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内阁会议上猛地站起身,拳头砸向桌面,水杯震得直晃。财长和商务部长面面相觑——在场记者后来回忆,那一刻比2020年疫情简报室里的怒吼更失控。特朗普不只是在发火,他在寻找一张能立刻生效的“王牌”。
10月11日晚,王牌落地:自11月1日起,中国输美工业品关税直接翻倍至100%,累计门槛高达130%。并行启动的软件出口管制,目的很直接——掐住中国高端制造的“数字血管”。但北京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匆忙求和,而是按部就班回应。
讽刺的是,半年前他还对媒体保证“145%的关税太高会降”,如今却亲手把税率推回山顶。这种自我打脸并非第一次出现:2018年以来,美国消费者为额外关税多付出近3000亿美元,17万个岗位却蒸发。
不到24小时,新指令又对准航空业:若中国航司继续利用俄领空的最短航线,美国将考虑“封堵”。航程多出三小时、燃油账单多几十吨——这笔亏损被他称作“公平”。乘客、航空公司、碳排放,全被当成谈判供品。
美国国内科学家看得更直接:贸易壁垒或许拉高了关税线,却拉不回丢失的供应链。统计显示,过去五年在美国新建的制造工厂中,只有9%来自传统工业品,更多资金流向了医美和软件——这些领域几乎不受关税波动影响。
中国的回应却像一盆常温水。外交部一句“美方应反思自身政策”既不提报复,也不喊口号。两天后商务部跟进,把“软封锁”稀土方案正式升级:14纳米及以下芯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所需稀土,一律逐案审批,0。1%的中国成分都逃不过许可证。
稀土看似不起眼,却是F-35涡轮叶片、爱国者导弹制导系统、iPhone振子共同的“维生素”。美国国防部自己做过沙盘推演:如果中国连续90天停止供应,78%的军工承包商将出现生产线停摆,五角大楼预算再多也没零件可装。
更扎心的是“加工瓶颈”。美国去年的稀土矿石产量达到405万吨,但98%被运到中国分离提纯。原因很简单——成本低40%,纯度稳定在99。99%。这不是一条随便撒钱就能补齐的短板,而是三十年产业积累的结果。
与此华盛顿另一场闹剧进入第11天:联邦政府资金枯竭,60万雇员无薪休假,食品援助项目断供在即。但特朗普特批“动用一切可用资金”保证军饷10月15日准时到账。对他而言,军队是一面必须稳住的“帅旗”,哪怕代价是公共服务大面积停摆。
共和党内部的裂缝也在扩大。“自由党团”把预算案当筹码逼宫,军人及家属却是特朗普最忠诚的票仓——2020年支持率高达58%。压缩民生、保住军饷,就是向核心选民发出的“我罩着你们”信号。
硅谷观察员布莱恩·勒基的一句“Chinapreparedfor50years”在五角大楼流传甚广。连负责军工投资的风险基金都承认:没有稀土、没有中高端芯片,美国任何“星链2。0”都只能停在PPT里。
接下来他能打的牌并不多。第一,二级制裁:把中国稀土企业拉进SDN清单,阻隔美元结算;第二,重启本土产能:推动《关键矿产安全法案》,用税收减免吸引矿企重回内华达;第三,军事威慑:在南海和黄海频繁航行自由演习,给谈判增加噪音。
可每一张牌都自带倒计时。制裁会逼着欧洲、日本寻找灰色通道,法案需要十年才能让第一条分离生产线落地,至于军事秀肌肉——英国财政大臣已经公开表示“不想被拖下水”。盟友的耐心,比想象中短得多。
贸易数字可以用推文改写,但产业链无法靠情绪搬家。特朗普把关税升到130%,却发现对手只是调高了许可证的门槛;他确保军饷不误,却救不了被关税挤掉订单的中小企业。这场较量的关键,从来不是谁喊得更响,而是谁握着真正不可替代的砝码。稀土只是其中一枚,后面还可能是电池、光伏甚至算力芯片。游戏才刚开始,筹码却在快速易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