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日前,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简称泰心医院)为一位心源性休克,已经启动呼吸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的危重症冠心病患者进行了人工心脏“火箭心”植入,经过医疗、护理、康复、心理多学科团队合作,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患者突发疾病命悬一线
60岁的纪先生爱运动、旅游、烹饪,是全家的“主心骨”。可没想到,这个平时连感冒都少有的健康“标杆”,会突然陷入健康危机。一天午后,纪先生感觉胸口一阵突如其来的紧缩感,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他挣扎着躺到床上休息,症状却不见缓解。爱人帮他测了血压,发现高压只有80毫米汞柱。随着120呼啸而至,纪先生被紧急送到距离较近的专科医院急诊。冠脉造影结果不容乐观:急性心肌梗死,为心脏供血的三支主要血管全部接近闭塞。尽管紧急植入两枚支架,但心源性休克、循环衰竭还是接踵而至。呼吸机、IABP、ECMO相继启动,纪先生被推进重症监护室。
“救命神器”护航绝境转运
发病两周来,纪先生始终处于休克状态,肺感染也乘虚而入。所在医院虽竭尽全力救治但病情仍持续进展,治疗陷入瓶颈。家属多方联系,辗转找到泰心医院。刘晓程院长率队迅速评估病情,认为纪先生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心脏功能亟待恢复,但患者存在肺部感染和器械穿刺部位感染,心脏移植成了相对禁忌,所在医院无法安装人工心脏,只能依靠ECMO、IABP暂时维持生命。然而,这两种辅助都属于短期手段,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出血、血栓等致命并发症。此时,唯一可能挽救生命的方案,就是在感染尚未完全失控的窗口期,转运至泰心医院实施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当晚6时许,在ECMO、IABP、呼吸机三大“救命神器”的支撑下,在泰心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转运团队和所在医院医护人员的共同护航下,纪先生被安全转运至泰心医院。
30小时竞速生死逆转
泰心医院重症监护室座无虚席。刘晓程院长带领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就纪先生的治疗方案展开会诊。方案迅速敲定:紧急植入人工心脏“火箭心”。由于患者处于极度衰弱状态,为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采用无体外循环的微创方式。入院第二天15时,纪先生被推入手术室,刘晓程院长主刀,撤除IABP,避开左侧感染灶,从右侧股动静脉重新置入ECMO管路,将“火箭心”精准植入。23时左右手术结束。人工心脏开始运转,为纪先生的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绿色通道入院,到多学科会诊,再到成功手术,不到30小时的“泰心速度”,让家属看到了患者重生的希望。
多学科“生命联盟”托举生命
手术成功只是开始。术后的感染控制、呼吸功能恢复、凝血平衡、营养支持……每一关都是硬仗。多学科“集团军”协同作战:医疗团队根据实时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护理团队24小时盯着监护仪,每隔两小时就翻身叩背预防压疮;康复科在术后第二天就推着仪器开展肢体训练,唤醒沉睡的肌肉;营养师根据代谢指标调配营养餐补充益生菌;心理科日日查房加油打气。纪先生很快康复出院。
通讯员 王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