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前的今天
1964年10月16日
新疆罗布泊荒漠上
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现场 新华社资料图
那一刻
罗布泊沸腾了
全国沸腾了
人们涌上街头欢呼雀跃

这声“东方巨响”背后
是无数“隐姓埋名人”的
不懈努力和艰苦付出
这其中有一位无锡人
如果没有他
中国火箭外壳研制或举步维艰
航天和尖端武器研发或要推迟数年
他就是我们的骄傲
姚桐斌
![]()
![]()
为大国重器穿上强悍盔甲
1922年,姚桐斌出生于黄土塘镇,自幼家境贫寒,求学之路异常坎坷艰辛。1941年高中毕业后,他凭借出色的成绩,进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就读。四年后,姚桐斌以总评成绩第一名毕业,并获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
![]()
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期间,姚桐斌如鱼得水,发表的多篇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都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轰动。虽在异国他乡,但姚桐斌始终不忘自己的一颗中国心。1957年,历经重重关卡,他终于踏上了回国旅途,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怀中。
回国后的姚桐斌服从组织安排,到第五研究院工作。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到连不锈钢都生产不出来,导弹材料研制几乎是从零开始。分配给他的仅仅只有一间实验室,十二个大学生,还有一台显微镜。
![]()
但姚桐斌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反反复复地实践,夜以继日地研究,从不锈钢到钛合金再到高强度铝合金,都被他成功研制了出来,各种先进的焊金技术和结构,也都被他顺利地应用到实践当中。
短短五年时间,姚桐斌所带领的团队就前前后后开展了五百多个研究课题,其中80%都被应用在了火箭发射、卫星上天事业上,成就了中国航天的传奇。
![]()
“鞠躬尽瘁为航天,德昭日月感后人”,这是“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的真实写照。他一生赤诚爱国,为航天事业献出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点燃了我国航天导弹事业的星星之火。
2002年
姚桐斌故居
被江苏省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来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年都会有众多游客前来瞻仰
大批的青少年在此接受精神洗礼
![]()
![]()
![]()
![]()
他的故居
是无锡的精神地标
他的故事
是爱国最生动的教材
他的精神
正引领着一代又一代青年
![]()
61年过去了
昔日戈壁滩上的欢呼已随风而逝
中国人也在世界面前
挺起了脊梁
但10月16日
这个沁入先辈们智慧和血汗的日子
却成为一座丰碑
永载史册,永放光芒
姚桐斌
这个名字
理应被更多人铭记
这个世界,有人仰望星空
而有的人,本身就是星空
![]()
来源:新华社、无锡博报、锡山发布等
编辑:王雪静
校对:张静
责编:杨珍
点赞+转发
分享小伙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