民陈老汉的感慨道出了昔日困境。这条由武穴烟草援建的道路,早已超越了其物理功能,成为一条直抵民心的“纽带”。
在项目规划阶段,武穴烟草的干部职工们就用脚步反复勘测,确保道路能惠及最偏远的农户。道路贯通后,效果立竿见影: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外运效率得到提升,运输成本下降,收购商得以直接进村,佛手山药等特产的地头收购价实现了可观增长。如今,路灯照亮了晚归人的路,路旁的绿树装点着村民的生活,这条“烟草振兴路”真正成了通往富裕与希望的康庄大道。
一片“志愿红”,播撒守望相助温情
在石牛村的田间地头,那一抹跃动的“志愿红”已成为最温暖的风景。武穴烟草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将帮扶从口号化为行动。
![]()
(图为武穴烟草的青年志愿者在为村民打豆子,伍碧摄)
春耕秋收,时常有年轻的身影与村民一同劳作,汗水共同挥洒,情谊在泥土中生根发芽。她们不仅仅是劳力的补充,更是智慧的桥梁。据企媒创氪获悉,青年员工们在与贫困户的聊天中,精准发现了诸如养殖技术落后等“堵点”,并主动链接资源,邀请专家、引进设备,从根本上激活了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这种“授人以渔”的帮扶,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也让鱼水情深的故事在乡村不断续写。
一座“致富车间”,织就家门口的锦绣生活
“一个月能挣几千块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这日子以前可想都不敢想。”扶贫车间里的张大姐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一边欣慰地说。这座由武穴烟草协助引进的服装加工厂,已成为赋能乡村妇女、稳定家庭收入的重要平台。
![]()
(图为石牛村的“扶贫车间”,妇女正在工作,伍碧摄)
武穴烟草不仅帮助实现了“车间进村”,也在尝试通过多种渠道为产品找销路,以稳定的订单驱动车间的可持续发展。在这里,曾经的留守妇女们找到了自我价值,家庭收入结构得以优化,“挣钱顾家两不误”从梦想照进现实。车间的扩张计划,预示着它将为更多家庭“织”出更加锦绣的前程。
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人文关怀的浸润,再到产业模式的创新,武穴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用一套务实而温暖的“组合拳”,助力石牛村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步履铿锵,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崭新画卷。(伍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