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上午,音乐剧《南孔》剧组的8位舞者,闪现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城市地标广场,吸引观众驻足合影。
张 海摄
![]()
10月27日,在浙江演艺集团、衢州市委宣传部联合马来西亚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南孔文化”文旅推介活动上,《南孔》音乐剧片段演唱将气氛推向高潮。
朱亮亮摄
10月24日至29日,由衢州市委宣传部、浙江演艺集团、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原创音乐剧《南孔》相继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与马来西亚吉隆坡国家体育馆剧场各连演两场,顺利完成东南亚两站巡演。
这部发源于浙江省衢州市的作品,以“孔洙让爵”的历史故事为内核,将儒家精神融入现代音乐剧,4场演出均座无虚席,观众掌声雷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又一经典案例,更让“南孔文化”首次以舞台艺术形式密集触达海外市场。
从“孔洙让爵”
读懂南孔精神
10月24日晚,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的灯光渐暗,随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旋律在剧场流淌,身着宋制古装的演员缓步登台,将观众带入一场跨越八百年的寻“礼”之旅。
当两个小时的演出落幕,演员们集体行作揖礼致谢时,全场1000多个座位上的观众不约而同起身鼓掌,掌声持续许久。签名合影环节更让舞台前排化作热闹的文化交流场。这是原创音乐剧《南孔》的首次海外商业演出,也是“南孔”文化走出国门、对话世界的重要里程碑。
“孔洙和真金‘下棋’的片段让我印象深刻,舞美和演员都很棒。”新加坡艺术行业从业者毛一茜在散场时仍难掩激动。这是她首次观看以中国儒家文化为主题的音乐剧,并被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深深打动。
新加坡教师徐伟栋也开心地分享观演感受:“从服饰、音乐到剧情,都能感受到主创团队的用心,原来儒家文化能以这么生动的方式呈现,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类似作品。”
结束新加坡两场演出后,《南孔》剧组马不停蹄奔赴马来西亚吉隆坡,于10月28日至29日开启海外巡演第二站。作为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圈年度期待的文化事件,演出门票早在开票一周内便售罄,两场演出吸引了近2000名观众到场,其中既有当地华人社群代表、文化界人士,也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外国观众。
这场引发热烈反响的演出,改编自南宋至元朝年间真实发生的“孔洙让爵”历史事件。时间回溯至1127年,北宋灭亡之际,孔子第48世嫡长孙孔端友携“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随宋高宗南渡,最终定居衢州,由此开启“南孔”在江南的千年传承,衢州也因此获得“东南阙里南孔圣地”的美誉。百余年后,元世祖忽必烈诏命已在衢州扎根的孔子第53世嫡长孙孔洙迁回曲阜奉祀,面对“回归祖地”与“守护南宗”的艰难抉择,孔洙最终将“衍圣公”爵位让于曲阜宗弟,自己则返回衢州化官为民,以布衣之身推动江南儒学兴盛。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礼让’与‘守道’。”《南孔》总导演钟浩在前期创作研讨中表示,团队历时2年打磨剧本,先后召开近20次研讨会,8次推翻重写,最终放弃聚焦“大宗南渡”的叙事思路,转而以“孔洙让爵”为核心。孔洙的选择超越了个人荣辱,彰显了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这种精神能跨越时空引发共鸣。剧中,孔洙与先祖孔端友的时空对话场景堪称点睛之笔,一句“国之礼,让庙堂不再虚浮无依;家之礼,让民生能够富足传续”的唱词,精准概括了南孔文化“经世致用”的特质。
舞台之外的文化对话
新、马两地演出的成功,离不开此前近两年国内巡演的反复淬炼。这部音乐剧自2023年8月在衢州首演以来,已走过全国40多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文化重镇,演出近140场。在这个过程中,剧目内容舞美等始终处于动态优化中,成为一部“越演越精”的舞台精品。
“舞台剧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打磨,观众的反馈就是最好的创作指南。”浙江歌舞剧院创作中心副主任、《南孔》导演孙琪介绍,2023年下半年,剧组根据多地观众调研数据,增加了孔洙夫人秀娘的唱段,通过《共守一方》等曲目展现夫妻二人的精神共鸣,丰满了女儿孔柳的人物性格,让少年视角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纽带;还强化了市井百姓“饼伯”的戏份,用衢州麻饼制作等生活场景,让宏大历史叙事更具烟火气。
今年新一轮巡演前,《南孔》主创团队再次升级创作的国际巡演版,不仅在开篇浓墨重彩地展现“大宗南渡”的历史背景,帮助观众快速进入剧情,更融合清雅的仲尼式古琴音韵、婉约的江南文化意蕴与生机勃勃的蒙古族舞蹈,打造具有东方哲学智慧的音乐剧新形态,贴心的双语字幕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轻松理解剧情。该版本还打磨了孔洙与真金从对立到理解的戏剧矛盾转换,通过“棋局论道”“书房对话”等场景,让情感递进更为流畅自然。
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让《南孔》收获了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认可。在2024年中国音乐剧协会评选中,该剧获评“年度优秀音乐剧作品”。在国内巡演时,不少观众“二刷”“三刷”,还有人在社交平台留言:“第一次看被剧情打动,第二次关注音乐,第三次发现舞美里藏着衢州的山水,南孔文化的魅力在反复品味中愈发深厚。”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的反馈,也为剧目海外演出的调整提供了重要参考。
海外演出前一天,剧组联合中国驻新加坡文化机构、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文化处,在新加坡文化中心广场及吉隆坡双子塔附近广场分别举办“儒韵东南”“儒韵东方”快闪活动。演员们身着宋制服饰,演绎剧中“纸坊传礼”“市井习礼”等片段,《论语》经典语句伴着悠扬曲调回荡在广场上空。一位来自吉隆坡的高中生带着母亲全程观看,她兴奋地说:“之前在历史课上了解过孔子,今天通过舞蹈和音乐,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温暖,太有趣了!”
舞台之外,衢州文化旅游交流推介会同步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举行,南孔爷爷文创玩偶、《论语》双语套盒、朱炳仁铜制书签、衢州农民画丝巾等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产品,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咨询。推介会现场设置的“衢州文旅体验区”,让观众通过VR技术“云游”了孔氏南宗家庙、江郎山等景区。工作人员还详细介绍了“全球免费游衢州”政策,海外游客凭有效证件可免门票游览衢州15个核心景区。衢州市还推出“南孔文化深度游”线路,涵盖儒学体验、非遗制作、美食品鉴等内容,向东南亚民众发出诚挚邀请。
“我们希望音乐剧不仅是一台演出,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浙江演艺集团董事长周阿勇表示,选择音乐剧这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正是因为它兼具艺术性与传播力。音乐、舞蹈能跨越语言障碍,而剧情故事又能承载文化内核,让海外观众更轻松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与城市名片
的双重彰显
此次《南孔》海外巡演,串联起中国与新、马两国的文化交流脉络。新加坡的多元包容、马来西亚的华人文化根基,都为南孔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天然土壤。剧组前期针对海外观众调整的剧情节奏、增设的文化背景解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易接受的方式“走进”当地民众心中,真正实现了“跨文化对话”。
“南孔文化‘走出去’,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衢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衢州作为南孔文化的发源地,800多年来始终坚守“崇儒重道”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以“礼让、守道、经世致用”为核心的“东南儒学走廊”。此次《南孔》在新、马两国的演出,正是这一文化走廊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实践。通过一部音乐剧,不仅让海外民众读懂了“孔洙让爵”背后的儒家风范,更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表达。
对于衢州而言,《南孔》早已超越艺术作品的范畴,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在国内巡演时,剧场大厅“南孔市集”展示的衢州特产与非遗技艺,麻饼、龙游发糕等美食,让观众“味觉识衢州”。海外巡演展出中,剧目中的衢州元素、同步开展的文旅推介,更让“衢州”这个名字与“南孔文化”深度绑定,走进东南亚国家民众的视野。正如周阿勇所言:“千年儒学经典以现代艺术形式进入国际视野,既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衢州搭建了对外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这是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
从衢州的舞台到全国40多个城市,再到东南亚的国际剧场,这部音乐剧正带着千年南孔文化,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书写文明对话的新篇章。而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传播,或许正是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最佳诠释。
■中国城市报记者 巩 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