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互动越发频繁,相互依存也相互竞争,但两国却在战略道路上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尤其是美国,在有意无意主导的两场代理人战争中,任何一场输掉,都可能在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中输掉。
那么,这两场战争是哪两场?美国有没有失败的可能?
![]()
我们先看看乌克兰这个“无底洞”,当初,美国一步步推动北约东扩,把导弹和基地部署到俄罗斯的家门口,彻底踩了莫斯科的红线,这无疑是点燃战火的关键诱因之一。
美国的算盘打得很精:投入巨资,让乌克兰去消耗俄罗斯,最好能一举拖垮这个老对手,顺便还能敲打一下欧盟内部那些不怎么听话、想搞独立自主的欧洲盟友。为此,华盛顿拿出的援助总额已经超过了惊人的500亿美元。
![]()
可剧本并没按美国导演写的来演,战局陷入了可怕的僵持,所谓的快速拖垮俄罗斯成了一个笑话。现在美国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是继续往这个无底洞里砸钱,还是承认前功尽弃,灰溜溜地收场?
这场战争还催生了一个美国最不愿看到的“意外惊喜”,它非但没能孤立俄罗斯,反而硬生生地把一个战略竞争对手彻底推向了另一个战略竞争对手的怀抱。中俄关系被推到了历史最高点,这种背靠背的战略协作,让美国的地缘政治噩梦成了现实。
![]()
更打脸的是,在西方“史上最严厉”的制裁下,俄罗斯经济居然挺住了,甚至还实现了增长。这种超乎想象的韧性,让那些以为靠金融手段就能轻松制服“北极熊”的华尔街精英们大跌眼镜。反观乌克兰,人口大量逃离,前线节节败退,国家几乎被打残。
盟友体系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事件至今扑朔迷离,由此引发的猜忌和争论,就像一根拔不掉的刺,深深扎在美欧关系之间。欧洲人也开始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把自己的安全和未来完全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风险实在是太高了。
![]()
再把视线转向中东,长久以来,以色列就是美国楔入中东的一颗战略“钉子”。华盛顿扶持它,武装它,就是为了在中东制造一个永久的“病灶”,让周围的阿拉伯国家无法团结起来,从而方便自己控制这里的石油和地缘格局。
随着美军狼狈地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离,这颗“钉子”几乎成了美国在中东唯一还能倚仗的关键据点。它的军事实力,也因此被吹嘘成了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美国在中东军事霸权的重要基石。
![]()
然而,这一次巴以冲突,彻底戳破了这个神话。面对并非正规军的武装力量,装备精良的以色列国防军打了三个月,非但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反而自身损失惨重。那个所谓“战无不胜”的光环,一夜之间黯然失色。
而华盛顿的应对方式,更是雪上加霜。它在联合国安理会一次又一次动用否决权,强行阻止任何有利于巴以和平的议案通过。这种赤裸裸的偏袒,让美国的国际信誉扫地,所谓的“公道”和“规则”在全世界面前成了一个笑话。
![]()
这种僵化的政策,也暴露了美国内政的顽疾。其对中东问题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国内的犹太“金主”等利益集团牢牢绑架,几乎没有任何灵活性可言。
如今的局面,对美国而言简直是骑虎难下,如果以色列真的战败,美国要想稳住局势,恐怕就得亲自下场“自掏腰包”了。那将是比乌克兰更可怕的国力消耗。
两场战争的泥潭,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危机,是支撑美国霸权的三大支柱——军事、美元和软实力——都出现了系统性的松动。
![]()
先看军事,美军看似强大,实则疲态尽显。大量装备面临老化,维护保养严重积压,技术升级困难重重。更要命的是,战争形态正在改变。
也门的胡塞武装,用不对称的战术,成功地挑战了美国的海上霸权,愣是把繁忙的红海航线给搅得天翻地覆。这说明,传统航母战斗群的威慑力,在新的战争规则面前正在打折扣。
再看美元,这是美国最核心的武器,但现在这件武器也正在“生锈”。华盛顿动辄将金融体系武器化,滥用制裁大棒,这种行为看似威风,实则是在透支美元的信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找替代方案,全球“去美元化”的浪潮正悄然兴起。
![]()
最后是软实力,曾几何时,美国代表着“灯塔”,其价值观和治理模式被许多国家效仿。但如今,全球对其“声誉”和“治理水平”的评价持续下滑。
在国际事务中奉行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连欧洲盟友都看不下去了,超过六成的欧洲民众支持对美国的霸道行为采取反制措施。
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毫无疑问是中美之间的竞争,但这场竞争,与历史上任何一次大国博弈都不同,因为两国在经济上又高度相互依赖。
![]()
中国的战略选择,是“稳健的和平发展”。核心目标非常清晰,就是扎扎实实地搞好经济,不断拓展与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的市场联系。
这种策略,根基扎实,步步为营,就像一个耐心的农夫,精心耕耘自己的土地。即使短期内某个项目没达到预期,也不会伤筋动骨,反而能为长远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相比之下,美国的全球布局,则越来越像一个红了眼的“赌徒”。它迷信高风险高收益,热衷于通过挑起战争来收割地缘政治红利和战争财。但赌徒的下场,往往是输光了裤子。
![]()
持续了六年多的贸易战就是最好的例子。结果呢?非但没能“让制造业回流”,反而让每个美国家庭的年均生活成本增加了1900美元。所谓的“友岸外包”,想把供应链转移到越南、墨西哥,却发现这些国家的产业基础和工人技能根本接不住。
在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下,中美在谈判桌上的角色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过去,中国更多是被动接招的一方,而现在,中国已经能够与美国平起平坐,甚至主动提出自己的条件,成为议程的主导方之一。
![]()
这场中美之间的博弈,注定是长期的,很可能将持续到21世纪中叶,进入一个漫长的“战略相持期”。然而,从当前的趋势来看,答案似乎已经不言自明。
美国陷入两场输不起的战争,其赖以为生的霸权工具箱正在一个个失灵。它的战略,更像是在燃烧最后的国力储备,赌一个渺茫的未来。
![]()
而中国,则选择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耐心积累,广交朋友,修炼内功。在这样一场比拼耐力和定力的消耗战中,只要不发生颠覆性的重大意外,中国的策略无疑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华盛顿的麻烦在于,乌克兰和加沙这两场战争,它任何一场都输不起。只要其中一场以美国不愿看到的方式收场,其全球霸权的信誉就会发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崩塌。到那时,或许真的会应了那句话:中国将在大国博弈中,不战而胜。
鲁中晨报2025-10-30《特朗普在韩演讲提及俄乌冲突:我原以为凭我和普京的关系能轻松解决,若当时自己在任,俄乌冲突就不可能发生》
央视新闻2024-10-08《央视记者观察丨在巴以冲突中“走钢丝” 美国还能走多久?》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