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吴婧涵
9月28日,衢州海洋世界开始营业。一开业,这座总投资约3亿元、历时20个月打造的“蓝色王国”,迅速成为四省边际城市居民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国庆期间,总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除本地游客外,还有来自江西、安徽及省内金华、杭州等地的游客。
是什么力量让衢州拥有了拥抱大海的胸怀?又是怎样的吸引力让人们奔赴这场山海之约?这是衢州以创新业态打破地域局限、激活区域旅游的生动实践。
内陆看海?衢州做到了
“真没想到,在衢州就能看到网上爆火的人鱼表演!”昨日,市民余婷翻出手机中的照片,向记者分享日前带家人游览的经历,“尤其是走在海底隧道,看鱼群从头顶悠然掠过,感觉特别奇妙。”
作为浙江省首座“海洋+航天”双主题科普场馆,衢州海洋世界融合海洋文化、航天科普与旅游休闲于一体,是浙西地区具有标杆意义的文旅新地标。馆内设有海底隧道、企鹅岛、奇幻生物馆等八大主题展区,推出四大演艺与六大互动体验,展示来自极地、温带与热带的百余种海洋生物,共计万余尾。
“国庆期间,美人鱼水秀是我们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每日6场,场场爆满。”衢州海洋世界运营人员朱彤介绍,海狮表演与企鹅展示同样人气高涨——巴布亚企鹅憨态可掬,海狮的飞吻互动引得观众笑声不断。
衢州海洋世界的影响力已跨越省界。“在邻近城市就有这样规模的海洋馆,我们全家都愿意来。”黄山市民王先生道出许多外地游客的心声。来自江西上饶的席先生,更在海底隧道策划了一场浪漫的求婚仪式,赋予此行特别的意义。
为增强游客体验感与消费黏性,衢州海洋世界在一楼设置“衢江山农·衢江印象”展厅,集中展销“三头一掌”、衢陈皮等百余种本地特产,让游客带走“衢江味道”。同时,还与周边酒店、商圈联动推出套票、折扣与免费停车等优惠,有效延伸消费链条,拉动区域整体消费增长。
因为一个承诺,改变一座城
在衢州建造海洋馆需要什么?投资人谢丽娟的答案坚定而真挚:“需要不忘初心的勇气。”这份初心,源于一个温暖的承诺——“让山里的孩子看见真实的大海”。
二十多年前,通过希望工程,谢丽娟资助了5名衢江区的孩子。两年前,她走进其中一名孩子曾就读的乡镇小学,发现那里许多孩子对海洋的认知仍停留在课本插图。那一刻,她在孩子们面前许下承诺:“我要在这里建一座海洋馆。”
从2024年年初项目启动,到2025年9月底试营业,这座海洋馆在20个月内从蓝图变为现实。“国庆期间的客流量远超预期。”朱彤表示,“游客的良好体验,离不开展馆与杭州长乔旅游投资集团的紧密协作。”
作为专业海洋公园建设运营企业,长乔集团全程参与项目的建设。长乔集团董事长黄炳庚坦言,从专业角度看,衢州并非建设海洋公园的传统优选,人口基数与旅游辐射能力存在客观限制。但他也肯定地表示:“通过各方努力,如今的衢州海洋世界,即便与许多大城市同类场馆相比也毫不逊色。”
一次关于新业态的
可持续性实验
建成开放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可持续运营才是长远发展的关键。长乔集团高级养殖总监宋幸福表示,驻场团队已就部门设置、动物养护、讲解培训等提出系统建议,助力场馆稳健发展。
目前,衢州海洋世界已在本地招募百余名员工,涵盖讲解、饲养、运营等岗位。
2002年出生的程前是首批招募的饲养员之一。“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行业。”他说,开馆前三个月,他系统学习潜水、生物识别与习性掌握,如今已能熟练完成水下投喂与设备维护。
国庆之后,谢丽娟与团队计划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优化组织结构,持续推动衢州海洋世界“商业可持续”。同时坚守“公益科普初心”,组织特定人群免费参观展馆,推动科普资源走进校园和群众生活。“我的目标,是真正把这座海洋世界建设好、运营好,让它成为丰富衢州文化、推动精神共富的坚实平台。”谢丽娟说。
从“让山里的孩子看见真实的大海”的承诺出发,这座海洋世界已不仅是一个文旅地标,更为内陆城市文旅升级,以新业态打破山海界限,打开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