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交警的”事件后续:涉事女子被行拘,并面临民事追责
![]()
男子绿灯起步,反被逆行女质问“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如今法律给出了最硬气的回答。
“撞了人还揍人?”“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8月4日江苏苏州街头,一名骑电动车的年轻小伙在绿灯正常起步时,与逆行女子发生剐蹭。女子手持手机拍摄视频,连续发出刺耳质问,试图引导对方认错。
面对如此场面,小伙仅以五个字回应:
“我听交警的。”
![]()
![]()
![]()
这五个字如今听来格外有力。近日,当事男生发布视频称,10月11日,该女子已被公安机关下达行政拘留处罚。同时,他正考虑启动民事诉讼程序,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
01 事件回顾:“我听交警的”成维权范本
回顾8月4日的事发现场,两辆电动车在路口发生剐蹭。逆行女子第一反应不是查看车损、协商责任,而是举起手机拍摄视频,反复质问小伙:“撞了人还揍人?”“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面对咄咄逼人的气势,小伙始终保持冷静,没有陷入无谓争吵,也没有被激怒道歉,而是始终坚持“我听交警的”——把责任认定交给执法部门。
交警到场后,迅速查明事实,判定逆行女子负全责。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女子表面同意前往交警大队处理,却在途中擅自逃离现场。
事态并未就此结束。女子将剪辑后的视频发至网络,未对小伙面部及电话号码打码,直接导致其隐私泄露并遭受网暴。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就此升级为网络侵权案件。
02 法律回应:行政处罚落地,民事追责启动
法律不会纵恶。10月11日,苏州市公安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对涉事女子作出行政拘留决定。《处罚决定书》明确指出其存在 “歪曲事实、言语侮辱、传播侵权视频” 行为。
从法律角度看,女子的行为已构成多重违法: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5条,她逆行引发事故负全责;事故后逃逸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或面临罚款乃至拘留;
而她的网络侵权行为,则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和《民法典》第1019、1024条。
行政处罚已经落地,民事追责紧随其后。当事小伙已委托律师,正收集证据拟提起民事诉讼,追究其侵犯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的法律责任。
有律师指出,若女子未发布侵权视频,可能仅承担交通事故责任;但其恶意传播行为构成“情节严重”,反而加重了自身处罚。
03 典型意义:谁闹谁有理的逻辑被打破
这起案件看似简单,却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
它彻底打破了“谁闹谁有理”的错误逻辑。女子试图通过拍摄视频制造舆论压力,却没想到完整证据链——逆行事实、交警定责、侵权证据——让她反遭法律严惩。
它展示了普通人该如何应对纠纷的教科书式维权。现场应对时,小伙切断语言陷阱、不接诱导提问、坚持权威介入,从源头阻断网暴风险;事后追责,他固定证据、及时报警并启动法律程序,一步步让正义得到伸张。
它还体现了执法与舆论监督的良性互动。苏州警方严格依据事实办案,未因舆论发酵而“和稀泥”,获得网友广泛赞誉。多地网民呼吁本地交警“向苏州学习”,这本身就是法治进步的体现。
法律不会辜负每一个理性的人。从“我听交警的”的冷静应对,到行拘+民事追责的法律结果,这起案件以一起小小的交通事故,诠释了法治社会的大规则:任何企图利用舆论抹黑他人的行为,终将反噬自身。
如今,涉事女子已被收拘,小伙的民事诉讼程序正在推进。法律在这起事件中展现了它的力量与温度,为所有试图通过网络暴力颠倒黑白的人敲响了警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