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张全录
“终于又能顺畅呼吸了!”10月10日,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复查时,47岁的王女士(化名)感慨道。此前2年多,她因间断咳嗽、气促反复就医,辗转4家医院,先后被怀疑是肺部感染、肿瘤、肺结核,经历抗感染、抗结核、激素等治疗,病情却反复加重,甚至因气道大出血住进ICU。直到今年6月转诊至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一病区,经该科主任周小妮团队精准诊断,才揪出真正的“元凶”——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合并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经过针对性治疗,如今病情终于得到控制。
![]()
周小妮主任(右一)正给患者做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曲折就医路:2年辗转4家医院难觅“真凶”
时间拉回2023年7月,王女士无明显诱因地出现间断咳嗽,平躺时症状加重,偶尔咳出绿脓痰,还伴有气促、盗汗、乏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时,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伴阻塞性改变”,血T-spot检测(结核感染的免疫检查项目)阴性,医生按“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虽止住了发热,但咳嗽、气促等症状丝毫未减。
随后,王女士转至武汉一家三甲医院,CT显示“右肺门团块影、右肺上叶磨玻璃影”,再次接受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可出院后,干咳、气促反复出现,医生进一步检查发现其抗结核抗体阳性,考虑“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一种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给予激素、抗真菌药物治疗。没想到,当激素减量时,她的肺部阴影反而增多,调整剂量后才勉强稳住病情。
今年4月,王女士的症状突然加重,稍一活动就气促胸闷,体重骤降5公斤。百般无奈下,王女士又去了第三家医院,仍找不出病因的她甚至做了PET-CT,结果提示“左肺上叶实变影,不排除肿瘤,并伴多发淋巴结及骨质转移可能”。这个结果让全家陷入恐慌。随后的肺穿刺、纤支镜活检均提示:“慢性肉芽肿性病变”,但结核PCR检测始终为阴性,医生仍“不排除肺结核”,但按结核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不仅没好转,还因一次气管镜检查时大出血,紧急转入ICU,靠呼吸机维持呼吸。
“2年多来,从感染治到结核,再怀疑肿瘤,药吃了不少,罪也受够了,可病到底是什么,一直没搞清楚。”王女士的家人回忆,那段时间全家心力交瘁。
精准识别:不是结核,是NTM合并免疫病
2025年6月,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王女士转入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一病区,接诊的周小妮主任仔细梳理了她的病史:“患者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长期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肺部病变呈游走性,按结核治疗病情反复,且结核病原学检测始终阴性——这些都指向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病: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
周小妮主任解释,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与结核分枝杆菌堪称“兄弟病”,两者症状相似(都有咳嗽、气促、盗汗等症状),影像难区分,抗酸染色均为阳性,很容易被混淆。但关键区别在于,NTM对普通结核药物“部分有效、部分无效”,会导致病情反复,像“半吊子治疗”。
为明确诊断,周小妮主任团队再次为王女士做了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她的双侧气道被大量坏死肉芽组织堵塞,左主气道几乎完全闭塞,这也是她气促加重甚至窒息风险高的核心原因。结合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测,王女士最终被确诊为“NTM感染合并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这两种病叠加,相当于免疫紊乱+感染的双重打击,治疗难度成倍增加。”周小妮主任指出,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本身是“免疫紊乱”:免疫系统不攻击外来病原体,反而“错打”自身器官,需用免疫抑制剂控制;但NTM感染依赖正常的细胞免疫清除,免疫抑制剂会进一步削弱免疫力,让NTM“乘虚作乱”,形成“治疗矛盾”。更危险的是,两者叠加会引发“免疫放大效应”,导致气道内肉芽组织疯长,短短几天就可能堵塞气道,引发窒息。
“平衡疗法”救命:打通气道+精准用药
针对这种复杂情况,周小妮主任团队制定了“三步治疗方案”:首先通过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清除气道内的坏死组织和增生肉芽,打通堵塞的气道;其次,同时服用抗NTM药物和调节免疫的药物,在“抑制过度免疫”和“控制NTM感染”间找到平衡;最后,定期复查支气管镜,防止肉芽组织再次堵塞气道。
“每次支气管镜治疗都要几个小时,要反复用冷冻、激光、钳夹等方式清理坏死组织,还要边操作边止血,避免再次出血。”周小妮主任介绍,第一次治疗后,王女士就能脱离呼吸机,气促症状明显缓解;经过两次治疗,她的气道基本通畅,咳嗽、盗汗等症状逐渐消失,激素剂量也能稳步调整。
![]()
如今,王女士已顺利出院,只需定期回院复查。“要是早点知道这个病,就不用遭这么多罪了。”她的经历,也让周小妮主任格外揪心。
医生提醒:免疫病患者要警惕NTM
“王女士的案例不是个例,今年我已接诊3例NTM合并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周小妮主任强调,NTM就像“疾病伪装者”,常被误诊为结核、肿瘤或普通感染。而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结核病史者、支气管扩张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都是NTM感染的高危人群。
周小妮主任特别提醒,这类患者若出现以下这几种情况,需警惕NTM感染,及时到专科就诊:咳嗽、气促、盗汗等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抗感染或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肺部CT提示“游走性病变”“支气管扩张”“空洞或结节”,且病情反复;结核病原学检测阴性,但抗酸染色阳性,或存在“治疗有效又无效”的矛盾情况。
“NTM不是‘罕见病’,但认知度低、易误诊。”周小妮主任呼吁,基层医院和综合医院应该提高对NTM的识别意识,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应该及时考虑NTM感染的可能性,并通过专科检测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让患者少走弯路。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