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落在了三个人身上:Joel Mokyr、Philippe Aghion、Peter Howitt。
总体而言,三位学者都是试图解释“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但也有分工:
Mokyr 从经济史和知识史回答了“为什么两百年来增长成了常态”,强调科学解释与工艺能力之间的互相喂养;
Aghion–Howitt 则把始于熊彼得的“创造性破坏”写成了可推演的模型,说明了新技术如何顶翻旧技术、为什么组织结构必须不断更新,才能把生产率抬上去。
核心而言,“自由”不再是一句宽泛的口号,而是进入、退出、资源重配这些看得见的机制。
简单而言:门开不开、开多大、谁决定开。
这套思路,在我看来,其实是在讨论“没有自由就没有创新”的方法论。
也就是说,自由是有具体指标的:保护试错、保障退出、支持换道——绝非“没人管你”的浪漫想象。
你不给组织内部那点“可破坏的空间”,创新就只会活在 PPT上。
很多企业以为建个创新中心、办几场黑客松,自由就有了。
但在客观上,审批流更长、对齐会更多、口号更漂亮,反而挤干了真正要用的自由——犯错权、退出权、重配权。
这三项是极端重要的:
犯错权让团队在小范围内的尝试不被一票否决;
退出权让老项目可以体面收尾,人和钱重新回到台面上;
重配权让预算、人手、算力等资源能从旧线转向新线,不必在沉没成本里挣扎。
这三样缺少任何一项,创新就会习惯性地往“改良”上靠,看起来很稳,实则原地踏步。
![]()
虽然罗永浩现在依然很火,但他的锤子手机之所以失败,是可以拿来做个例子的。
它当然不是没创新,恰恰相反,它把“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直接摆在了台面上,无论外观、交互、手感、文案……样样想做到极致。
但问题从规模化那一刻开始暴露了:权力无法下放,流程长在“人”身上而不是“制度”里,任何要落地的创意,都要过罗永浩本人那道关。
创业初期,这种集中很有效;一旦业务扩张,这就变成了组织的窒息带。
团队学不会自己呼吸。
创意进不了流水线,错误没人敢扛,资本在催,供应链在卡……
最后,理想主义成了单人赛跑的剧本。
最让人惋惜的不是产品失手,而是这个组织本身,没有“敢推倒重来”的自由。
灯还亮着,但每个人都不敢动手。
很多的“老牌大公司”则栽在另外一些问题上。
比如联想,这些年挨的那几句批评都不新鲜:资源不缺、人才不缺、转身慢。
不是谁不聪明,而是层级太稳、审批太密、考核太短。一个小创新要走五道签字,开三次会,落地那瞬间已经被磨成“稳妥方案”。
麦肯锡的中国报告也说过,中层是很多企业最大的瓶颈:习惯先“对齐”,再讨论对不对。
对齐本来是纪律,用多了成了麻醉;大家都在找“不出事的办法”,不是在找“把事做成的办法”。
这就是企业版的“自由匮乏”。
还有一种“看起来更友善、实则更硬”的场景——创新被引导基金和各路专项“善意托举”。
钱确实来了,路也画好了,但当“未来”被行政意志预定,市场试错就没了位置。
自由从“可以探索”变成“按图索骥”,从“能破坏”变成“别越线”。
短期热闹,长期贫血。
你让资金和注意力只在“安全路线”上循环,系统里的异端会自发退潮,最后连“试试看”的心气都没了。
![]()
这就是Aghion 那条倒 U 曲线的价值:
太垄断,企业惜命,不愿自我掀桌;太拼杀,利润稀,没钱下赌,所以,最好的状态是在“能呼吸的中段”。
组织管理也是同理——既要给到一块明确的容错区,也要给到一条清晰的退场路;既要允许不同路线并行几步,也要设好自动退坡的闸。
“大胆创新”不是口号和动员,任何创新,需要的都是制度设计:哪些失败不会追责、哪个比例的预算专供探索、哪些审批环节要删除、哪个老项目触发条件必须退出。
写在墙上的那句“尊重创新”,如果进不了流程,完全就是装饰画。
落到可操作的层面,判断一家企业有没有“组织内的自由”,看四个最朴素的信号就行:
一个老项目从决定关停到资源回流要多久(目标是一季内)?
失败项目负责人能不能再次主导新项目(失败一次不降格)?
研发里有多少比例是真探索且年中不许随意挪用(至少一成半)?
从立项到第一次可用样机,签字能不能不超过四个人?
以上四条做到了,创新就是个流程;做不到,再宏大的愿景也只能充当年会背景板。
回头再看锤子,我们就很清楚它困在哪里了:
愿景没有错,但内部没有提供 “犯错—退出—重配”的通路。
把创意绑在一个人的性格上,短跑能赢,长跑一定掉队。
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没人管”,而是“出了问题还能回来再试”,是“旧产品退场不需要打一场内战”,是“新路线不必每一步都请示三层”。
这三件事到位,创新不需要口号;这三件事不在,口号越响越像道歉。
诺奖今年给了一个干脆的提醒:
创新从来不是天才的灵机一动,而是容错机制堆出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