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怎么样?
只要世界还有网络、还有手机,电子信息工程这碗饭就永远都有人吃。但是,吃这碗饭的人,大多数都挺苦的。为啥呢?
因为学了这个专业的绝大多数人,毕业后的工作内容跟电气工程相似,学的是弱电,干的是强电。稍微好一点的,每天抱个电脑、焊板子、调信号、写代码,坐在实验室、机房或者生产车间,每天对着示波器、万用表、逻辑分析仪,睁眼闭眼都是信号波形。有时候信号不稳,还得通宵查bug;项目赶进度,那就更得连轴转了。
工作环境,实验室算不错的了,至少有空调吹,而生产线上就不一定了。如果是高端智能制造,那还好,追求无尘,至少是干净的。不然的话,噪音大、油味重、灰尘多,冬天冷、夏天热,空气闷、工位挤,盯着屏幕一盯8小时,眼睛干得跟砂纸一样。
岗位多是硬件测试、嵌入式开发、通信维护、视频调试这些,有时候还要出差下工地。薪水待遇方面,本科毕业普遍至少6万到8万,折算到手也就五六千。在深圳、上海、苏州这些电子企业多的地方还行,但要是回到中部或者东北,薪水能低到你怀疑人生。
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人活得完全不一样,就是那批保研、考研甚至读博的。比如说,保研能进电子信息强校,像电子科大、北邮、上交、浙大、华科、天大、南邮这些学校,研究方向选得准,比如芯片设计、通讯系统、人工智能硬件、信号处理、嵌入式算法这些,工作内容就完全变了:从修板子、测信号变成了芯片设计、搭算法、做系统架构,工作场景从机房、实验台变成了写论文、做建模、开项目会,岗位从测试助理变成了芯片设计师、FPGA工程师、通信系统研发、AI算法工程师。
而薪水待遇,硕士毕业进华为、中兴、联发科、长电、比亚迪电子这类企业,年薪20万起,做芯片、做算法的能到三四十万;博士或者海归归来,能直接进研究所或者科研院,年薪50万也不稀奇。
你看,同样一个专业,天差地别。这个专业的下限是装设备的信号源,上限是芯片设计的架构师,而差别就在于学历、院校和方向。
那什么样的家庭适合选电子信息工程呢?郑老师一共分了五类家庭,这个专业最适合一类、二类家庭——家里希望孩子能靠技术立身,孩子不怕累、能熬夜、能钻研,这类孩子学电子信息,越卷越值钱。三类家庭如果家里能托举孩子,但孩子不太愿意熬夜写代码,那就不太建议了。
因为这行讲究的是手上功夫和脑子反应,不是靠关系。四五类家庭是谁选谁掉坑,这行业更新太快了,靠资源没用,设备换代是一年一轮,算法改版是一夜之间,花钱都买不来学习的那股韧劲。
所以这专业说白了就是:能吃技术的苦,就能吃技术的饭。下限是调信号、修电路,上限是造芯片、造系统。它不会让你饿死,但一定会让你熬夜;它不会让你瞬间发财,但能让你有自己的底气。
一句话,只要这个世界还在联网,电子信息工程就有饭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