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金秋时节,金陵丹桂飘香。9月29日,2025年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座谈会在省知识产权局会议室举行。企业、服务机构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商标品牌、专利转化、涉外保护3项核心议题,共话知识产权赋能企业发展的江苏实践,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商标品牌:从“有标识”到“创资产”
“我们的骨质瓷餐具打入欧洲高端市场,靠的是‘高淳陶瓷’这张东方美学名片!”江苏高淳陶瓷副总经理王贵夫向记者分享了企业品牌升级故事。这家老牌企业以“文化+知识产权”双轮驱动,打造多品牌矩阵,通过马德里体系布局海外市场,实现从“有技艺、无品牌”到“品牌闯国际”的蜕变。
鱼跃医疗的成绩单同样亮眼——境内外注册商标超700件,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海外销售收入6.07亿元,同比增长26.63%。“医疗品牌关联生命健康,每件产品都是活广告。”企业法务部高级经理马春霞坦言,出海中存在商标被抢注、专利壁垒等难题,仍需得到更多专业支持。
“商标要从‘有没有’转向‘值不值’。”深耕行业18年的江苏律宁商标事务所负责人艾雅倩建议,建立商标风险预警平台、加强涉外人才培养。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回应,将以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持续推进商标品牌培育工程,助力企业实现品牌价值跃迁。
专利转化: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专利不是墙上的证书,是真金白银。”江苏省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汪旭东抛出一组数据,江苏175所高校、400余家科研院所坐拥16.1万件有效专利,而99%的中小企业面临“缺技术”困境,专利转化空间巨大。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用实践给出了答案。该企业为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专利微导航服务,每年推动300余件专利转让许可,成功率超70%,累计盘活1.3万件高校专利。“要架起专利从‘书架’到‘货架’的桥梁。”企业负责人楼然对记者说。
“专利转化缺少‘翻译官’。”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蒋海军直指行业痛点,懂技术又通市场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稀缺,亟须构建“知产生态圈”。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已出台专利转化专项方案、“专利产业化+认股权”等创新政策,将打造专利转化“江苏样板”,让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涉外保护:从“被动防”到“主动守”
在会议现场,南京清普生物知识产权总监明志会分享了实战经历。2023年美国专利诉讼中,凭借提前做的FTO分析,最终以对方20%的和解金额达成协议,为新药出海扫清障碍。
南京南瑞继保电器有限公司的6年欧洲专利诉讼胜诉案,更显涉外保护重要性。“我们的直流断路器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海外专利近500件,但和跨国巨头比,‘护城河’还要拓宽。”企业知识产权主管宋兵期待更多政策与人才支持。
截至目前,江苏省已初步建起“1+13+ N”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实现设区市国家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全覆盖,累计帮助企业挽回损失30亿元。“我们将持续完善风险预警、纠纷响应机制,让企业出海有‘防护铠甲’。”省知识产权局保护处负责人表示。
“守护创新之火,就是守护江苏未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李杰在总结时强调,将以更强执行力优化知识产权生态,让每一份创新都获尊重、每一次创造都有回报,以知识产权之光,照亮江苏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本报记者 祝 富 通讯员 徐长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