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等了40年才当上副国级,他咋熬过来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有个开国上将等了整整40年,才当上副国级干部。这人就是萧克,开国上将里排第一,可愣是坐到73岁才进了国家领导层。更绝的是,人家活了102岁,把同辈人都"熬"走了。
![]()
这事儿搁现在简直没法想象——你要是在公司里干了四十年才升总监,早跳槽八回了。可萧克就是这么过来的,而且一句怨言都没有。
1907年,萧克生在湖南嘉禾一个穷教书先生家里。他爹是个秀才,本来想让他好好读书,谁知道这小子16岁就跑去当兵了。1927年南昌起义,20岁的萧克拎着驳壳枪就往前冲。子弹嗖嗖地从耳边飞过,他连眼睛都不眨一下。那时候活下来纯属运气——跟他一起冲锋的战友,十个里能活下来两三个就不错了。后来上了井冈山,萧克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最神的是,这么个打仗不要命的主儿,居然还喜欢写小说!长征路上,别人累得趴马背上睡觉,他倒一边行军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这就是后来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
![]()
有次打仗,警卫员急着要把他拽进防空洞,他死活不肯,非要先把写好的稿子藏好。还笑着说:"我这书稿比命还重要!"你说这人怪不怪?
1955年授衔,这可是全军上下最关心的大事。按萧克的资历,很多人都觉得他该评大将。他当过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跟贺龙一块儿带过兵,抗战时是120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是四野参谋长...这履历,搁谁眼里都是大将的料。结果名单一公布,萧克是上将——虽然是上将里头一个,但终究不是大将。这事儿要搁现在,非得发个朋友圈吐槽不可。可萧克接到命令状时,脸上一点不高兴都看不出来,就说了一句:"革命不论位置。"
后来才知道,这里头有"山头平衡"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各个野战军都要有人当代表,不能都集中在一两个队伍里。萧克就这么"被平衡"了。
授衔之后,萧克的职务不升反降。先是在训练总监部,后来调到农垦部,再后来..."文革"来了。那时候很多老干部都被批斗,萧克也被下放到农场劳动。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喂猪、种地,这要是一般人早崩溃了。可你猜他怎么着?照旧每天清早打太极,有空就捧着本《资治通鉴》看。他那身旧军装,洗得都发白了,可永远穿得整整齐齐。有个特别感人的细节:在农场那会儿,他偷偷在枕头底下藏了本《共产党宣言》。晚上趁没人时,就着煤油灯偷偷看。这要是被发现了,可是要挨批斗的。
![]()
1980年,改革开放都开始了,萧克突然被任命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时候他已经73岁了。你可能会想,等了这么多年才上位,该好好摆摆架子了吧?人家偏不。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美国访问,在欢迎宴会上,他直接用英语背诵了林肯的演讲,把在场的老外都震住了。美国人私下议论:"这哪像是被冷落了四十年的老干部?分明是个外交家!"
![]()
其实萧克一直没闲着。那些年他虽然职务不高,但一直在研究军事理论,还学会了英语。用现在的话说,他这是在"默默修炼内功"呢。
萧克晚年住在北京一个普通四合院里。你要是去他家,会发现三样永远不变的东西:书桌上的放大镜、一本翻烂了的《军事文选》,还有一张泛黄的红军合影。
他每天坚持看书看报,一直到100多岁眼神实在不行了,就让秘书念给他听。最让人感动的是,他每个月都准时交党费,一次不落。2018年他病重住院,临终前还对子女说:"告诉组织...我的党费交到102岁了..."这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
"我爷爷跟萧克共事过,说他从来不计较职务高低。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要升职加薪,真该学学老一辈的境界。""萧克之所以被'雪藏',跟他写的那本《浴血罗霄》有关。书里有些观点太直率得罪人了。"
![]()
说实在的,要论战功和资历,萧克确实该评大将。但人生就是这样,不是所有付出都能立即得到回报。我觉得萧克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他等了多久,而是他在等待的时候在做什么。别人可能就在那干等,或者自暴自弃,他却一直在学习、在进步。等到机会来了,他早就准备好了。
他活了102岁,这本身就是一个启示:心态好比什么都重要。要是整天为了职位高低耿耿于怀恐怕早就气出病来了。
![]()
萧克等了40年才当上副国级,你说值不值?我觉得,能用102年活出这样的境界值了!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