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漫记:在春秋与湖山间读懂常州
![]()
常州于我,是一场藏在淹城春秋遗址与天目湖波光里的时空对话。这座有着 3200 多年建城史的 “龙城”,既有 “春秋淹城,三城三河” 的历史厚重,又有 “天目湖秀,碧波万顷” 的自然灵秀,更有红梅公园的清幽雅致与青果巷的古巷烟火。七日的漫游中,我踩着春秋遗址的青石板追溯过往,乘游船逐天目湖的碧波而行,在红梅公园的梅林间品味诗意,于青果巷的古宅里感受烟火,那些城墙的夯痕、湖面的帆影、亭台的飞檐、巷弄的灯笼,都成了刻在记忆里的鲜活片段。
淹城春秋乐园:遗址上的春秋回响
![]()
清晨七点的淹城春秋乐园还浸在淡青色的晨雾里,我已站在 “诸子百家园” 的入口。没有白日的人声鼎沸,只有晨练老人的脚步声与远处编钟演奏的悠扬乐声,园内的青铜雕塑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光泽,孔子、老子、墨子的雕像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这座以春秋淹城遗址为核心打造的乐园,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却用 “三城三河” 的遗址格局与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人一秒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
沿着 “春秋之路” 往淹城遗址走,路边的 “春秋宫阙” 建筑恢弘大气,朱红的立柱与青灰的瓦檐相映,门楣上的青铜纹饰透着古朴的韵味。行至淹城遗址核心区,三座城池与三条护城河的格局清晰可见,夯土城墙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仍能看出当年的雄伟气势。站在城墙顶端远眺,晨雾中的护城河像三条碧绿的绸带,环绕着城池,偶尔有野鸭从水面掠过,翅膀划过水面的声响,与远处的编钟声交织,成了最动听的历史乐章。
![]()
走近 “春秋王宫”,一场 “诸侯朝会” 的沉浸式演出正要开始。演员们身着春秋时期的服饰,头戴礼帽,手持笏板,步态庄重地走上殿来,还原了当年诸侯议事的场景。殿内的青铜礼器、木质编钟、竹简文书,每一件都透着历史的厚重,让人仿佛真的置身于春秋时期的王宫之中。演出结束后,我试着拿起一件仿制的青铜剑,剑身冰凉,重量远超想象,不禁感叹当年将士们手持利剑征战沙场的艰辛。
![]()
午后的阳光渐渐浓烈,我坐在 “孙武点将台” 旁的石凳上。点将台的木质结构透着古朴的韵味,台上的旗帜在风中轻轻摇曳,远处的 “水军训练营” 里,游客们正体验着春秋时期的水上作战项目,呐喊声与水流声交织,格外热闹。不远处的 “市井商街” 里,商铺摆满了春秋时期的仿制商品,竹简、青铜饰品、传统手工艺品,每一件都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
傍晚时分,夕阳为淹城遗址的城墙镀上金色。我站在护城河旁,看着夕阳的倒影在水中轻轻晃动,远处的编钟乐声渐渐远去,园内的灯笼渐渐亮起,暖黄的灯光与城墙的剪影相映,格外浪漫。这一刻,淹城春秋乐园的历史厚重与文化韵味,都融进了这方天地里。
天目湖:碧波里的湖光山色
![]()
从淹城春秋乐园驱车一小时,便到了天目湖景区。刚进景区,一片碧绿的湖水便撞入眼帘,湖面辽阔无垠,远处的山峦像一道绿色的屏障,环绕着湖水,这便是被誉为 “江南明珠” 的天目湖。清晨的天目湖还裹着薄雾,湖面平静得像一块巨大的碧玉,偶尔有微风拂过,激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
![]()
乘游船往湖中心的 “龙兴岛” 驶去,船桨划过水面的声响,与远处的鸟鸣交织成趣。船行至湖中心,湖水的颜色渐渐变深,从浅绿到深绿,再到墨绿,像一块不断变化的翡翠。船娘指着远处的一座小岛说:“那是‘状元岛’,传说古代有位状元曾在此读书,后来岛上便留下了他的足迹。”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小岛被绿树环绕,隐约能看见岛上的亭台楼阁,透着几分神秘。
![]()
登上龙兴岛,沿着山间的木栈道往上走,空气里满是草木的清香与湖水的湿润。栈道旁的竹林郁郁葱葱,竹叶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 “沙沙” 的声响,偶尔有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行至山顶的 “观景台”,天目湖的全貌尽收眼底 —— 湖面波光粼粼,远处的岛屿像一颗颗绿色的珍珠,散落在湖面上,岸边的游客像小小的蚂蚁,在湖边漫步。几位摄影爱好者架着相机,想要捕捉这湖光山色的完美契合,“要是赶上雨天,湖面会起雾,岛屿在雾中若隐若现,像仙境一样。” 一位大叔边调参数边说。
![]()
午后的阳光渐渐浓烈,我坐在湖边的 “天目湖砂锅鱼头” 餐馆里。点了一份招牌的砂锅鱼头,鱼肉鲜嫩,汤汁浓郁,带着湖水的清甜,让人回味无穷。餐馆老板说:“我们的鱼头都是用天目湖的新鲜活鱼制作的,每天现杀现做,保证新鲜。” 我边吃边看窗外的湖面,游船在湖面上缓缓驶过,游客们的笑声顺着湖水飘来,带着满满的生机。
![]()
傍晚时分,我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夕阳为湖面镀上金色,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湖面上的游船渐渐归航,像一颗颗小小的棋子在棋盘上移动。晚风拂过,带着湖水的清凉,偶尔有几片落叶从身边飘过,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温柔。这一刻,天目湖的湖光山色与宁静惬意,都成了最难忘的记忆。
红梅公园:亭台里的清幽雅致
![]()
从天目湖返回市区,我直奔红梅公园。这座有着 “常州第一园林” 美誉的公园,因园内的红梅阁而得名。刚进公园,一阵花香便扑面而来,园内的梅花虽已过盛花期,却仍有零星的花朵缀在枝头,粉色、白色的花朵与碧绿的枝叶相映,格外娇俏。
![]()
沿着湖边的步道往前走,湖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的水草与游动的小鱼。几位老人正在湖边垂钓,鱼竿轻轻晃动,偶尔有小鱼上钩,引来阵阵欢呼。湖面上的游船缓缓驶过,游客们坐在船上,欣赏着公园的美景,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
![]()
行至 “红梅阁”,一座古朴的楼阁映入眼帘。红梅阁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朱红的立柱、青灰的瓦檐、精美的雕花,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历史的韵味。登上红梅阁,常州的城市风貌尽收眼底 —— 远处的高楼与低矮的民居交织,展现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近处的公园美景如画,湖水、亭台、花木,每一处都透着清幽雅致。
![]()
午后的阳光渐渐柔和,我坐在 “冰梅石” 旁的石凳上。冰梅石是一块形似梅花的巨石,石上的纹路像极了梅花的花瓣,相传为宋代文人所题。石旁的 “文笔塔” 高高矗立,塔身纤细,像一支巨大的毛笔,直指天空。几位游客正在文笔塔下拍照,想要沾沾 “文气”,祈求学业有成、事业顺利。
![]()
傍晚时分,公园的灯光渐渐亮起。暖黄的灯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湖面上,与湖面的倒影交织成画。我沿着湖边往回走,看着身边的美景与嬉戏的人群,听着远处的鸟鸣,心里满是惬意 —— 红梅公园的美,是那种细腻又温柔的美,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常州的市中心,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的诗意。
青果巷:古巷里的烟火温情
![]()
从红梅公园步行二十分钟,便到了青果巷。这条有着 “江南名士第一巷” 美誉的古巷,藏着常州最地道的市井温情 —— 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侧的明清民居透着古朴的韵味,木质的门窗上挂着红灯笼,偶尔有老字号的店铺飘出香气,与古巷的烟火气交织,成了最动人的常州味道。
![]()
清晨的青果巷还未完全苏醒,我沿着石板路往里走。一家 “常州大麻糕” 铺子刚开门,蒸汽从厨房的窗口冒出来,混着芝麻的香气飘在街上。老板是位常州大爷,戴着白帽子正在烤大麻糕,“我们家的大麻糕,外酥里嫩,咸甜皆宜,是老常州的味道。” 我买了一块咸口的大麻糕,咬一口满是芝麻的香,酥脆的外皮掉在手上,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
行至 “唐荆川纪念馆”,一座明清风格的宅院映入眼帘。院内的假山、池塘、亭台错落有致,花木繁茂,透着清幽雅致。纪念馆内陈列着唐荆川的生平事迹与著作,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与归有光、王慎中并称为 “嘉靖三大家”。看着馆内的展品,仿佛能看见唐荆川当年在此读书、著述的场景。
![]()
午后的阳光渐渐浓烈,我坐在巷内的一家 “古茶坊” 里。点了一壶常州特产的 “阳羡雪芽”,茶倌用紫砂壶冲泡,茶汤清澈碧绿,入口清醇回甘。茶坊的墙上挂着老常州的黑白照片,有上世纪的青果巷街景,还有穿着传统服饰的常州百姓,时光仿佛在这茶香里慢了下来。邻桌的老茶客说:“以前的青果巷更热闹,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摆上小桌,喝着茶聊着天,那才叫惬意。”
![]()
傍晚时分,青果巷的灯笼渐渐亮起。暖黄的灯光透过窗棂洒在石板路上,与店铺的灯光交织成画。我沿着巷口往回走,看着身边的古宅与嬉戏的孩童,听着远处的评弹声,手里拿着刚买的 “常州梨膏糖”,甜香中带着淡淡的药香,是老常州独有的味道。这一刻,青果巷的古巷风情与市井温情,都融进了这方天地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