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ぷらシバ
![]()
精心打造河流与雨水两种水景,笔涂完成的棘龙
![]()
因2001年的电影《侏罗纪公园3》,棘龙(Spinosaurus)这种恐龙开始为世人所熟知。它击败了在此之前被誉为最强的霸王龙(T-Rex),并袭击主角一行人,其表现足以被称为次世代最强的肉食恐龙。本次的范例作品,便再现了电影中它在雨中袭击乘坐小船顺流而下、试图前往海岸的格兰特博士等人的场景。这件力作不仅布置了剧中出现的建筑物,更是在棘龙湿漉漉的身体、水中泥浆的浓淡变化等微小细节上也毫不含糊。
![]()
▲ 套件中的棘龙虽然没有进行外形改造,但皮肤和口腔经过笔涂,呈现出栩栩如生的逼真质感。
![]()
▲ 岸边的草木使用海绵制作,浮木则由木材再现。
![]()
![]()
▲ 地台尺寸约为20厘米×43厘米,高度为20厘米。作者一边反复观看电影片段,一边创作出岸边的部分,并配置了各种有看点的景物。
![]()
▲ 制作过程。以泡沫板为基础,确定套件的配置位置。之后暂时移开棘龙本体,使用树脂来制作水面。
![]()
![]()
▲ 套件附属的起重机。由于套件本身就是要呈现沉没的状态,因此直接将其设置在透明树脂制作的水面上。作者也描绘出了雨水流淌的效果。
![]()
▲ 表面注重湿润的光泽感。在模型的凹线和细节处添加光泽,而在平坦的大面上则使用消光处理,这样便能营造出被水浸湿的视觉效果。
![]()
![]()
▲ 脚边的水花与水中泥浆深浅不一的表现。再现了因泥浆翻滚而浑浊的水与因波浪而产生的颜色差异。
![]()
▲ 河流的颜色向着岸边逐渐变浅,蓝色的色调也随之调整。精妙的波浪效果也十分出色。
![]()
![]()
▲ 为了进一步突显被雨水浸湿的效果,下半身以“更加湿透”的印象增加了光泽感。尾部则用透明补土追加了水滴。
![]()
![]()
▲ 剧中也能看到的笼子,是使用胶棒组合自制而成。
![]()
▲ 岩石部分通过堆叠泡沫板来制作,以减轻重量。岩石表面则将补土压入橡胶模具中塑形,并在其变干前安装到泡沫板上。
■好了,来涂个恐龙吧!
我把棘龙涂好了!一看它在电影中的活跃表现,就会让人惊叹“超强的!太帅了!!”。不过,电影上映时的认知与现在的研究发现存在诸多差异,这一点也很有趣。
随着时代的变迁,研究不断深入,《侏罗纪公园3》时期的棘龙生态等信息或许已有所改变,但这次,我还是决定按照电影中那个击败了霸王龙的、凶猛棘龙的形象来进行创作。
■制作过程
棘龙本体直接使用套件进行制作,没有改造。颜色方面,我参考了剧中场景、套件封绘以及相关资料,择优进行了选择。它并非单调的棕色或灰色,从头部延伸至背鳍的红色,以及背鳍内部的蓝色、黄色、白色的花纹,都让涂装过程变得非常有趣。
从套件所依据的登场场景来看,我认为它全身都应该是湿的。作为一种更容易理解的湿润效果表现手法,我在皱褶和模型凹线的深处涂上光油来营造光泽,反之,在作为平面的身体表层则刻意进行消光处理。套件附带了一个可供其独立站立的圆形地台,以及一个再现了剧中起重机沉没场景的河道地台。但因为想着“把地台做得更大一些吧”,我便将套-件中的起重机切割下来,配置到自制的地台上,并嵌入了用塑料材料自制的笼子。
在电影中,由于是夜晚的暴雨场景,周围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但考虑到主角们是乘船穿过峡谷而来,我便在岸边制作了岩石区域。我将堆叠的泡沫板作为核心,用电烙铁将其加工出岩石的质感,再将木工环氧补土薄薄地按压进橡胶模具中,制作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在补土半干状态时,我将其与悬崖、岸边结合,营造出高低错落的感觉。
水景方面,我根据深浅区域改变了颜色,描绘出河底泥沙被搅动而产生的浑浊感,并重复了染色与透明漆涂层工序好几层,最后再厚涂一层透明漆。
一只强大又帅气的恐龙,配上一个展现了水景的地台,制作过程中,我仿佛也享受到了暑假手工课作业般的乐趣。
为避免未收到内容推送欢迎选择以下您感兴趣的合集进行订阅
点击⬆订阅
300+文章
10W+阅读
点击⬆订阅
杂谈资料
故事内外
点击⬆订阅
电子榨菜
好玩趣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