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巴福镇九龙西苑社区的健身广场洒满阳光。居民李阿姨发现一处健身器材扶手松动,熟练地通过“重庆基层智治小程序”拍照上报。不到半小时,李阿姨手机收到回复:“已协调物业下午到场修复”。在巴福镇,“指尖上的治理”已成为居民生活日常。
今年以来,巴福镇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重庆基层智治小程序”为支点,构建起“群众上报—平台流转—部门响应—闭环处置”的高效全链条机制,解决群众通过“随手拍”上报的各类问题400余个,不仅实现了民生诉求“接诉即办”,更形成了“人人都是网格员”治理新格局。
让民意传递“跑”得更快
“以前反映问题要跑社区、找部门,来来回回得几天;现在手机一拍就能直达‘中枢’,效率太高了!”谈及基层治理的变化,巴福镇九龙西苑社区居民杨女士满是感慨。
针对基层治理中“层层上报、多头协调”的痛点,巴福镇将数字基建作为突破口,依托三级治理中心,构建起事件闭环处置的全流程线上化体系。群众通过微信小程序“随手拍”,即可将身边的环境问题、安全隐患、民生诉求等直达治理“指挥中枢”。
这份“数字速度”赢得了居民的广泛点赞。7月15日,九龙西苑公租房片区人行天桥竣工,居民往返轨道站的时间从30分钟大幅压缩至10分钟。民生工程“物理提速”后,居民邓女士通过小程序反映“天桥电梯无空调,酷暑天乘坐闷热难耐”的问题。对此,社区、镇指挥中心、区城建集团三级联动响应,仅用7天便完成天桥电梯空调的安装。
让群众参与“热”度更高
“上报安全隐患、参与基层治理能得积分,积分可兑换健身、理发等实体服务,年底还能参评‘治理之星’,大家参与的劲头足着呢!”九龙西苑社区党委书记叶国庆指着“渝户通小程序”上的积分排行榜介绍道。
为破解“干部干、群众看”的治理困局,巴福镇在九龙西苑社区试点创新推出“渝户通小程序”积分制管理。该机制细化制定涵盖“一老一小”服务、安全隐患上报等9类正面清单,以及电动车进电梯、虚假上报等5类负面清单,把抽象的治理任务量化为可兑换的积分指标。
积分制实施以来,九龙西苑社区群众主动上报事件数量同比激增120%,安全隐患处置效率提升40%,“人人都是网格员”的共治生态蔚然成风。
让治理根基“扎”得更牢
基层治理的深度,离不开党建引领的力度。巴福镇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治理创新全过程,让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近两年,巴福镇38个网格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村(社区)党员志愿者带头注册成为网格“N”力量,带动600余名居(村)民加入共治队伍,“N”力量活跃率达62.5%,形成“党员示范、群众响应”的治理格局。
今年6月,九龙西苑社区四组团居民通过小程序集中反映“安置房高空抛物”问题。对此,社区党组织迅速行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联席会议为平台,召集镇房屋和物业管理岗、物业公司及居民代表共商对策,形成了“科技防控+教育引导”的解决方案,仅用15天便在高空抛物高发区域安装了搭载AI预警算法的智能摄像头。这套“空中卫士”能自动感知并精准预警高空抛物行为,将相关信息第一时间传送至镇指挥中心,为快速锁定涉事者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针对锁定的涉事者,工作人员并非简单处罚,而是联合党员志愿者上门,耐心细致地讲法规、摆案例、谈危害,引导居民从思想上认识到高空抛物的严重性,从行动上自觉规范行为。”叶国庆表示,如今,社区高空抛物现象显著减少。
巴福镇的实践生动印证,当党建引领与数字技术赋能同频共振,当群众智慧与制度创新深度融合,基层治理就能焕发蓬勃生机。巴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该镇将继续聚焦“提升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凝聚共治合力”目标,让数字化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永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