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房价还会涨吗?别被“人口下降”骗了
中国未来房价还会涨吗?不少人说“很难再涨了”,理由是人口在下降,没有需求了。我告诉你,这都是错的——你看日本,连续16年人口减少,结果房价已连续十多年上涨。
日本人口总量1.2亿,我们是14.1亿,但日本去年人口净减量达90.8万;按14亿人口换算,这相当于我们一年减少1000万。而我们去年仅减了79万,就有人说“房地产不行了”。可日本人口下降幅度比我们大得多,房价却照样涨起来了,这说明不能只看人口总量的增与减。
日本全国人口去年减少0.79%,但东京反而增加了0.13%——这揭示了关键:整体人口红利消退时,区域人口仍在集聚。如今中国的特大城市、超大城市,人口还在持续上涨;更别说中国城镇化还有很大空间,人口红利远没吃完。谈房价,得看综合因素,而非单一的人口绝对量变化。
从总体来看,我认为决定房价涨落的核心有三个因素:
1. 短期看供求:信心与供应的博弈
前几年,因保障房建设滞后,大城市商品房供不应求,房价猛涨;现在则因信心缺失,人们不敢买房,需求被压缩,导致房价下跌。但很多居民不是“不想买”,而是“不敢买”,这完全是信心问题——未来信心一旦恢复,需求必然反弹。
更关键的是,过去几年积压了不少购房需求,而当前各城市新房供应量正在锐减:新房开工面积只剩之前的1/3,建筑施工面积也减少了约20多亿平方米。如此大规模的供应缩减,意味着未来商品房产出必然减少;一旦市场重新活跃,就会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供求关系将直接决定短期房价走势。
2. 中期看地价:刚性地价托底房价
商品房价格的核心是土地成本——在一线城市和多数大城市,地价占商品房价格的2/3。保障房价格低,正是因为能刨除土地出让金,只保留土地成本,所以价格仅为商品房的1/3。
回看日本过去20年,房价腰斩的背后,是东京地价跌了70%;但中国的地价是“刚性的,只涨不跌”。原因很简单:国外土地私有制下,地价是买卖双方博弈的市场行为,波动明显;而中国土地由单一主体出售,属于垄断价格——只要有人买,价格就能涨,供应方宁可土地卖不出去,也不会降价。
这还涉及地方债因素:当前地方债规模已超40万亿,土地是重要抵押物。若地价下跌,抵押物价值缩水,将对地方债造成灾难性影响——总不能让地方政府告诉银行“1000亿的抵押品只剩500亿了”。即便现在市场遇冷,部分城市核心地段仍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上海虹口区近期一块大地块,楼板价达11.7万元/平方米,90亿成交;如今项目预售价17-18万元/平方米,直接把旁边二手房从8万拉升到12万。而“面粉贵过面包”,在各国都是楼市复苏的信号,说明长线看涨预期仍在。
3. 长期看发钞:货币超发推高资产价格
全世界都在印钱,中国这些年也在持续释放货币——经济发展需要货币支撑,我们现在年经济总量140万亿,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却近乎其两倍。当经济增速赶不上货币发行速度,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就像“小孩穿大人衣服”。
但中国的货币超发,并未直接反映在日常消费品上,而是大量流向了资产价格,尤其是地价和房价。只要货币还在印,房价就有上涨的推力。
让历史告诉未来——按照这三个因素衡量:短期房价会有波折、有涨有落;但长期来看,房价持续上涨,是没有问题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