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六六
邻居家有一个小女孩,叫婷婷,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上了三年级后变得越来越沉默。
有一次在电梯里遇到了母女二人放学回家,只见她妈妈不停地问她:
“最近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作业写完了没?”
婷婷脸上写满了不耐烦,只是简单“嗯、啊”了几句。
她妈妈有点尴尬,忍不住对我抱怨:“这孩子现在回家问什么都不说,成绩也下滑得厉害,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忍不住一声叹息。
试想,如果你每天下班回家,家人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加班了吗?赚了多少钱?家务做了没?”你是什么感受?
孩子和我们一样,渴望被理解、被关爱,而不是被审问、被评价。
我长久的亲身实践以及查阅资料后,发现这5句能够激发孩子高能量的话语。
这些话看似简单,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沟通智慧。
第一句:“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好玩/有趣的事吗?”
从前我接儿子时,总会习惯性地问儿子:“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大部分情况儿子都会耷拉着脑袋说“没什么,就那样呗!”
有一次我接儿子放学,特意换了一个话术:“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好玩的事吗?”
没想到儿子想了想,一下子眼睛亮了起来:“妈妈,今天科学课我们做了火山喷发的实验,太酷了!红色的泡泡一直往外冒,我和小宇都惊呆了!”
看着他手舞足蹈的样子,与上周那个无精打采的孩子判若两人。
我不禁感慨,仅仅是换了一个问题,就打开了孩子的话匣子。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积极情绪体验理论”,指的是积极情绪能拓宽人的思维和行动范围,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这个问题恰恰是帮助孩子激活这种效应的钥匙。
即使当天遇到了不愉快,这个问题也能帮助孩子主动寻找亮点,培养积极视角。
而且,跟孩子多聊聊班级里发生的趣事,能勾起他的快乐记忆,有助于他对学校生活产生积极的印象,也能用一个愉悦的心情面对接下来的学习。
第二句:“你今天有什么新学到的东西吗?”
很多父母喜欢在放学路上询问孩子的在校状况,尤其是学习状况:
“最近考试了吗?考得怎么样?”
“作业写了吗?今天作业多不多啊!”
“今天老师有没有批评你啊?”
但往往很难达到好的效果,还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影响亲子关系。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曾根据各个城市的调研,整理出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话,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
“去学习/快写作业!”
其实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无可厚非。
但是孩子在校经历了整整一天的纪律约束、知识灌输和社交互动,本就身心俱疲。
他们往往带着满满的低能量回家,这种时候,如果父母再给他们释放学业压力,无疑是雪上加霜。
想要关心孩子学业,不妨可以试着问孩子:“你今天有什么新学到的东西吗?”
这个问题能满足孩子的成就感,同时无形中培养了孩子复盘总结的好习惯。
还会让孩子对学校产生积极乐观的印象:学校是帮助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让我成为更好的人的地方。
父母也能通过引导孩子的进一步分享,掌握更多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
第三句:“你和同学们相处得怎么样呢?”
孩子要想健康、快乐地长大,最重要的就是和同伴建立联结。
一个缺乏社交技巧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充满了压力和孤独感。
还记得那个清华本硕毕业,却沦为“985废物”的硕士戚柯吗?
从小父母为了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砍掉了他所有社交。
就这样,戚柯在书桌前度过了他的整个童年,每天不停地刷题、学习,没有任何社交和朋友。
高中时,戚柯的班主任曾提醒过戚柯的父母:孩子虽然成绩不错,但却性格却很是孤僻,也不懂得人情世故。
但戚柯父母却不以为然,他们觉得除了成绩之外,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计。
结果毕业之后,戚柯步入社会,因为不善交际,工作能力不行,在职场上屡屡碰壁,不到半年就被辞退了。
社交能力可以说是每个孩子成长路上的必考题。
放学问一问“孩子与同学相处得如何”,密切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
多鼓励孩子主动结交正能量的朋友,远离“消耗”他的朋友。
为了避免交到品行不良的朋友,父母也要及时教给孩子交朋友的原则,让孩子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如果孩子遇到什么社交难题,父母也可以借此机会帮孩子解决。
要知道,好的同伴和朋友,能在孩子的生命中给他支持,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
第四句:“你最近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想跟我分享的吗?”
这句话是在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给予他们表达感受的安全空间。
孩子一到青春期,尤其情绪敏感多变,如果他们把这些不良情绪全都掩饰起来,默默藏在心里,内心必然会堆积起大量的负能量。
父母所做的,就是要及时引导孩子发泄不良情绪。
有一次,儿子回家路上明显情绪低落,于是我便轻轻问了这句话。
他眼眶突然红了,吞吞吐吐告诉我:“我和最好的朋友冬冬吵架了。”
我立马安慰他:“很难过吧,我记得你和冬冬关系一向最好了,你跟妈妈说说是因为什么事呢?”
于是,儿子一五一十地给我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然后自己开始分析吵架的原因,甚至还想到了和解的办法。
慢慢地,他的心情也不由地变得好了起来。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意思是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只是表面的行为;水下的冰山才是不为人所知的心理需求。
当孩子坦言:“我的作文总是写不好。”
实际上是想表达:
“我怎么也写不好,我真的很难过。”“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所提高。”
父母要学会读懂孩子心情,及时倾听、解决孩子的烦恼。
为孩子点燃一盏名为理解的小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认可,有助于帮孩子建立安全感,保持一个好心情。
第五句:“最近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这句话传递的是无条件的支持,让孩子知道他不是孤军奋战。
父母要经常传递给孩子一种观念,那就是:
爸爸和妈妈都是最值得信赖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跟爸爸妈妈说,内心的痛苦不必独自忍受。
好的父母,懂得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二是引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思考解决方案,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教给孩子的东西。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问儿子这个问题时,他想了半天,才犹犹豫豫地问我:
“也没什么,最近我后座的两个人经常自习课说话,影响我学习,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我反问儿子:“你觉得该怎么解决问题呢?”
儿子继续说:“我也提醒他们这件事,可是好像没什么用……”
我继续问:“那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式呢?”
儿子说:“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和老师说让我换一个座位,可是我不太好意思。”
我又反问:“那你觉得是你的学习重要,还是脸面重要呢?”
儿子低头想了想,终于下定决心,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真正让孩子成长的方式,不是替代,不是引导,而是赋能。
父母的主动发问,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关爱,以及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向成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醒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
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能量充沛的,关键在于我们滋养孩子心灵的甘泉,激发他们不断向上的力量。
从今天开始,试着在放学后对孩子说这5句话吧。
也许孩子一开始不会立即热烈回应,但请相信,就像种子需要时间破土而出,高能量的沟通也需要持续灌溉才能花开结果。
愿我们都能成为智慧的灯塔,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