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渝湘交界的酉水河畔,有着“蜀东要塞”之称的千年古镇石堤正以特色农业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这座曾是边区商贸中心的古镇,如今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创新发展模式,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
锚定禀赋
构建多元产业格局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堤镇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酉水河滋养的沃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镇党委政府立足资源禀赋,确立“长短互补、多元支撑”的产业布局,让特色农业根基愈发坚实。
作为镇域核心产业,柑橘种植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目前,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达2.8万亩,涵盖纽荷尔脐橙、爱媛38、耙耙柑等多个优质品种,年产量超5万吨,带动4000余户果农增收。在高桥村,6500余亩柑橘园与育苗基地、加工工厂形成“三驾马车”,仅柑橘销售、育苗、加工三项年收入就有望突破亿元大关。同时,镇内5200亩白皮柚种植基地与猫岩村200余亩辣椒基地形成互补,“石柱红”“线椒”等品种预计年创收近百万元,让脱贫户实现“土地入股有分红、务工增收有工资”的双重收益。此外,3500余亩油茶低效林改造工程的推进,更为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
科技赋能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石堤镇以科技为翼,破解传统农业痛点,推动产业向现代化、精细化转型。在柑橘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智慧喷灌系统取代了人工劳作,300亩柑橘园仅需1人,半天即可完成灌溉施肥,不仅每亩节省人工成本与肥料成本近千元,还使得产量提升25%。镇里组建柑橘管护社会化服务队伍,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等“保姆式”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为适配市场需求,石堤镇大力推进品种改良,通过高位嫁接等方式将椪柑品种升级为市场青睐的优质品种。同时,无人机飞防、轨道运输等机械化技术的逐步普及,有效破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难题。加工环节同样有科技加持,万吨级柑橘加工仓储物流电商中心引进国内先进的分级洗果机,实现柑橘分拣、仓储、包装一体化处理,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
![]()
品牌引领
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石堤镇通过建平台、创品牌、拓市场,让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国际。镇内组建秀山县柑橘产业专业技术协会,推动柑橘注册“秀山秀橙”商标,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武陵山(秀山)柑橘出口交易中心,集聚渝湘边区15万亩柑橘资源统一外销。
2023年首次出口100标箱实现“零的突破”;2024年,“秀山秀橙”通过多式联运班车销往东南亚,实现200标箱外贸销售,创收3000万元;2025年出口订单预计增至400标箱,果农定价权显著提升。内销市场同样通畅,“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起稳定供销网络,猫岩村辣椒基地与贵州收购商签订“订单收购”协议,实现“采收即收购”,让村民的“辛苦果”及时变“增收钱”。
![]()
农文旅融合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石堤镇将千年古镇文脉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让“农”味更有“文”韵。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秀山苗族羊马节”、市级文物“卷洞门”等资源,结合“边城橘乡”产业品牌,打造集农事体验、民俗观光、鲜果采摘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
高桥村柑橘基地推出的果树认领、采摘体验等活动,与大溪镇湿地公园、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等周边景点联动,形成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品味鲜果的同时感受民俗文化。这种“产业+文旅”的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乡村经济形态,更让古镇活力持续迸发。
![]()
如今的石堤古镇,红彤彤的辣椒串起团结心,金灿灿的柑橘铺就致富路。从传统农业到现代产业,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这座千年古镇正以特色农业为引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上游新闻 吴思倩 通讯员 彭素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