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稳定、良性的组织架构有多么重要?
小鹏汽车就曾亲自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验证。
在王凤英到来并对小鹏汽车的组织架构进行“刮骨疗毒”前,内部贪腐导致成本增加,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不对货”,最终传导至销量层面,体现为产品卖不好。
王凤英到来后,除贪腐,降本、增效,小鹏汽车能持续产出高质价比的产品,最终传导至销量层面,体现为小鹏汽车的销量节节攀升。
以上只是组织架构表层的重要性。更深层次的是,当一个品牌的组织架构表现为领导贪腐、下属懈怠时,整个品牌都会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分身乏术。
这就好比,敌军兵临城下,城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将领耽于享乐,士兵无力回天。敌军,不战而胜。
说的就是你,东风风行。
![]()
供应链腐败,触目惊心
信息显示,前些时,东风柳州汽车原党委书记宣颖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且涉嫌犯罪问题已经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东风风行,正是东风柳汽旗下的子品牌之一,且是东风柳汽在乘用车市场的主阵地。
而早在去年12月26日,宣颖就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如今,东风柳汽高管贪腐事件,距离被盖棺定论更近了一步。
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至2022年期间,每逢节日,宣颖都会收受现金红包和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高档礼品。且2020年起,宣颖将服务对象的私家车占为己有,供自己及亲朋好友使用。并且,2015年至2024年期间,宣颖以“考察项目”为由,旅游费用由供应商承担,频繁接受供应商宴请。
![]()
更加令人心惊的是,2015年9月,宣颖担任东风柳汽常务副总经理。之后的2017年11月,宣颖接替覃柳明出任东风柳汽总经理一职。到了2018年,开始担任东风柳汽党委书记的职务。
这也就意味着,宣颖一路高升的履历背后,是对供应链的掌握,也是对干部提拔权力的掌握。话语权越来越大的宣颖,贪腐之路也开启了加速模式。
“巧合”的是,2016年东风风行销量达到高点,年销量达到了26.13万辆,是实打实的主流品牌。可2017年开始,东风风行的销量就开启了下滑之路。尤其是在宣颖从东风柳汽总经理升任东风柳汽党委书记的2018年,东风风行年销量更是直接“腰斩”至仅剩12.84万辆。
到了2023年,年销量已经仅剩8.57万辆。
![]()
在宣颖治下,东风风行的市场表现和宣颖的个人履历形成了极强的反差。一个品牌的失败不是某个人能单独造成的,但宣颖的个人作风和能力问题对东风风行整个组织架构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宣颖会不会是最后一个?不敢肯定。可以肯定的是,宣颖不是第一个。
早在2021年,东风柳汽的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兼杨振球就因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接受相关部门的监察调查。
![]()
杨振球的经历并未让宣颖在内心敲响警钟,宣颖的经历,又能否为东风柳汽和东风风行内部的某些人敲响警钟呢?
没有用武之地,也不是英雄
2024年3月份就担任东风柳汽总经理的林长波,此前一直比较低调。然而从前些时开始,低调的人,转变为了高调的作风。
公开信息显示,东风柳汽在2022年宣布的“光合未来”战略就由林长波提出,彼时的林长波宣布,2030年起东风柳汽100%研发投入新能源产品,并逐渐实现全线产品电气化。
![]()
彼时,外界都认为这会是东风柳汽尤其是东风风行全面发力新能源领域的良好开端。但后来的事情显而易见,无论是销量还是产品口碑,都不尽如人意,归于沉寂。
如今内部的贪腐被大力清理,林长波似乎重新获得了用武之地。因此在媒体采访中,林长波也毫不避讳地提到了对于东风风行的几大规划:
首先是聚焦MPV和SUV市场,按照林长波的话来说:“轿车的增长是有限的。”
其次是向下拓展产品线,代表是菱智,“下面市场规模更大,所以还是计划以平台化的思路去进一步拓宽菱智产品系列”。以及MPV产品线,规划一款10-14万元的中型MPV和一款8-10万元的小型MPV,定位都要比风行星海V9(参数丨图片)更低。
![]()
第三大规划则是出海。
林长波的第四个“大动作”,则是组织架构改革,比如年初掀起的“三项制度改革”,强调干部的经营意识,强化产品线和市场线之间的合作与职能的关联。
单拎出来看,林长波的几大措施,出发点是好的、目标是远大的、规划是合理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好的规划在落地后未必能一直以好的姿态向着目标前进。
聚焦MPV和SUV领域,尤其是MPV市场,对于如今销量差劲的东风风行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东风风行的月交付量仅有10092台,受众本就狭窄的MPV能解销量的燃眉之急么?
向下拓展产品线,恐怕也难以顺利进行。
![]()
就以今年8月份销量结构为例,东风风行销量最好的产品是4.99万起售的菱智和10.99万元的星海S7,定位较高的星海V9月销则仅有334辆。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东风风行的品牌认知,是低价。
星海序列向下拓展产品线,会直接与目前的菱智产生冲突,一方面会分走菱智本就不多的销量,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市场认可度不足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销量成功。
更要命的是,低价产品一旦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也不可避免地需要跟随降价的趋势,这会对东风风行产品的整体溢价能力形成更严重的打击,让东风风行坐实了“廉价”的品牌形象。
至于出海,我们不妨试着回想一下,那些在海外市场风生水起的中国汽车品牌,譬如奇瑞、吉利,哪一个不是在国内市场稳居头部的?
![]()
中国汽车出海的前提是已经在国内打出了美誉度。出海不是自身发展不利的兜底政策。
比起继续在产品线和发展战略层面实行“广撒网”,林长波第四项动作,组织架构改革,反而应该被摆在首要地位。
根据东风风行此前的规划,今年东风风行将推出12款全新车型,如今的进度是:2025款菱智、2025款星海S7、2025款菱智新能源、2025款星海V9,完成度仅1/3。在新旧车型同堂销售的情况下,月销破2000的车型,为0。
或许,林长波应该按下加速键的并不是东风风行的产品投放速度,而是一次由内而外、主动的供应链自查与改革。
林长波,有这个勇气和能力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