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群体现在凭借独特的抱团模式和扩张速度,在多个国家留下足迹,本来这并不算是好事,比如美国掀起去印度化浪潮、加拿大逐渐被印度文化渗透。
但日本却突然宣布一项计划——未来5年内引进5万名印度技术人才,这到底是咋回事,日本这种举动的意义何在,他们到底想干啥?
![]()
过去五年,美国科技圈曾经历一场印度化浪潮,却最终以大规模去印度化收场,多个行业巨头的案例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就比如波音的遭遇。
作为美国工业的标杆企业,波音在2015至2019年印度裔CEO米伦伯格掌舵期间,险些陷入绝境,米伦伯格的管理策略带来两大隐患:比如人事结构的极端倾斜。
![]()
短短四年内,波音内部印度裔员工从约1000人激增至近2万人,招聘标准不再以能力为核心,而是优先考量印度身份,即便候选人能力不足,也能进入关键岗位。
这些印度裔工程师普遍存在工作拖沓、马虎的问题,甚至出现擅自修改飞机配件尺寸、测试时搞错压力单位导致原型机爆炸等低级错误,直接引发安全隐患。
![]()
还有就是核心业务的盲目外包,在印度裔高管推动下,波音将飞控软件等关键研发业务外包给缺乏航空资质的印度公司。
最终酿成2018年印度狮航和埃塞俄比亚航空两起737MAX空难,造成346人遇难,后续还发现美国空军KCC6加油机存在137个未修复的软件漏洞。
![]()
四年波音亏损近300亿美元,股价暴跌63%,市值蒸发1400亿美元,737MAX全球停飞,品牌信任度跌至谷底,直到更换CEO后,波音才开始大规模清理印度裔员工,这场去印度化才逐渐展开。
这案例指向一个问题:印度群体在企业中的抱团扩张往往伴随能力不足、管理混乱、弄虚作假等问题,一旦形成规模,便会严重拖累企业发展。
![]()
也正因如此,在波音等公司的去印度化带动下,整个硅谷都掀起了类似浪潮,试图摆脱印度群体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除了美国,印度群体在全球多个国家的扩张同样值得关注,其中加拿大和英国的情况最为典型,加拿大的印度裔人口已达480万,而加拿大总人口仅4000余万,印度裔占比超过12%。
![]()
更关键的是,印度群体在加拿大的扩张呈现不可逆趋势:街头印度餐厅随处可见,印地语广告牌逐渐增多,灯节、胡里节等印度节日成为公共活动,规模甚至超过加拿大传统节日。
各地开始大规模修建印度寺庙,数量已超1000所,居住模式上,印度群体偏好高密度聚居,一个小房子甚至能容纳28人,不仅带来安全隐患,还频繁引发与本地居民的纠纷。
![]()
在政治层面印度群体凭高度团结优势,在选举中极易获得选票,2025年加拿大议会选举中,有22名印度裔候选人当选,他们进而推动更有利于印度移民的政策,形成扩张-掌权-再扩张的循环。
2024年,又有数十万印度人通过签证进入加拿大,进一步加剧了印度化趋势,不少人担忧,再过十年,加拿大可能彻底被印度文化主导。
![]()
英国的印度裔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目前英国印度裔人口约190万,虽占比不及加拿大,但在政治领域的渗透更为深入。
英国前首相里希苏纳克、现任文化媒体和体育大臣利莎南迪、前内政大臣弗里第帕特尔等多位高层官员均为印度裔,2024年英国议会中印度裔议员达24人,他们在政策制定中往往倾向于印度群体利益,甚至被外界称为印度对英国的反向影响。
![]()
此外,缅甸也有约200万印度人定居,虽暂未形成如加拿大、英国般的显著影响力,但印度群体的聚居特性和扩张趋势,仍让当地面临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潜在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群体的全球扩张并非毫无支撑,从经济层面看,印度每年能获得大量海外资源:比如侨汇收入,2022年印度侨汇达11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这些资金为印度移民在海外扎根提供了经济基础。
![]()
还有外资屠场效应,印度通过政策限制,让进入本国的外资难以轻易撤出,形成资金留存,最后是诈骗产业,印度电话诈骗每年从美西方骗取900亿美元,受害者超5000万美国人,这些非法收入也间接支撑了部分印度群体的海外扩张。
三者结合,让印度群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极强,到一个地方便能快速扎根,并推动当地印度化”,就在美国、加拿大等国为印度化问题头疼时,日本却做出了一个决定。
![]()
他们计划未来5年内引进5万名印度技术人才,以填补IT和工程领域的劳动力短缺,从日本的角度看,此举似乎有现实考量:日本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问题。
IT和工程行业缺口尤其明显,而印度人口基数大,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似乎是补充劳动力的理想选择,但结合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前车之鉴,日本的计划潜藏着诸多风险。
![]()
例如管理和能力风险,美国科技公司的案例已证明,印度裔员工在关键岗位上常出现能力不足、工作马虎、弄虚作假等问题,而IT和工程领域对专业性和严谨性要求极高,一旦印度技术人才出现类似问题,可能导致日本相关产业出现安全事故或技术漏洞,影响行业发展。
还有文化和社会风险,印度群体的抱团特性和文化渗透能力已在加拿大显现,若5万名印度人才进入日本,很可能会在当地形成聚居区,推动印度文化传播,进而引发与日本本土文化冲突。
![]()
日本社会向来以严谨、有序著称,而印度群体在加拿大表现出的高密度聚居、公共秩序问题等,可能与日本社会秩序产生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最后是政策和利益风险,一旦印度群体在日本形成规模,很可能会像在加拿大、英国那样,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策制定,推动更有利于印度移民的政策,进而加剧印度化趋势,让日本陷入与加拿大类似的困境。
![]()
从历史经验来看,印度群体的扩张往往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形成规模,便难以扭转,美国通过去印度化勉强挽回局面,加拿大却已陷入印度化加速的循环。
![]()
而日本此番引进5万印度人才,若未能做好风险管控,很可能重蹈覆辙,让本就面临发展压力的IT和工程行业雪上加霜,甚至对社会文化结构造成长期影响。
如今,印度军团已开始将目光投向日本,这场引进计划究竟会让日本迎来发展机遇,还是陷入新的困境,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从他国的教训来看,日本显然需要更谨慎地评估风险,避免因短期劳动力需求,而付出长期的社会和经济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