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春日的午后,68岁的张阿姨坐在厨房剥蒜,灶上的砂锅里炖着萝卜排骨汤——这是她最爱的家常菜。谁能想到,这个能熟练操持三餐的老人,4年前曾因食管癌术后吻合口不愈合,只能靠胃管输送流食?
2021年初,张阿姨的饭桌上多了个“小插曲”:每顿饭后,胸口总会泛起一阵灼烧般的疼,过半小时又慢慢消失。“以为是胃不好,吃点胃药就行。”她没太在意,直到这种“规律性烧心”持续了一个月,才被女儿硬拽去医院检查。
![]()
胃镜结果出来那天,女儿攥着报告手直抖:“食道癌。”张阿姨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那是不是要开刀?”
3月13日,她在长治市人民医院接受了食管癌切除手术。本以为熬过手术就万事大吉,没想到术后40天,吻合口始终没愈合。“医生说再观察观察,可我妈连水都喝不进去。”女儿回忆,那段时间张阿姨插着胃管和引流管,只能靠营养液维持,人瘦得脱了相,“说话都没力气,总说‘不如回家吧’。”
![]()
转机出现在村里一位康复的癌症患者口中。“我叔说,他以前也是术后恢复不好,找郑州希福中医的袁希福院长调好了。”女儿像抓住救命稻草,立刻查地址、买票。
2021年5月初,张阿姨在家人的陪同下,带着胃管从山西赶到郑州。“她当时虚弱得坐都坐不稳,中药得家人喂。”接诊的护士记得,袁希福院长仔细看了病历,又搭了脉:“先调脾胃,补气血,促进伤口愈合。”
最初,张阿姨对中药将信将疑:“喝苦药能管用?”但喝了10天后,她主动跟女儿说:“今天胃管拔了,能咽点小米粥,不疼!”
![]()
这一变化让全家振奋。复诊时,张阿姨能自己走进诊室,笑着说:“现在能吃软面条了,反酸、恶心的劲儿也轻了。”袁院长调整药方,侧重巩固脾胃功能。此后半年,她的体重涨了8斤,复查时吻合口终于完全愈合。
“喝中药这4年,我记着日子。”张阿姨掰着手指头数,“2022年能啃苹果了,2023年喝了碗羊肉汤,2024年复查,医生说肿瘤没变化。”
2024年3月22日,张阿姨去医院复查,CT、肿瘤标志物一切正常。4月,她特意穿上红毛衣,参加“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开封站活动。会上分享时,她举着保温杯说:“现在我能给孙子熬粥,给他包饺子,这才是活着嘛!”
![]()
2025年的张阿姨,生活早已回归日常:早晨去公园打太极,中午给家人做两菜一汤,傍晚和老姐妹跳广场舞。“我不觉得自己多特殊,就是听医生的话,该喝药喝药,该吃饭吃饭。”她笑着说,“能好好吃饭,比什么都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