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大行书《兰亭序》饱含了王羲之人格的洒脱自由,和对人生宇宙的感叹情感;第二大行书《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整,字随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第三大行书《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这些被后世奉为圭臬的杰作,恰因其草稿性质而愈发珍贵——未加修饰的涂改痕迹、率意而为的笔势变化,反而成为情感最忠实的见证者。所以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作者抒情的产物,是当时心境的表现。作书,需要情境,需要心境,古时的书法家如此,现代亦如此,几千年下来,书法创作形态经历了无数变化、派别,但书法“散怀抱”的创作心态却依然传承。心境不同,书的情致也各有区别。夜阑无声,惟有众星映照一线光明时,书法家挥毫散墨,完成生命玄妙的精神创造与渲染,也给后人留下浮想翩翩的空间。相反,一件作品如果失去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抽离,变成完全陌生化、神秘化,成为一个没有生命内涵的样式,那它就丧失了欣赏、传世的价值。
之所以三大行书是草稿,正是体现了书法家心境、情感和心画的表现,使书法作品有了生命性,这恰恰是现代书家所缺乏的。今人研习书法,常困于技法而疏于养心。当我们临摹《兰亭序》的飘逸、《祭侄文稿》的苍劲、《寒食帖》的跌宕时,更应领悟其背后共通的艺术真谛:书法从不是笔墨的炫技,而是心灵的映照。夜阑人静,一盏孤灯,半池残墨,真正的创作永远始于情感的涌动,终于精神的共鸣。这三幅草稿之所以历久弥新,正因它们都是书法家以生命写就的心灵史诗。
![]()
段俊平先生书法作品
段俊平: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著名管理学家,香港城市大学(DG)客座教授,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京麓书院院长,著有《大道行简》,《企业幸福力》《中国管理往事》,《传承的力量》《从卓越到中庸》等中国化管理系列畅销书。发表500多篇国学管理论文,2014年被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2015年被众多媒体及网上投票评为当代十大书法家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