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郭莹
“以前跑一趟海事法院得跨好几个省,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把纠纷解决,这服务点开到了企业的心坎上!”近日,在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的武汉海事法院泸州司法便民服务点,刚办完调解手续的泸州永昌港埠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发出感慨。这个小小的司法站点,如今已经成为长江上游航运从业者的“身边法庭”。
2023年5月12日,武汉海事法院泸州司法便民服务点正式挂牌。这是该院在长江上游四川境内设立的首个司法便民窗口,也是其长江沿线司法便民服务点“星链计划”的重要节点。
便民服务点落地泸州,并非偶然——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泸州拥有四川第一大港,年吞吐量稳居长江上游前列。此前,当地长期没有海事司法服务机构,一旦出现船舶碰撞、货运保险、运费结算等纠纷,从业者常面临“诉讼远、周期长”的困境。
如今,这样的困境正在被打破。
今年7月,一艘货轮在泸州石龙岩码头因150余万元运费拖欠陷入“卸与不卸”的僵局,船舶滞港每日产生数千元损失,货主也面临逾期交货风险。服务点接到船主的反映后,立即启动跨部门协作机制,联合泸州市航务管理局、泸州海事局等部门制定调解方案,最终促成双方签订付款协议。参与调解的泸州便民服务点调解员文明透露,“从锚泊僵持到复工卸货,只用了3天时间,避免了损失扩大。”
记者在服务点看到,这里虽无正式海事法庭建制,却集成了多元解纷的“全功能模块”。当事人可现场申请诉前调解,由便民服务点派驻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成功后向武汉海事法院申请出具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工作人员会引导通过“移动微法院”完成跨域立案。借助纳溪区法院升级后的诉讼服务体系,服务点还能提供智能文书生成、诉讼风险评估等数字化服务,当事人通过自助设备可自行完成80种诉讼文书填写、317项常见问题查询。
“海事纠纷专业性强,早介入就能早止损。”纳溪区法院副院长王娜介绍,针对泸州港以散货运输为主的特点,他们定期联合泸州市航务管理局深入石龙岩码头等企业,开展船舶租赁、货款纠纷等领域的风险排查,结合泸州永昌港埠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与货主之间的货款纠纷等典型案例开展普法,提前化解潜在矛盾。据统计,服务点运行以来,已参与调解海事海商纠纷10余起,其中80%的纠纷在诉前得到化解。
“以前处理通海水域纠纷,得往武汉跑两三趟,现在通过服务点远程对接,立案、举证全在线上完成。”泸州永昌港埠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这种“就近服务+远程联动”的模式,正是武汉海事法院打破地域限制、服务长江经济带的创新实践。
数据显示,便民服务点挂牌运行以来,泸州市航务管理局持续发挥协调与联动作用,联合服务点走访多家水运企业、印制200余份宣传资料,累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近百次,高效响应并解决企业诉讼需求。下一步,泸州市航务管理局将积极向武汉海事法院汇报,争取在泸州设立海事法庭,为黄金水道的畅通安全提供更为坚实的司法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