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武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此外别无分号。
引子:
说起粮食战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当年美国人通过控制粮价搞乱、搞垮苏联的例子,觉得西方国家才是搞粮食战争的老手。
实际上,说起玩粮食战争,中国人才是老祖宗,早在春秋时期,管仲、文种等战略天才,就筹划了多起经典的粮食战争。
不过到今天,粮食战争的底层逻辑已经改变,粮食背后的金融体系,才是应该打击的重点。
在最近的中美大豆之争中,我们就已经把老祖宗的粮食战,正式升华为金融战。
壹:粮食战争的春秋玩法
作为春秋时期最为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管仲时代的齐国,并没有后来那么强大。
齐国能够崛起为战国七雄之一,甚至一度与秦国并列,正得益于管仲在齐桓公时代打下的基础。而管仲最为经典的战例,就是分别针对鲁国、楚国、代国发起了三场粮食战争,可以简称为服缟弱鲁、买鹿制楚、购狐降代。
尤其是服缟弱鲁,乃是齐国奠定强国根基的决定性战役。因为三者的策略相似,本文只讲最经典、影响也最为深远的服缟弱鲁。
所谓服缟弱鲁,也即利用经济手段人为操控鲁缟的价格,吸引鲁人大量生产鲁缟,给鲁国制造粮食危机、经济危机,进而彻底削弱鲁国。
管仲时代,齐鲁两国的实力基本相当。
齐国领土面积大、人口多,但齐国只是功臣姜子牙的封国,不过是侯爵,鲁国却是公爵,并且是公爵中的顶流。
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不久病逝,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说是辅佐,其实就是摄政。
鲁国乃是周公的封国,不过周公一直留在镐京,鲁国的首任国君,乃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从周公的称呼就能看出来,鲁国乃是正儿八经的公爵。
这个特殊的历史渊源,给鲁国带来了三个特点:
一是爵位高。
作为周公的嫡系后人,即便在公国之中,鲁国也仅在宋国之后。而宋国之所以领先,是因为它是殷商后裔,周朝为了脸面,必须将宋国摆在诸侯首位。
二是礼仪制度完善。
鲁国被特许使用天子礼仪祭祀周公,这也是诸侯之中唯一的特例。
此外,周公摄政期间,将六个宗族的殷商贵族迁到了鲁国,同时也就带来了大量的财物、人口和殷商礼仪。
诸侯国中,鲁国礼仪制度第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汲取了殷商礼仪。
三是封国土地肥沃,开发程度高。
周朝封建诸侯之时,按照亲疏远近、爵位高低,以王城为中心一层层向外发包。在核心区的,都是周王的近亲属,爵位也高;处于外围的,则是功臣宿将之后,他们不仅负责保护周王,还有开疆辟土的责任。
虽然都在山东,但鲁国是周公封地,因此占据了比较富庶的鲁中南地区,齐国地位低,因此被分到了紧邻北面少数民族的山东北部。
在春秋初期,这种划分对鲁国有利,能够带动人口和经济发展。但对长远发展不利,因为周边都是周朝核心圈的诸侯国,扩张领土的难度很大。
这一点,鲁国与宋、郑、虢、许、陈等亲近王室的诸侯国类似。包括周朝自己,也被困死在关洛一带。
相反,齐、秦等国是作为王族护卫而封建诸侯,地处偏远的同时也得到了征伐之权,反而能够发展为一流大国。
周王朝被诸侯反杀,就与最初的分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诸侯是护卫了王室,但也限死了王室的发展空间
正因上述三点,到管仲时代,虽然齐国的领地面积已经彻底压倒鲁国,但鲁国土地肥沃、经济发达,尤其是文化与政治地位更高。
在周朝礼法制度尚未崩溃的春秋时期,这种软实力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春秋早期的诸侯国分布
今天的山东,为何简称为鲁而非齐,就与鲁国特殊的政治地位、超强的文化影响力有很大的关系。
这就好比今天的中美博弈。虽然美国的硬实力已经衰落,但二战以后形成的霸权秩序依然存在,美国的软实力依然领先于中国。
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这种软实力,依然可以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助力。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对同处山东半岛的齐国来说,鲁国乃是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而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齐国并不能随便对鲁国发动战争,更不敢灭亡鲁国,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就会引发周王室与诸侯的围攻。
因此,齐国要想崛起,就必须使用非战争手段削弱鲁国。
这种战略格局,与冷战时代的美苏争霸、现在的中美博弈,也颇有相似之处——虽然彼此都将对方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但谁也不敢轻易动用武力,否则就会失去国际道义、引发国际围攻。
区别在于,春秋时期的齐鲁两国,争夺的是以土地、人口为主的战略资源,现在的中美博弈,争夺的是以国际产业链、国际金融控制权为主的未来发展空间,或者说,这就是中国的发展权与美国的霸权之争。
这也是校尉一直不看好中美关系的根本原因,只要中国发展起来,就必然会冲击到美国的霸权,这种结构性矛盾,根本无法调和,更无法退让。
要不中国放弃发展,要不美国放弃霸权,否则中美关系就好不起来。
正确的战略决策,必然建立在正确的形势判断之上——换言之,中美两国,谁先认清了这种结构性矛盾,谁就能在战略布局中占得先机。
就此而言,美国于2012年的奥巴马时代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于2017年做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判断,美国其实领先于中国。
形势判断落后于美国,直接导致懂王第一任期掀起中美贸易战的时候,中国处于被动局面。
毕竟,对于打压潜在的挑战者,美国人不仅形成了行为习惯、而且形成了政策工具箱,为了集中力量对付中国,美国人也已经准备了很多年。
相反,尽管中国的战略决策层认识到了中美关系的不可调和性,但国内依然存在巨大的亲美、恐美甚至是投美势力——包括体制内的诸多中高层也是如此,对美国存在天然的亲近与恐惧,否则中国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公知、买办、汉奸甚至是间谍。
而为了不过分刺激外界舆论,我们又没法把话说得太直白,只能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大而化之的提法,来警示懵懂之中的国人。
幸运的是,美国内部复杂的社会矛盾与严重的恶性党争,极大地削弱了美国人的战略执行能力。
现在的美国,就好比得了渐冻症的霍金,虽然脑子依然清楚,身体却根本不听指挥。
![]()
既然身残志坚的犹撒能够开发萝莉岛,同样身残志坚的霍金就能够登上萝莉岛
关于这点,美国发起的航运收费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虽然懂王老早就开始叫嚷,可直到10月14日正式启动收费,美国的海关、港口却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只能要求船主主动申报。
这不仅是渐冻症,而且是大小便失禁——没想到阴王变成稀宗之后,懂王也继承了这个美谥。
![]()
![]()
相反,得益于举国体制,一旦中国的战略决策层统一了思想、下定了决心,高层意志就会高效的贯彻落实下去。
从懂王第一任期到第二任期的几年中,美国一直在翻政策烧饼,中国却一直在默默地积蓄力量,芯片研制、稀土整合、帮巴西种大豆、从俄罗斯买原油、新航母下水、六代机上天、推动货币互换、降低对美出口依赖……。
为什么短短几年过去,中美博弈的主动权,就明显开始向中方转移,这就是根本原因。
强大的动员力、高效的执行力,既是新中国的特点,也是中华文明的特质。
回到历史。
鲁缟乃是鲁国著名的丝绸特产——另一说鲁缟的原材料为黄麻,校尉查了一下,并没有找到权威的说法,这里采用丝绸说——鲁缟以轻薄细密、质地优良闻名于世,这才留下了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的说法。
鲁缟与齐国生产的特色丝绸齐纨齐名,两者工艺类似、质量相当,乃是天然的竞品。
校尉高度怀疑,鲁缟与齐纨就是同一种产品,只是为了强调地域属性而起了不同的名字。
![]()
说起齐鲁大地,就想起杜甫的名诗
正常情况下,齐鲁两国,都应该保护自己的产业,可管仲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在管仲的设计下,齐桓公不仅带领齐国贵族追捧鲁缟,还下令禁止齐人穿着齐纨制作的衣服,同时为贩卖鲁缟的商人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条件,包括开设女闾。
管仲也身体力行,带头迎娶了名妓田婧为妾。因为田婧才识过人,后来又被立为正妻。田婧的事迹,也被记入西汉刘向撰写的《列女传》。
宋朝以前,或者更严格地说,在朱熹理学大幅推广之前,中国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对人的评价并不看出身,否则刚好死在朱熹出生之前的梁红玉,其故事也很难流传下来。
![]()
这一曲将军令,倒是配得上管老爷
正因如此,管子也成为了青楼供奉的祖师爷,与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木匠祖师鲁班等先贤一起享受后人的香火。
对了,孔子、鲁班,以及与鲁班搞攻防作战打擂台的墨子,他们都是鲁国人,由此可见当时鲁国文化之鼎盛。
注:一说墨子是宋国人,不过现在史学界通常认为他是鲁人。
在时尚与政策的合力推动下,齐国开始大面积流行鲁缟,鲁缟价格飙升。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鲁人纷纷将耕地改为桑田,家家户户忙着织造鲁缟,粮食种植面积急剧下降。
与此同时,齐国却大力耕种谷物,积存了大量的粮食。
时机成熟后,齐国开始禁止进口鲁缟,同时中断了向鲁国的粮食出口。
此时的鲁国,既没有经济收入,也没有粮食存余,只留下堆积如山的鲁缟,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粮食危机。
春秋时期的中国,在名义上,各诸侯国都隶属于周朝,人口流动比较自由,人民的国家意识也很淡薄,与今天的欧盟有点类似。
老子能够骑牛出关,孔子能够周游列国,墨子能够跑到楚国劝阻鲁班攻宋,就与这个大环境有关,否则光是签证就搞死人。
当时地广人稀,人口乃是最为珍贵的战略资源,甚至比土地还珍贵。借这个机会,齐国大肆招揽鲁国的饥民,极大地削弱了鲁国。
而鲁国为了化解粮食危机,又不得不向齐国高价买粮,不仅连本带利将原来卖缟的收入还了回去,还答应了许多屈辱的外交条件。
原本可以与齐国抗衡的鲁国,就此逐渐沦为齐国附庸,齐大鲁小,也就由地理概念变成了政治概念。
这个故事,与今天中国拒收美国大豆颇为相似。区别在于,鲁国改粟为桑,是齐国有意诱导的结果,美国大面积种植大豆,并绑定中国这么一个几乎是唯一的大买家,却是他们主动追求的结果。
因为中国的大豆,原本是自给自足模式。但美国利用低成本的转基因大豆,通过贸易战、生物战,摧毁了中国的大豆产业与配套的粮油产业,让中国沦为美国大豆的倾销地。
此后,为了摆脱对美国大豆的依赖,2014年前后,中国与巴西启动技术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巴西的大豆产量,同时,中国开始从巴西、阿根廷进口大豆,逐渐扭转了不利局面。
到今天,中国确实离不开进口的大豆,但巴西、阿根廷完全可以替代美国。
![]()
相反,离开中国这个自己通过各种下作手段培养出来的超级大市场,美国大豆却无处可去。
有人说,美国可以将大豆收储起来,或者加工成食用油。但别忘了,不管是大豆市场还是食用油市场,总量都是固定的,只要中国不配合,美国丢失的份额,就永远不可能回来。
除了大豆,芯片、航运、稀土等领域,美国也是自己挖坑自己跳进去,然后逼着中国人往里面填土。
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大概就是自作聪明的犹撒国了。
除了管仲,两百年后的吴越之争,同样有经典的粮食战争,那就是吴越相争之际的蒸稻之计。
通过尝粪逃生的越王勾践,面对强大的吴国,采用了文种的计谋,先趁着粮食欠收向吴国借粮,归还的时候,越国故意挑最好的谷物,但却事先将其蒸熟再重新晒干。
吴国看到越国的粮食粒粒饱满,便下发给农民当种子,结果颗粒无收,发生了严重的饥荒,这也成为吴越两国国力反转的关键。
这个故事,与当初美国向中国倾销转基因大豆一样,都是最为恶毒的阴谋。
后来勾践弄死文种,恐怕也是怕了这种毒计:有这么一个比贾诩还毒的谋士在身边,勾践也睡不着啊!
贰:古今粮食战争的逻辑变化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粮食战争主要有两大效果:一是粮食危机,二是财政危机。
在古代,粮食战争引发的粮食危机远比财政危机致命,到现代,粮食战争引发的财政危机尤其是金融危机,其致命性则远远超出了粮食危机本身。
因为随着人类科技水平与贸易水平的提高,单纯粮食减产引发的粮食危机,很容易通过全球粮食贸易缓解。相反,在现代金融的加持下,财政危机却会被无限放大。
冷战末期,美国能够利用粮食危机给予苏联致命打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同时通过发动石油战争引发了苏联的财政危机。
苏联不是买不到粮食,而是没有足够的美元采购粮食。
同理,今天的中国,如果不能在金融层面摆脱美元霸权的控制,为人民币打开足够的国际空间,一旦爆发粮食危机,同样有可能买不到粮食,这不仅是美元储备是否充足的问题,而是美国随时有可能掐死我们的美元结算渠道。
中国为何死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农耕文明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才是我们真正的行为逻辑。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将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命运,寄托在外人身上。
尤其是面对遍地豺狼虎豹的国际社会,将粮食安全寄托在掌握全球金融霸权的最没有信用、最没有底线的海盗文明身上,不仅是极其愚蠢的,而且是极其幼稚的。
那些宣扬粮食可以外购的所谓专家,不仅是蠢到了极点,而且是坏到了极点!
反过来说,正因美国依然掌握着包括金融、贸易、军事在内的全球霸权,要想通过粮食战争,给美国制造粮食危机,无疑很不实际,但美国最大的基因缺陷,不在粮食而在金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拒买大豆、意在金融!
金融既是美国最为强大的霸权,也是美国最为脆弱的命门。
在余粮系列《从经济角度看美国的衰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中,校尉曾经归纳过美国建国、崛起过程中最大的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同时也预测过美国衰落的主要原因——过度依赖金融体系!
文中说过,美国是靠借贷打赢独立战争、靠发行国债走上高速发展道路,美国之所以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完成对美洲大陆的开发、并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一强国,金融手段的杠杆作用至关重要。
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金融就好比体育比赛中的兴奋剂,能够极大地激发经济活力。
但任何药品,长期过量使用都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甚至索性变成毒品,更何况是风险集中的金融产业?
金融对社会活动的渗透越深、杠杆加得越高,金融风险就越大。
这就好比盖楼,建筑材料只能支持十层,你却非要盖成二十层,不垮才怪!
今天美国的衰落,其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华尔街金融资本,就是过度泛滥的金融活动。
最简单的理解,金融活动本身并不产生财富。
适度的金融活动,可以刺激实体产业发展,通过实体产业的增量来填补金融行业运转所产生的消耗,包括金融利润。
但过度的金融活动非但不会推动实体产业的发展,反而会给实体产业带来严重的吸血效应,美国走上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的道路,无非就是被金融集团过度吸血,不得不放弃实体产业。
今天华尔街资本的繁盛,包括美国股市最后的疯狂,其实就是通过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从全世界的农民、产业工人身上疯狂吸血的结果,普通美国人也不能豁免。
虽然美国政客将美国去工业化的锅甩到了中国头上,但稍微懂点经济学原理的人都知道,真正的罪魁祸首乃是华尔街资本——因为中国的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华尔街资本主动推动了美国的产业转移。
这些产业,即便中国不接,华尔街资本也会推给其他国家和地区,但却不可能交给已经被高薪酬、高福利和快乐教育养懒了、养废了的美国人。
可以说,美国是成也金融、败也金融!
这个教训,我们必须吸取!
当手机上到处都是网贷广告、都是零门槛的网贷平台,当既没有稳定收入、也没有能力克制消费欲望的年轻人,被网贷平台当成了薅羊毛的对象,金融泛滥的隐患,其实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底层。
治大国如烹小鲜,烹小鲜就一定要见微知著、未雨绸缪。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虽然有一只巨大的蚂蚁已经被拍死了,但更多的蚂蚁还在拼命繁殖、拼命打洞!
我们一定要记住,金融只是发展实体产业的辅助手段,不管任何时候,都绝对不能允许金融产业反客为主、喧宾夺主、绑架国家经济政策、挤占实体产业发展空间,这是经济领域的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问题,是绝对不能失守的底线。
叁:大豆背后的金融核爆
中国拒买美国大豆,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威力,让无所不懂、无所畏惧的懂王再次由MAGA变成TACO,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国的高度金融化。
今天的美国,就好比一个严重的金融毒品依赖症患者,他的每一个器官乃至每一个细胞,都无时无刻不能离开金融毒品的作用。
金融曾经支撑起了美国的霸权,但随着金融的毒品化,美国的霸权,其实已经变成了毒品刺激下的回光返照。
这是一种两难境地:继续服药,金融毒品将逐渐耗死美国;现在停药,美国就会立马崩溃。
相反,中国源自农耕文明的文化基因,却天然重视积蓄、反感金融、拒绝一切不必要的借贷。
就以农民为例。
中国的农民种地,几乎都是用家庭积蓄垫支,即便偶尔歉收,一方面有国家农业补助政策托底,另一方面,中国家庭都有一定的积蓄,绝不会因歉收引发家庭财政危机,更不会引发社会性的金融危机。
美国正好相反。
从建国那天起,美国的农场主,就已经习惯了贷款种地、收获还款的经营模式。在国家层面,美国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
但随着金融资本的渗透,这些政策逐渐由国家支持农业开发的道具,变成了金融资本收割的镰刀。
因为金融资本有个本质特征,那就是一定要把实体产业的利润压到最低,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金融资本控制下的美国农业也是如此,别看美国农场主都被晒成了红脖子,农业的毛利率也不过20%,净利润只有5%-8%。
也就是说,即便红脖子出售一百万美元的大豆,纯收入也不过几万美元,只能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
别忘了,金融已经渗透到了美国家庭的方方面面。红脖子需要承担的,远不止是农业贷款,没准还有自己的汽车贷款、儿女的大学贷款、家庭的旅游贷款……
在一定程度内,金融产品的规模越大,越是有利于提高抗风险能力,但这种扩大不是无限的。一旦超过某个阈值,两者的数学关系就会逆转,金融产品覆盖的面越广、涉及的环节越多,系统性风险越大。
如果单看美国的农业贷款,其实不算很多,不到6000亿美元,其中直接涉及大豆农场主的应该在1000亿上下——美国有300万农户,户均贷款20万美元,其中有50万户种植大豆,贷款总额就是一千亿。
但对于已经超负荷运行的美国金融系统来说,千亿美元的大豆贷款烂账,又必然会引发农药、化肥、农机等产业的连锁反应,导致金融风险从农业领域向工业领域蔓延。
校尉经常说蝴蝶效应,相比政治领域,金融领域的蝴蝶效应是最明显的,也是最恐怖的,它造成的破坏,远远超过物理意义上的核弹。
巧合的是,今天正好是中国首次核试验61周年纪念日。
现在的中美博弈,动用物理核武器的可能性非常小,但金融核武器美国早就使了出来。
所谓寇可往、我亦可往,既然美国人首先开启了极限金融战,我们自然要发起反击。
对于始终高度控制金融风险的中国来说,美国的金融核弹威力有限;但对于美国这个全社会拼命加杠杆的金融国度,别说金融核弹,即便一只意外的金融蝴蝶,都有可能引发系统的崩溃。
比如引发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美国房地产金融危机,次级贷款总额不过5000亿美元出头,真正的烂账也只有1500亿美元。这两个数值,刚好与美国现在的农业贷款总额与大豆产业贷款总额相当。
相比2008年,美国金融体系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已经大幅下降,向外转移风险的能力同样大幅下降,如果应对不佳,大豆蝴蝶足以引爆金融核弹。
结语:
校尉一直说,金融领域乃是中美博弈的上甘岭。
而上甘岭最大的意义,就是兼具战场风向标和战况催化剂作用——一旦拿下,不仅意味着己方的胜利,也意味着对方战线的快速崩溃。
这个上甘岭,以前是美强中弱、美攻中守,我们守得很艰难;但从现在开始,强弱已经转换、攻守开始易势。
最近的几个大动作,拒买大豆也罢,精确打击国际航运体系中的美国资本也罢,要求澳大利亚使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也罢,稀土管控也罢,看起来似乎是贸易战,但瞄准的都是美国的金融霸权、美元霸权,即便直接瞄的不是金融,最后的集中爆发点也一定是金融。
正如前面所言,金融既是美国最为强大的地方,也是美国最为脆弱的命门,所有作用在美国身上的压力,不管是外来的还是内部产生的,都必然在最脆弱的地方爆发。
打蛇打七寸,千疮百孔的金融就是美国的七寸,岌岌可危的美元霸权就是美国的七寸。
这一棍子如果打中了、打准了,中美博弈就很可能提前进入收官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