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姥姥之一:芥豆之微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有趣的人物之一。她本该与富贵豪门贾家最不应该产生瓜葛,却又是小说《红楼梦》最不可或缺的人物。
所以,刘姥姥的出场和存在,被曹雪芹赋予了极为丰富的含义,也留下了耀眼的故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为后世读书人津津乐道。
刘姥姥的出场铺垫,曹雪芹介绍得非常有意思。就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梦醒,与袭人偷试云雨情后,故事即将转入贾府平淡日常之际笔锋一转,写了一个刘姥姥作为转折: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哪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家说来,倒还是头绪。你道这家姓甚名谁,又与荣府有甚瓜葛?诸公若嫌琐碎粗鄙呢,则快掷此书,另觅好书去醒;若谓聊可破闷时,待蠢物逐细言来。(节选庚辰本)
庚辰本中的这段文字,与程甲本有两处不同。其一,程本至“但还有些头绪”止,并无后面以作者口吻作的铺垫文字;其二,程本提及贾府人口“三四百人”,不如脂本“三四百丁”的描述准确。
偌大贾府近百年的人丁繁衍,远不止三四百人口。而三四百丁,指的是在贾府有岗位工作的男丁,也暗指三四百户人家。再叠加内宅女眷众丫头、媳妇和婆子,起码府里伺候主人的奴仆要再多一倍以上,才符合麝月骂坠儿妈时提到的“家里上千人,还认不清呢”的话。
而荣国府养着三四百户人家,内外当差的男女有上千人,每家起码四五口人,算下来就应该有两千人口之众。这些人全靠贾家养活,真是让人咂舌。而在此情况下,刘姥姥的出现虽不足为道,却也侧面表现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关于刘姥姥一家,书中提到他们与贾府“略有些瓜葛”,这话说得与“八竿子打不着”也没差什么。所以,曹雪芹妙笔用了“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形容,可谓是妙绝。
“千里之外”,不是形容物理距离,而是交情远近,四个字最契合“略有些瓜葛”之说。
“芥豆之微”,是以芥子与豆粒等微小之物,形容人家境贫寒,地位低微之意,对刘姥姥这么“小小一个人家”作出了精准的概括。
所以,书中交代他们家远在“千里之外”,并不是说距离千里。否则刘姥姥也不可能独自带着外孙板儿,一日往返于贾家与自家了。
贾家住在京城的贵族区,相当于明清时期北京的王公贵族聚集的王府井。王板儿家是京城近郊的农户,举例的话,应该相当于住在二环外的双井国贸八王坟一带,相距一二十里顶天了。
闲话不说,关于刘姥姥一家的情况,关键还要落在那个“穷”字上。具体情况还要看书中是怎么写的。
原来这小小之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曾做过一个小小京官,昔年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的知有此一门远族,余者皆不知也。目今其祖早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了。王成亦相继身故,有子小名狗儿,娶妻刘氏,生子小名板儿;又生一女,名唤青儿。一家四口,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弟两个,无人管着,狗儿遂将岳母刘老老接来,一处过活。这刘老老乃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子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了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程甲本节选)
这段文字程本相对简练,且表达刘姥姥“膝下又无子息”是代表没有儿子的意思,也比脂本“膝下又无子女”要更准确。唐代慧琳在《一切经音义》卷七一中记载:“儿子曰息。息者,气在人身中所禀以生也。《东观汉纪》云此盖我子息是也。”刘老老就是刘姥姥,是当时北方的口语。不赘述。
刘姥姥与贾家略微能攀挂上的关系,源于女婿王狗儿的祖父与王夫人父亲连宗做了侄儿,成为王夫人同宗的“兄弟”。
若要再详细类比刘姥姥与贾家的关系,就好比贾赦、贾政连宗认作侄儿的贾雨村孙子的岳母,与孙绍祖家的关系。两家这么远,自然谈不上“亲”,双方从无往来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此处其实有个辈分和现实不太相符的问题要略说一二。
王狗儿的爷爷与王夫人是一辈;父亲王成与岳母刘姥姥就与王熙凤是一辈,王狗儿与巧姐是一辈,儿子王板儿就是最小的一辈。
这个问题看似没问题,但却与事实有些差距。因为刘姥姥说过当年她和女儿都去过王家,受到了当时还是王二小姐的王夫人热情接待。
彼时刘姥姥女儿已经出嫁,而王夫人尚待字闺中,说明二人年纪差不多。结合刘姥姥七十四五岁的年纪,王狗儿夫妻应该与贾政王夫人夫妇年龄相仿,这显然更符合王成的年纪。
如果没有“王狗儿”,刘姥姥是王成的岳母,她就与王夫人是一辈,如此的话她将外孙王板儿说成王熙凤的“侄儿”才说得通,未来板儿与巧姐的缘分也就没有了辈分的限制。
但显然这样安排也有问题,就是王板儿的年纪太小,无法作为王成的儿子,所以只能再出一个王狗儿,年纪是合适了,但辈分又乱了。
由于《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也没有以终稿发行。程本与脂本由于历史原因,应都属于是“混本”,难窥曹雪芹最终的原文原意。如今也只略知道其中关窍即可,倒也不好太过较真。毕竟缺乏资料就无法佐证解释,硬说是曹雪芹不严谨,这点细节都处理不好,未免也太唐突曹公的文字了。
说回王狗儿,他的父亲王成已去世,妻子刘氏为他育有一儿一女,就是板儿与青儿。一家四口务农为业,狗儿白天还能做一些生计买卖,不免照顾不过来,就接了岳母刘姥姥来家赡养,自然刘姥姥的房子田地也都归了女婿一家。
从这段介绍可以知道此时的刘姥姥一家五口,倒也算是生活安稳。起码他们有房子有地,还能做一些小生意,说明祖宗余荫虽消殆却也没到完全败落之际。王狗儿只要勤奋操持,经营得法,一家人肯定不愁生计。
然而,问题就出在了王狗儿不是个持家的好把式,更不是个省心的主。这家伙好吃懒做,为人“狗性”,花钱又不知道算计,是个典型的“月光族”,结果就是到了用钱时,一看存款余额为0,才彻底作了难。
(未完待续)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vx公众号:君笺雅侃红楼)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