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国际刑事法院(ICC)在海牙总部签发了一份震动全球的逮捕令,指控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儿童权益专员玛丽亚·利沃瓦-别洛娃在乌克兰冲突期间涉嫌“非法转移儿童”的战争罪。
这份由首席检察官卡里姆·汗提出、经预审分庭四位法官审议通过的文书,将国际司法与大国博弈的矛盾推向台前。
![]()
而截至2025年10月,围绕逮捕令的连锁反应仍在持续,其中三位法官更被俄罗斯列入通缉名单的现象,使得这场司法与权力的交锋,径直折射出了国际法在强权政治下的复杂处境。
一纸逮捕令背后:五人决策组的真实构成
2023年3月17日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发的那道针对普京的逮捕令,不是哪个法官一时脑热定的,是五个人组成的核心团队一起推进才出来的。
![]()
外界常说的“五名法官”,其实是首席检察官加四位预审分庭法官——提出指控的是英国籍首席检察官卡里姆・汗,最后审议通过的是预审分庭的四位法官:意大利的罗萨里奥・萨尔瓦托雷・艾塔拉、日本的赤根智子、哥斯达黎加的塞尔吉奥・赫拉尔多・乌加尔德・戈迪内斯,还有当时的法院院长、波兰法官皮奥特・霍夫曼斯基。
这五个人能坐到这个位置,每个人的履历都很过硬。卡里姆・汗是英国和巴基斯坦混血,早年间在英国检察系统待了十几年,后来还参与过卢旺达种族屠杀案的调查;2007年主审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刺案时,他靠手机追踪记录和邮箱文件锁定了真主党的嫌犯,一下子就出名了。
![]()
艾塔拉在意大利的时候专门跟黑手党打交道,处理过好多难搞的组织犯罪案子,2018年当选ICC法官后,一直在啃中非共和国冲突案这块硬骨头。
赤根智子更不简单,在日本检察厅做了三十年国际司法合作的工作,2018年当选法官后,2024年还升成了ICC院长,是第一个坐这个位置的日本人。
他们签发逮捕令的依据,是乌克兰那边说有上万名儿童被强行转移,美国支持的组织也估摸着有6000人上下,而且《罗马规约》里明明白白把“大范围攻击平民”算成战争罪,这就给指控提供了法律支撑。
但谁都清楚,给一个手握核按钮的大国元首发逮捕令,跟在国际政治的火药桶上点火没区别。当时就有人说,这五个人往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角色反转:三名核心成员成“被通缉者”
果然,俄罗斯的反击又快又狠。2023年5月19日,也就是逮捕令发出去刚两个月,俄罗斯内务部就把首席检察官卡里姆・汗和意大利法官艾塔拉列进了通缉名单,罪名是“滥用职权”和“非法拘禁”——哪怕普京根本没被抓,也不耽误他们立案。
到了7月26日,刚在ICC站稳脚的赤根智子也被加进名单,她的照片和个人信息直接挂在了俄罗斯内务部官网上,一下子就有三名核心决策者被通缉了。年底的时候,哥斯达黎加的乌加尔德也没逃过,同样上了通缉榜。
虽说这些通缉令标着“全球有效”,但明眼人都知道是虚张声势。这些法官常年待在荷兰海牙的ICC总部,俄罗斯在荷兰没有管辖权,根本没法跨国境抓人,国际刑警组织也因为“有政治动机”不承认这些通缉令。
![]()
可麻烦是真真切切的:他们的国际行程只剩必要的活动了,艾塔拉去西班牙、丹麦开会都得提前协调安保,赤根智子2025年去爱尔兰、法国谈合作,全程都有专人护送;至于俄罗斯的盟友国家,他们是碰都不敢碰。
更糟的是,除了俄罗斯的通缉,美国还来插了一脚。2025年2月特朗普上台后,因为不满ICC调查以色列,直接签了行政令,冻结了卡里姆・汗、赤根智子这四个人在美国的资产,还禁止他们入境。
这下这些法官成了“两头受气”:俄罗斯要抓他们,美国要制裁他们,ICC的预算也因此被砍了15%,员工出差都得精打细算。
![]()
但有意思的是,没一个人退缩:艾塔拉在2025年9月还在审另一个俄罗斯高官的案子,赤根智子不光主持签发了对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的逮捕令,还在国际司法日发声明喊“司法独立不能被干预”,卡里姆则把乌克兰案的证据链挖到了2013年,明摆着要跟强权硬刚。
通缉令背后:国际法的“权力困局”
这场“法官被通缉”的事儿,说穿了就是国际法碰到大国权力后,特别尴尬的样子。
![]()
表面上看,ICC拿着《罗马规约》,理直气壮地查战争罪;可实际上,法院自己没军队没警察,全靠各国自觉去执行判决,碰到俄罗斯这种大国,根本没辙。
2024年9月普京访问蒙古国,而蒙古明明是《罗马规约》的成员国,却连提都没提逮捕的事,这一下把ICC的脸打得不轻。
![]()
更讽刺的是“双重标准”的问题。ICC盯着俄罗斯“转移儿童”的案子追着不放,可对美国在阿富汗犯的战争罪却轻轻放过——卡里姆・汗2021年刚上任,就把阿富汗调查的重点从美军转到了伊斯兰组织,当时就被阿拉伯国家骂“讨好美国”。
印度、巴西这些国家看得明白,直接批评ICC是“选择性司法”,这也是好多国家对ICC不满的根源。
中国的立场一直很明确,外交部早说过,ICC得“客观公正,别搞政治化”,不能把司法当成地缘博弈的工具。
现在的局面更像一场僵住的“象征性对峙”:普京照样在国际舞台上活动,被通缉的法官们也还在海牙审案子,只是前者风风光光,后者得时刻提防风险。
赤根智子在2024年底的年度会议上骂俄罗斯“攻击法院是耻辱”,可骂归骂,通缉令撤不了,逮捕令也执行不了。
![]()
有人说这些法官太天真,以为靠法律能撼动权力;但也有人觉得他们够勇敢,至少在权力的夹缝里守住了司法的底线。
说到底,这事儿早就不只是“抓不抓普京”了,成了对整个国际法律体系的压力测试。
当大国想当裁判又不愿受约束,当司法成了政治博弈的武器,国际法就难免变得“软趴趴”。
![]()
但就像赤根智子说的,哪怕有制裁有通缉,该审的案子还得审——毕竟要是连握法槌的人都退缩了,那所谓的“国际正义”,就真成了一句空话。
环球时报——国际刑事法院又一法官被俄列入通缉名单,系日本籍
![]()
塔斯社——《Выдавший ордер на арест Путина судья Розарио Айтала появился в базе розыска МВД России(在俄罗斯内务部的数据库中,出现了签发逮捕普京命令的法官罗萨里奥·艾塔拉的身影)》
![]()
华商报——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向普京发逮捕令 俄方:非成员国 逮捕令毫无意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