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不再难!多城市实现户籍年限互认
户籍新政解读:跨城工作如何快速落户
大湾区、长三角等10地区试点户籍互认
户籍改革大突破!你的居住年限可跨城累计
重磅利好!这些城市群落户门槛“跨城互认”
![]()
跨城工作生活的人们,终于不必再为在每个城市“从头计算”落户年限而烦恼了。这项变化源于最近国务院批复的10个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成为改革核心举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李长安指出,这项政策实施后,将显著降低大城市的落户门槛,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产生积极作用。试点工作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全部试点任务。
所谓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是指在都市圈或城市群内部,居民的居住年限、社保缴纳年限等户籍准入条件,可以实行跨城市累计计算。这意味着在多个城市工作生活过的人们,不再需要每个城市都“从零开始”计算落户年限。
从试点方案来看,这项改革已经在全国多个重要城市群铺开。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镇江市这些苏南重点城市之间正在建立互认机制;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也在推进此项改革;长株潭城市群中的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同样位列试点范围。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的改革更加深入。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之间将开展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同时探索居住证互通互认制度,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和深圳市暂时未纳入此次互认范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在积极推进这一政策。重庆市和成都市正在探索建立适合双城经济圈发展特点的户籍互认机制。
比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更具突破性的是“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的探索。在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重庆市、成都市等7地方案中,都提到了这项制度的相关安排。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分析认为,以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是户籍制度的最终改革目标,其本质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按照常住人口规模来配置。这一观点得到了学界广泛认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已经明确提出,将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此次10个试点地区的探索,将为全国范围内的改革积累宝贵经验。
回顾此轮户籍制度改革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国家发展改革委2019年发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该文件明确提出: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
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到2023年的66.16%,这一增长速度令人瞩目。2023年,户口迁移政策进一步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基本取消,300万人以上城市的落户条件有序放宽。
![]()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指出,户籍放开涉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问题,不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尚不足以满足所有外来人口需求,这是改革推进过程中需要面对的现实挑战。
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难点之一是如何让新落户居民享受与原有户籍人口同等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也是改革最大的挑战。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团队的研究表明,当流动人口被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后,地方政府需要增加大量投入。教育方面需要新建学校、扩充师资队伍;医疗方面需要增加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这些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人口流出地多为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或农村地区,当地公共服务设施可能出现闲置和浪费,造成区域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在《大国大城》一书中提出了“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创新观点。他认为,当人力资源流动的障碍被打破,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相一致,各地就能更有效发挥比较优势,从而实现各区域间更为均衡的发展。
区域间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根本上还需要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来解决。在全国范围内制定更加统一、规范的公共服务政策标准,能够降低不同地区之间政策协调的难度和成本。
陆铭教授还指出,人口流动本身就能推动区域提升公共服务标准。当地区之间形成更有效的竞争机制,“用脚投票”的效应就会显现,这对地方政府提高服务效率形成有效约束,从而真正实现“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从试点地区的实践来看,这项改革已经带来实质性变化。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们现在可以将在不同城市缴纳的社保年限合并计算,居住年限也同样可以跨城累计互认。这大大提高了人才流动的便利性。
![]()
粤港澳大湾区的改革更加深入。除了户籍年限互认外,还在探索居住证互通互认制度,这将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促进人才要素自由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改革不仅有利于人才流动,也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人才流动更加顺畅后,企业招聘人才的选择范围更广,区域间协作效率更高,最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个人角度来说,这项改革让跨城工作生活的人们减少了后顾之忧。不再需要为每个城市重新计算落户年限,不再需要为社保转移接续烦恼,这无疑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正在从“单向流动”向“双向互通”转变。人们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工作和生活地点,不再受制于户籍壁垒。这不仅是行政管理制度的进步,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未来,随着改革经验的积累和推广,预计会有更多城市群加入互认行列,户籍制度改革的红利将进一步释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户籍制度改革正在悄然改变着无数人的生活,让人才流动更加自由,让城市发展更加均衡,让社会更加公平开放。这项改革的深远影响,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显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