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yings:
难熬的工作日,收到了朋友@小思 的一条信息:
“好想再去扫墓啊。”
是的,你没听错,就是扫墓。她国庆唯一的安排,就是给曹操扫墓。
![]()
为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她的身份了——
史同女。
史同,是“历史同人”的简称,属于同人文化的一种形式,主要指以真实历史人物、事件或背景为基础进行再创作。至于这个历史的范畴,民国也算,上古也算,外国也算,只是圈子不同。
往宽泛了说,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也算史同。
而史同女,就是热衷于历史同人创作的女性群体。她们像喜欢偶像一样喜欢着距离我们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人物,俗称“搞地偶的”。
毕竟,长眠于地下的偶像,怎么不算地下偶像呢?
我特别冒犯地问了一句朋友:
追活人的快乐我懂,追死人的快乐到底在哪里?
她拉着一众史同女对我做了友好科普,以下这份共有 20 条的《史同女图鉴》,就是我的学习成果。
史同女的爱是活生生的,理解也是。
01
首先,成为一个史同女这事,是有时差的。
众所周知,初高中是人知识储备最充足的时候,但那个时候,历史人物还只是能拿分的知识点,一天天光顾着背诵了。
直到高中毕业,她们终于拥有了一双发现“活人”的眼睛。
张居正在职场是内阁首辅,私下其实很爱打扮(居正性喜华楚,衣必鲜美耀目);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嗜好之一是打“马吊”(麻将的前身);
苏轼不只是著名诗人了,还是酿酒令人腹泻的野生厨子。
![]()
当然,你要是上学就解锁了史同的乐趣,恭喜你。
上语文课和历史课,快乐得跟追星似的。
02
做史同女最大的好处就俩字,省心。
毕竟人都过世了,真的很难塌房。
也不用害怕私生了,毕竟盗墓是违法的。
也不用怕正主提纯了,毕竟正主都没了。
也不用抱站姐大腿了,毕竟全看当年画师画了多少。
这体验,内娱独一份。
03
很难塌房,但不代表没有。
但是史同女会塌一种很小众的房,比如:
![]()
有时候塌房,只是一种暂时知识储备不足的体现。
怎么说呢,学海无涯。
04
做史同女省心,但不省脑。
学习,是贯穿史同女终身的命题。
史同女一般是常年知网会员,拥有丰富的啃书经验,还精通地理历史文学。
她们搞同人的日常就是:
读古文。
![]()
读史书。
![]()
来源:@长歌承闲
读文献。
![]()
史同女有着极高的自我要求,学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严谨程度堪比历史十级学者。
稍有不慎,就会被朋友问一句:
“你是要写历史学论文吗?”
![]()
05
有如此严谨的考据态度,你也就不难理解史同女的每日上网任务——
辟谣。
一边忙着抵制野史,一边忙着抵制谣言。
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史同女的反黑活动,只不过目的更严肃,手段更专业。
毕竟她们在辟谣时,是要一并列出参考文献或史料来源的。
06
为什么如此“上纲上线”呢?
很简单,因为史同女没有把历史人物当成一堆文字。
历史发生过,真人存在过,所以每个人,都该被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
07
因此,用一句话就可以让史同女破防:
“姓氏不详。”
“生卒年月不详。”
“后事不详。”
08
好在,历史缺席的地方,就是文学和想象力开始的地方。
史同女的创作空间,就是在史实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理解。
比如这样:
![]()
又或者这样:
![]()
09
历史上最喜欢搞史同、且搞出了名堂的,还得数冯梦龙。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或许就是最早的同人文集。
据不完全统计,冯梦龙的同人事迹有——
创造了苏小妹这个oc、编排元稹的情史、为苏轼和王安石这对政敌写cp文……
*oc:“Original Character”的缩写,即原创角色,指创作者在同人作品中自己创造的角色。
论现代的话,易中天也必须榜上有名。
毕竟,当今同人圈中最流行的四字箴言——“恨海情天”,最早也是他开始用的。
![]()
可能有人会问,易中天和冯梦龙都是男性,为什么不叫“史同男”呢?
史同女的女,不是一种具体的性别,而是一种尊称,一种夸奖,毕竟,女性是同人圈的第一性。
10
外人眼中的史同女,主打一个悠闲。
想象中的她们:翻翻史书,看看史料,偶尔推一下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在书桌前安静读书。
误解,完全是误解。
做史同女,除了到处学,还得到处跑。
史同女线下的主要活动之一:上坟。
频率之高,连家长都要质疑是不是在当地谈了对象。
上坟,是一场对体力和脑力的双重挑战。
路线是要规划的,地方一偏远,日行两万步是至少的。
![]()
来源:@鹿安之
要是追的人很有名,墓好找,那还行。
要是追了小众冷圈,去扫墓的路比扫雷还难走。
一不小心,荒野求生。
11
和普通的扫墓不一样,也不同于偶像见面会,她们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真挚的敬意。
手写信和花束,用来表达一种跨越时空的感动。
![]()
来源:@卧龙吟
如果没来得及准备花束,路边的野花也可以。
供品鼓励个性化定制,比如曹操有偏头痛,就给他送布洛芬;
![]()
来源:@Sephirōth
曹丕喜欢葡萄,那葡萄味的QQ糖、饮料、果冻都安排上;
![]()
来源:@洛阳讲解员
张居正生前饱受痔疮之苦,那必须让他见证一下现代医学的进步。
![]()
来源:@安瀾
总结,都不白来。
12
史同女有自己的痛城。
据不完全、不严谨、不科学统计,史同女最喜欢的省份是:陕西和河南。
此外她们也偏爱以下城市:南京、杭州、绍兴、抚州……当然,这就取决于自推生前的主要活动地点了。
喜欢秦始皇的,就去西安。
喜欢张居正的,就去荆州,墓园博物馆一站式通行。
喜欢苏东坡的,就去眉州,每一条路名都与他有关。
![]()
史同女的旅行slogan: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13
综上,史同女很忙的。
不仅有空的时候要全国到处跑,像异地恋一样辛苦、像看演唱会一样奔波,而且要过的节日也是只多不少。
追星女只要给自家偶像过生日,
史同女还要给自家祖宗过祭日。
同人女只要搞七夕接力,
史同女还有中元节接力,清明节接力。
对史同女来说,过中元节甚至比过七夕更重要。
毕竟,这可是属于她们的“天涯共此时”。
14
鉴于史同女“把死人当活人搞”,她们也就自动获取了上帝视角。
站在路边看一个人,和站在终点看一个人,观感是完全不同的。
就拿辛弃疾举例吧,他的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杀贼。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这也正是许多人喜欢他的原因:
“因为他六十八岁的时候,依旧在坚持做十八岁想要做的事情。”
![]()
来源:@江江江江江
站在历史的终点,才能淘洗出一个人的真心。
15
基于此,史同女甚至还会收获一种反向安慰:
我的生活平淡没关系,
至少我推的一生波澜壮阔轰轰烈烈。
16
但回顾所有史同女一开始陷进去的瞬间,都逃不过一个词:
共鸣。
和在湖心亭看一场雪的张岱共鸣孤独: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和变法失败的王安石共鸣无力和遗憾:
“天还没亮,而王安石起得太早了。”
![]()
和为上官婉儿写下墓志铭的太平公主共鸣女性情谊: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史同女愿意尽力一试。
哪怕只是靠得更近一些。
17
这种共鸣,并不只是心头的浮光掠影,它实实在在地在发生。
“每次感到迷茫或痛苦时,想起苏轼写过的句子,我又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一点方向。”@大米
“只要站在海边的岩石上吹着海风望着大海就会想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句诗,然后感觉意气风发心胸开阔起来。”@辰星
18
这种时刻,你会觉得世界是一场巨大的《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19
读史越多,人很容易陷入一种无力感。
我们会知道,遗憾是难免的,美好是不长久的,有些悲伤是注定的,“得失离散总会又周而复始。”
在既定的结局之外,史同女尽力弥补着一点点遗憾。
她们会给 17 岁就出征的霍去病带去各种零食,因为他去世的年纪也还是个孩子;
![]()
来源:@得力木
也会给葬在异乡的辛弃疾带去一杯济南的土,这是故乡的土。
![]()
来源:@柚子山房
20
很多人说,追历史人物这事是“吃力不讨好”。
高门槛,低回报,改不了既定的结局,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
但在每一个史同女心里,人和人的看见,人和人的理解,人和人的共鸣,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与其说这是一场碰面,不如说是一场重逢。
史同女相信,就算历史只记载要事,
但在文字的缝隙里,在时间的缝隙里,总有人会再次相遇。
千千万万次。
撰稿:交交
责编:王雪琴
晚祷时刻
“悠悠天地内,不死会相逢。”
——白居易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