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攻一守,两招打破美国封锁,中国用实际行动告诉美国:你的牌对我不管用了。
根据美国媒体的消息,美国农民将面临近45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如果在下一个播种季到来以前,美国政府的补贴没有办法及时到位,将会有大批美国农民面临破产威胁,尤其是种植大豆的美国农民。
![]()
美国农业之所以出现这种几乎席卷全国的资金危机,是因为在美国的收获季,曾经美国最重要的买家之一的中国主动关上了大门:迄今为止,美国豆农在秋季没有接到任何一笔来自中国的订单,除了大豆,高粱等经济作物对华出口量也呈现暴跌的态势。
从某种角度讲,我国停止从美国进口经济作物的策略,是对美国特朗普政府贸易战、关税战的反制,不仅打了整个美国农业一个措手不及,也让美国政府陷入了一场执政危机,如果特朗普没有办法处理好这场农业危机,他最坚定也最重要的支持者——美国农民群体,很有可能和他翻脸,从支持者变成反对者。
但是,停止采购美国经济作物只是中国的第一招。
根据《联合早报》的消息,中国正在“启动备用方案”,建立一种以物易物的贸易机制,用来和被美国制裁的国家保持贸易关系,以物易物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贸易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需要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进行结算,之所以将这种古老的贸易方式搬出来,是因为美国的制裁让很多国家手中的美元成了废纸,也没有办法正常使用美元来参与国际贸易。
![]()
到目前为止,中国以物易物贸易的主要对象是俄罗斯和伊朗。
根据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将半成品车辆直接出口到伊朗,在伊朗完成组装后销售,伊朗方面需要支付的不是美元,而是中国需要的铜和锌。这种贸易方式此前也曾出现在中俄两国的贸易中,当时俄罗斯曾用小麦换取中国的汽车,用部分生产原材料换取中方的技术服务等等。
事实上,在建国早期我们也曾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与他国进行贸易,只是当时中国是需求方而非供应方,现在,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重要的工业大国,不仅能够满足内部需求,还有足够的实力对外出口。也正是这份底气让中国可以无视美国的制裁与威胁,依旧和伊朗、俄罗斯保持密切的贸易往来。
从某种角度看,中国和伊朗、俄罗斯的以物易物贸易,是针对美国制裁的一种防守措施,这种措施可以完全规避美国制裁带来的贸易结算问题。只是,这种贸易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