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6日讯 10月16日,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基本公共服务成效‘病有良医’”新闻发布会。薛城区卫健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程琦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区卫健局、区医保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三优三强”的工作思路,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持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优化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中医医院新城西院区建设,区中医院成人康复中心、区妇保中心“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深入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建成2家区域医疗次中心、4家社区医院,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完成32家样板村卫生室建设,按“五有三提升”标准改造147家村卫生室。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一院一品”建设,打造特色专科10个。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单项工作培育”计划,形成13项可复制推广的重点工作经验。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1(区人民医院)+3(专科医院及公共卫生机构)+1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N(村卫生室)”紧密型医共体,完善医共体章程、组织框架、工作职责,优化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完成双向转诊系统建设,在区人民医院设置转诊服务中心。推进检验中心建设,逐步实现检验检查结果区域互认。全面推进中心药房建设,完成审方系统建设,做好区镇村用药种类衔接,全链条提升药事管理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与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的合作交流,与省部级医院建设4个医联体,邀请上级专家60余人次,开展坐诊帮扶700余次。建成“名医工作室”4个,获批9个市级重点专科,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获评省级重点临床专科。实施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全区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提供儿科诊疗服务。开展“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校园招聘5场,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1人,安置公费医学生10人,公开招聘13人。
不断推进健康共建共享。统筹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薛城区被列为省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区,加强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协作,推进疾控监督员制度。实现“三高之家、三高基地、三高中心”上下双向转诊,纳入“三高”一体化管理41591人。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提升行动,组建246个服务团队,拥有成员516人,同27家单位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一般人群签约率64.13%,重点人群签约率75.56%。深化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区中医院5个科室入选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儿童康复科获评“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设立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卫生技术人员200余人,培养100余名中医药适宜技术医师。深化与省内外优质中医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建多学科实践教学基地,建立2个岐黄学者名中医工作室。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达到10处、“中医阁”达到42家,1家卫生院获评省中医特色卫生院称号,所有村卫生室可开展4类6项中医适宜技术。强化卫生执法监督效能。开展监督执法“蓝盾行动”,重点整治医疗机构依法执业风险,监督360家单位,立案查处12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成149家单位抽检,完成率99.33%。建立“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环境”机制,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法治医院建设。
持续强化重点人群保障。不断优化妇幼保健服务。免费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1.9万余人,目标人群检查覆盖率达93.07%。持续规范实施产筛新筛项目,产前筛查率98.36%,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9.46%,孕产妇连续6年零死亡。落实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主体集成服务,累计签发出生医学证明4100余张。落实预防接种服务,1-7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5.44%。持续开展适龄女孩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进示范性托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后将增设150张托育床位。全区有条件延伸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机构达到38家,完成托育机构备案26家,可提供托位数达2365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6个。深化实施老年关爱工程。制定出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方案》,推动全区医疗机构与20余家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全区二级以上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率100%,所有医疗机构全部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成6处紧密型“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总数1693张。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7.8万余人,签约率为75.92%。
大力实施便民惠民举措。不断减轻就医负担。制定《关于实施2025年全区卫生健康系统民生实事的通知》,根据全区工作实际,明确23项民生实事。持续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周六周日普通门诊免挂号费等惠民服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减少支出20余万元。深入实施“信易医”惠民举措,为2500余名患者优惠费用13余万元。制定就医停车8条措施,新增车位500余个,缓解群众就医停车难问题。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诊间付费试点,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持续优化就医流程。结合“看薛城变化,聚发展共识”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患者家属等,通过实地参观、流程体验、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度感受医疗服务成效。优化预约诊疗服务,在“爱山东”APP接入预约诊疗服务程序,通过手机预约挂号,将预约时段精确至10分钟以内。推行诊疗一体化模式,实施诊间付费,诊间付费率超过45%。实施远程医疗,建立区级远程会诊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累计为基层群众开展远程服务1.6万余人次。切实提升就医体验。建立导诊及志愿服务队伍,改造15个一站式服务中心,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无陪护人员提供全程“帮办陪送访”服务。推出“潮汐式”服务,推行“早开门”“晚打烊”举措,增设延时门诊,开放血液透析晚间服务,儿科门诊24小时开诊,满足患者个性化就医需求。
切实筑牢事业发展保障。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素养。强化医德医风教育,落实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医患沟通,深入开展“预出院患者回访”、出院后“三级随访”。大力开展“结亲连心”活动,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为群众开展健康服务。加强行风监督管理,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活动,重点整治医务人员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违反工作纪律等问题。持续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在“薛城卫生健康”公众号开设《卫健风采》《家门口看中医》《基本公共服务成效》等专栏,组织举办5.12国际护士节、第三届中医药文化节,开展“中医文化夜市”活动。常态化开展“村村义诊”“四送四进四提升”“名医走基层 志愿齐鲁行”活动,累计开展各类义诊巡诊130余场次,直接服务群众15万余人次。积极回应群众健康诉求。畅通医患沟通渠道,成立医患调解委员会,建立医患矛盾处置机制,借助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枣解决 枣满意”平台和“医监码”,收集群众诉求418条,按时办理率100%、一次办结率94.02%、满意率100%、解决率99.76%。加强医疗医保协同服务。全面实施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在职和退休人员年报销额度分别达4500元和5500元,调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计入办法,惠及8628名灵活就业退休人员。统一职工与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均达到66种,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升至75%。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稳步推进,1272人享受待遇,累计拨付基金316.61万元,有效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在枣庄学院设立全省首家高校医保工作站,在市妇保院设立全市首家新生儿医保工作站,全区共建成346处医保服务站点,初步形成以区级医保经办办公室为统领,以镇街、医院、卫生室、药店、企业、高校为主体的“1+N”型站点网络体系。
闪电新闻记者 刘印红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