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娃拼拼图,差最后一块却总对不上,孩子突然把拼图全扫到地上,边哭边喊“我再也不拼了”;教他系鞋带,练了几次还是系成死结,他直接把鞋子扔开,闹着 “太难了不学了”—— 你家是不是也常有这样的画面?
![]()
很多家长碰到这种情况,要么赶紧哄“没事妈妈帮你弄”,要么硬劝“再试一次就会了”,可越哄越劝,孩子反而哭得更凶。其实,我们都犯了一个错:总想着帮孩子“避开挫折”,却忘了教他“面对挫折”。
“韩国首席妈妈” 全惠星早就给出了答案。她的小儿子定柱曾因学画受挫崩溃,她的做法,至今仍值得家长们借鉴。
定柱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有次花了一下午画一只小兔子,可越看越觉得不满意,耳朵歪了、眼睛大小不一样,最后急得把画纸揉成一团,坐在地上哭。换做普通家长,可能会说“画得已经很好了”“妈妈陪你重新画”,但全惠星没有。
她没有急着捡画纸,也没说一句安慰的话,只是蹲在定柱身边,等他哭声小一点,才轻声问:“你刚才画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小兔子的耳朵不好画呀?” 定柱抽噎着点头,她又接着问:“那下次画之前,要不要先在纸上轻轻画个小圆圈当耳朵的轮廓?这样是不是就不容易歪了?”
没有替他解决问题,也没有否定他的情绪,只是引导他找“问题在哪”“怎么改进”。后来定柱不仅没放弃画画,还靠着这份 “遇到问题不逃避” 的劲儿,自学摸索,最终拿下了美术最高学位 MFA。
全惠星说:“没有比亲自经历更好的教育,犯错是成长契机。”其实不用等孩子遇到大挫折,日常里的小事,就是最好的 “挫折课”,3 个简单方法,家长照着做就行:
1. 故意 “示弱”,让孩子当 “小老师”
别总在孩子面前当“万能家长”,偶尔 “笨一点” 反而更好。比如系鞋带时,你可以拿着鞋带皱着眉说:“妈妈今天怎么回事,系了好几次都系不好,你上次自己学会了,能不能教教我?” 孩子会认真地跟你讲解步骤,哪怕一开始教得不好,也会慢慢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明白 “原来我也能帮别人解决问题”,抗挫力也悄悄增强。
2. 允许 “试错”,别急着 “救场”
孩子搭积木倒了、拼拼图拼错了,别第一时间冲上去帮忙。可以蹲下来问:“刚才搭到哪一步倒的呀?要不要试试把下面的积木摆得密一点,会不会更稳?” 哪怕他试了五六次还是失败,也别急着替他完成。比起 “成功”,他一次次尝试的过程,才是在真正学习 “怎么面对失败”。
3. 画 “挫折地图”,记住 “我能行”
准备一个小本子,让孩子每天花几分钟画一画“今天克服了什么”。比如 “今天搭积木倒了 3 次,最后一次搭成了小车子”“今天学穿衣服,扣错了 2 次扣子,最后自己扣对了”。不用画得多好,简单的线条就行。孩子翻本子时会发现 “原来我克服过这么多困难”,下次再受挫,就会想起 “我以前也做到过”。
我们总怕孩子受委屈,想把他护在“温室” 里,可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那些拼错的拼图、系不好的鞋带、画坏的画,看似是 “小挫折”,其实都是孩子成长的 “垫脚石”。
下次孩子再因小事崩溃,别着急哄,试着问一句“你觉得哪里能改进”。慢慢你会发现,孩子不再是一受挫就哭的小哭包,而是能笑着说 “我再试试” 的小勇士 —— 这才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