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市场最稳定的品种之一:袁大头壹圆,通货只有三、八、九、十这4个年份。
请勿抬杠,不谈试铸样币,那是有钱人的玩具。目前普通版市场价稳定在千元左右,八年大头数量较少,能达到2000元以上。
而根据《中国货币史》等资料统计,袁大头前后的铸造量超过10亿枚,为何这么多?
![]()
先解释只有四个年份的问题,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大清亡啦!
但货币市场还是一如既往的混乱,市场上的每个商贩,都是算汇率的高手。
因为他们每天收到的货币,有外洋(如鹰洋)、清朝龙洋、纸币(宝钞)、私铸币、铜钱、碎银子,甚至还能看到开元通宝......
要是买点贵的商品,买家一股脑倒出来各种货币,那掌柜的算盘都能打冒烟了。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于1914年颁布了《国币条例》,下令铸造统一的银元,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
民国上海造币厂
模具是意大利设计师路易·乔治(L.GIORGI)设计的,泉友都知道,银元上有他的签名都是天价。
“试验品”提交审验通过后,就开始大量生产流通币。因含银量超过89%,质量稳定,工艺超高,袁大头迅速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甚至可以说供不应求,天津造币总厂后来升级蒸汽动力冲压技术,日产量提升到十几万枚。南京、武昌等分厂也加快铸造速度。
但闹剧来了,袁世凯脑子一热要当皇帝,只撑了83天就垮台!他死后,北洋军阀各势力开始斗法,乱成一锅粥。
![]()
北洋时期老照片
大家都忙着争权夺利,谁还管铸钱这种事?所以民国四、五、六、七年,压根没人提换模具的事。袁大头还是用着三年版的模子继续生产。
直到民国八年(1919年),北洋政府才想起来该更新一下,提议雕刻新模。并规定每年模具得换,年份也得改。
可因欧洲陷入一战的缘故,进口材料受阻,新模具雕好都等到下半年了,只有部分造币厂能赶上生产。所以八年版的数量就比较少!
之后九年、十年版正常推出,但好景不长,军阀混战越打越凶,没人再有心思管模具更新,各地厂子只能凑合用旧模修修补补。
这才有了十年版的许多小变种,也就是我们说的版别!
![]()
民国十年T点年版 泓盛2025拍卖:1725元
1927年北伐胜利,国民政府上台,袁大头时代正式结束,换成了孙中山头像的“孙小头”。
那为啥铸造量能冲到10亿枚呢?说白了就是需求太大,根本停不下来!
袁大头成色足、重量准、设计漂亮的特点,已经深入人心了。在那种乱世,尤其是老蒋后来各种滥发货币的操作,让老百姓只敢认银元。
包括民国商人、金融公司和外国公司,都把袁大头当作首位。各地造币厂看到这势头,那还不开足马力使劲造!
于是各种私铸版、军阀版还有红军铸造的版本,大量出现。老蒋一看这不行啊,咱也继续造!于是用老模具的“官铸版”,在袁世凯死后几十年,依然源源不断的在生产。
![]()
民国十年军阀版 泓盛2025拍卖:2070元
袁大头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袁世凯的预期,它已经不是单纯的货币,更是民国历史的见证者。
它是军阀野心的注脚,也是民族资本实业救国的本金。
它曾是红军筹购药品、枪支的紧急军饷,更是无数家庭在通胀噩梦中赖以生存的活命钱。
超过10亿枚的铸造量,让袁大头成为老一辈最深刻的记忆,包括新中国后还流通了一段时间。大洋本来指各种银元,但后来主要就是指袁大头!
![]()
甘肃加字版 西泠2024拍卖:28750元
有人说那铸造量这么多,现在袁大头的价值为何还这么稳定?
主要是因为袁大头也经历了几次“大消耗”。1935年法币改革国民政府强制回收了大量银元。
还有日军掠夺、老蒋带到台湾、普通人埋藏,加上新中国后的人民币兑换。
现存量有人估算过,大约在8000万枚左右。并且有相当于一部分在博物馆和私人收藏,流通在市面上的数量,并没有那么夸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