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在家里翻出来一张纸币,上面写着“伍佰元”,还印着个光头!
遂灵光一闪,跑到零食店想买点糖果。结果售货员一看哈哈大笑,跟我说:“你这玩意我家里还有一箱子,废纸一张。”
很失望,童年的“暴富梦”就此破灭。后来才知道,那是民国时期的金圆券。
![]()
1948年上海工人发工资
这一类纸币,以前家家都有。不过随着时间的消耗,如今一些品种也涨了,先了解一下历史背景吧。
1935年,国民政府搞了“法币改革”,规定只有中央、中国、交通这三家银行(后来加上农民银行)发的钞票才能用,不准再用银元。
开头那几年还算稳当,老百姓勉强认账。可抗战一起花钱如流水,印钞机就日夜不停地转起来,这一转可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100元法币,在1937年能买两头大肥牛,1年后还值一头!6年后买条鱼,10年后买包火柴,再然后连“厕纸”都不如了,这是大家上学时都学过的。
![]()
普通品相不值钱 这一堆今年在泓盛100元起拍
那时候普通人发工资,是肉眼可见的“丰富”起来,一捆捆的钞票,听起来还挺阔气!
可到最后,一大摞钱拿到市场上,连半斤米都换不来。主妇们上街买菜,都得拎着一篮子钞票,小贩点钱都懒得数,直接上手掂量就算完事。
国民政府眼看法币不行了,就想出各种名目来“救火”。1942年,推出了“关金券”,一开始说是海关专用的,后来干脆让它和法币一块儿流通,1元关金券顶20元法币。
到1947年12月,更发行了票面1000、2000、5000的大额关金券,物价更是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冲。
![]()
民国19至37年各面值关金卷 SBP2024拍卖:2220美元
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又搞了一次“币制改革”,宣布废除法币,改用“金圆券”。
规定1元换300万元法币,这就是最后的掠夺手段了。
他们声称金圆券有黄金储备,每元含金0.22217克,并强制要求民众在9月30日前将手中的黄金、白银、外币都兑换成金圆券。
并同时实行“限价政策”,规定商品价格必须冻结在8月19日的水平。结果呢?市场立刻陷入了混乱,商店里的货物被抢购一空,商人宁愿把商品藏起来也不愿按官价出售。
![]()
15张各面值金圆券 SPINK2024拍卖:4800港币
当时有报道说,农户牵一头牛上市交易,能卖得20万金圆券,结果第二天进城,买一个锅盖就花去了8万!可见物价之混乱。
电视里也演过,吃一碗面十几万金圆券,说会话的功夫又涨了几万。
原定发行限额20亿元,但到1949年6月,其发行总额竟超过了原定限额的6.5万倍,开始刹不住车!面值也从100元直接冲向1万、5万到几百万。
新疆银行甚至发行了面值为60亿的“兑换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额的纸币。
最后,它们大多成了废纸,上厕所都嫌硬。但如今,极少数品种涨了,收藏价值不错。但注意,是非常少的品种!
![]()
60亿“折合金圆券一万” 匡时2023拍卖:178250元
比如这个最大面额纸币,当年崩塌的时候买不到一两米!如今存世变得非常稀少,九品以上价值3~5万元左右。PMG35分以上就能达到十几万人民币的高价,也是挺讽刺的。
还有金卷圆要超大面值和好品相,比如伍佰万圆,如果再加上PMG65的分数,价值就要大几万。
再比如,早期的中央银行伍仟圆法币,大业版,美评66分就超过2000元。
![]()
伍佰万圆 SPINK2023拍卖:10.2万港币
除了稀有面值和分数,一些品种也不错,比如中南银行厦门拾圆、上海四明银行壹圆、和亨号壹圆等,高分品相大多在千元左右。
这需要查找专业的资料,对比稀有度,大量存在的肯定价值不高。
市面上的造假也很多,曾看过一整个仓库的假金圆券,所以市场交易大多以美评为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