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林根教授:五个病例拆解脑膜转移治疗策略与误区 | 直播回顾

0
分享至

整理者:雨过天晴

审核人:鹰版

为助力肺癌脑膜转移患者及家属突破治疗困局、走出诊疗迷雾,与癌共舞论坛携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林根教授,共同推出“脑膜攻防战”系列科普直播项目。在8月27日的“脑膜攻防战:解码肺癌禁区的生存之道”第四期直播中,林根教授继续结合真实患者病例,深入剖析了临床治疗路径中的关键抉择与应对策略。

在这篇科普文章中,小爱系统梳理了该场直播的精华内容,从实际诊疗案例出发,细致解读不同治疗方案背后的逻辑与考量,旨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清晰、科学的认知框架,助力大家更加理性、从容地应对病程挑战。

病例一:患者为54岁女性,2024年6月进行手术,基因检测EGFR 21+EGFR 19 p.L747+EGFR扩增+MYC扩增,术后辅助化疗培美+卡铂4个周期,2024年11月7日复查显示脑转移,开始服用阿美替尼。

2025年2月6日复查脑部进展,门腔血管周围和腹膜后多发淋巴增大和骨转移,但无明显症状,偶尔头晕,后进行了两个周期紫杉醇+贝伐+阿替利珠;

2025年3月27日复查其他部位稳定,脑部进展,方案改为紫杉醇+贝伐+伏美,两个周期;

2025年5月14日,贝伐+护骨针+伏美替尼,进行3个周期;

2025年6月25日脑部进展,脑实质多发病灶约4-5枚,其中大的一枚位于右侧额叶约12*7*13mm,一枚约为9*10mm,其余没有明确标注。增强核磁看到脑膜转移,开始服用三倍剂量伏美替尼,腹泻严重,一周左右降至双倍,7月11日鞘注培美20mg,7月14日鞘注培美40mg,白蛋白血小板极速下降,持续用升白针输血小板一周左右有所恢复,第一次腰穿脑脊液细胞学检测阴性,基因检测也没有可用结果。

目前维持双倍伏美替尼,状态正常,头晕和腹泻缓解,视力依旧模糊,有时候会有下肢无力感;肝指标较差,在服用保肝药,血糖偏高,目前正在控血糖。

问题如下:

1、接下来需要怎么调整用药方案?是否需要换靶向药?

2、脑部出现多发实质+脑膜转移,是否需要配合放疗?

林根教授:从现有基因情况来看,个人不建议选择三代药物,原因在于存在L747位点突变,理论上可能导致对三代药物不敏感。此外,该患者在服用阿美替尼、伏美替尼乃至加倍剂量后,疗效均不理想。因此,首先需要确认患者当前病情是否稳定,若处于进展状态,应停用这些无效的靶向治疗。

从治疗时间线来看,患者于2024年11月服用阿美替尼,2025年2月便出现进展,距用药不足三个月;后续改为伏美替尼治疗,2025年3月用药后,6月再次进展。这一系列情况表明,这两种靶向药已失去作用。需要明确的是,对于无效的靶向药,即便加量,仅有极少数人可能起效,多数情况下加量无法解决问题,这是患者常存在的认知误区。

针对目前该选用何种靶向药的问题,建议重新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合适的靶向药。同时,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可能导致靶向药耐药的原因是MET基因扩增,治疗难度较大,因其可能使靶向药物失效。此外,部分患者可能转化为小细胞,因此在面对MET基因问题时,一般较少选择培美曲塞,而是采用其他化疗药物,但就该患者而言,化疗疗效也并不理想。

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复查以评价疗效,若无效则坚决停用当前治疗;第二,对脑脊液与外周血重新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耐药原因,进而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方案调整方面,若患者身体状况尚可耐受,可尝试ADC药物,如芦康沙妥珠单抗等;同时可进行MET免疫组化检测,若存在MET基因扩增,可采用 MET抑制剂联合二代靶向药物,或使用Ami双抗联合相关靶向药进行尝试,观察是否能获得疗效。

该患者病情较为复杂,需要线下结合具体情况,反复查看影像学片子制定治疗方案,而非盲目使用靶向药物。

病例二:患者于2021年4月确诊肺腺癌,EGFR 21 L858突变,确诊时双肺多发结节、肝转移、骨转移、脑转移。

2021年7月至2025年2月服用达可替尼(中途穿插过培美卡铂化疗),耐药后组织检测EGFR21和TP53;

2025年2月至3月信迪利+白紫+卡铂+贝伐,共两次,于4月发现脑膜转移,脑脊液检测仍是EGFR 21突变和TP53;

2025年4月至7月,鞘注10ml甲氨蝶呤(隔一周两次)+三倍伏美替尼+贝伐;

2025年7月22日,肺部进展,伏美替尼和贝伐更换为芦康沙妥珠单抗(间隔14天)+鞘注甲氨蝶呤(间隔21天)。未到21天,病人脑膜转症状再次出现:头疼呕吐,再次鞘注甲氨蝶呤,注射甘露醇。

问题如下:

1、是否可以鞘注培美曲塞?鞘注是否还有别的药物选择?

2、增加靶向药物,是否还能考虑伏美替尼+达克替尼(达克替尼此前已经耐药)?或是伏美替尼+佐利替尼?伏美替尼是否能换成奥希替尼?

林根教授:针对此类情况,首先,当鞘内注射治疗无效时,患者至少应提供既往的磁共振片子,以便医生判断脑部磁共振及其他检查结果是否显示治疗确实无效。其次,若治疗无效,还需判断是否存在脑膜转移的常见并发症——脑积水。若存在脑积水,需先解除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问题,再考虑换药或更换其他方案进行鞘注,这样才有可能让治疗再次起效。这些基本处理原则对医疗人员而言已是常规,但从患者提供的信息中,往往难以看到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还需进行脑脊液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靶向药耐药的可能机制,以及是否有可用药物。综上,局部处理的核心在于规范评估鞘内注射的效果与操作,若出现脑积水,务必先处理再进行后续治疗,这些基本要点需反复强调与落实。

全身治疗方面,首先需通过脑脊液基因检测明确局部耐药原因,进而确定可用药物,而非单纯加倍三代药物的剂量。加倍剂量的方式,有效率约为25%,即仅四分之一的患者可能获益,且维持时间较短,绝大多数患者并无效果。但全身治疗中,存在一种错误的“陋习”,一代药物加三代药物、二代药物加三代药物,或是三代药物与其他药物(如佐利替尼)反复叠加使用。此类用药方式缺乏依据,目前并无足够数据支持其有效性,实际效果可能仅相当于同一种药物的剂量加倍。只有在极特殊情况下,如存在C797S反式突变时,使用一代药物加三代药物或二代药物加三代药物,可能少数患者起效。然而,这种叠加用药方式在患者群体中却极为盛行。

在患者间的交流中,许多患者会分享自己的成功治疗经验,而治疗失败的患者则较少分享,这就导致了“幸存者偏差”。加量或一代加三代、二代加三代等方法操作简单,通过这些简单方法获益的患者分享经历后,其他患者便会纷纷模仿。但从医生角度来看,这些方法的获益实则是小概率事件,并非如患者所认为的那样有效,且很多人使用后效果不佳,还会出现皮疹、腹泻、体重下降等不良反应。

病例三:患者为69岁女性,2022年11月确诊肺癌脑转移,EGFR19突变。

2022年12月至2024年5月服用阿美替尼2颗;

2022年12月进行全脑放疗20次,2023年1月脑精准放疗10次,2023年11月肺部放疗15次;

2024年5月复查肺部普通CT显示肺部阴影变大,增强CT显示阴影与以前大致一样,并弱强化,无其他转移,病人无症状,肺部气管镜未查到癌细胞,医生判断阿美替尼耐药,建议化疗;

2024年6月至2024年9月培美+卡铂+贝伐+信迪利,共4次;

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培美+贝伐+信迪利,共4次;

2025年2月至2025年4月培美+贝伐+信迪利,共3次;

2025年3月病人出现走路不稳,脑核磁检查颅内新发多发病灶,肺部稳定;

2025年5月15日开始服用奥希替尼1颗,吃半个月后病人症状加重,不能坐起,语言障碍,吞咽出现困难。6月脑核磁检查桥脑、右侧额颞枕叶、右侧小脑半球、右侧丘脑、左侧额叶见多发斑点状、小斑片状显著强化影,左侧侧脑室旁及双侧基底节区见斑片状稍明显强化影。考虑部分转移瘤、部分脑梗死可能,没有脑膜转移,血液基因检测未测到任何突变;

2025年6月18日开始联药服用奥希替尼1颗+安罗替尼1颗,服用15天;

2025年6月25号,伽马刀放疗脑干,放疗7次后病人突然瘫痪,意识模糊,大小便不能自理,吞咽困难,只能喂流食;

2025年7月联药吃奥希替尼1颗+佐利替尼2颗,服用10天,未见好转;

2025年7月23日开始服用3颗阿美替尼至今,未见好转,也未见加重,每天喂3顿流食,吞咽困难,意识模糊,大小便不能自理,卧床。

问题如下:

病人突然瘫痪是放疗引起还是脑部病灶进展引起?还有什么治疗方案推荐?

林根教授:在临床资料不够完整的情况下,很多问题无法准确回答。但从现有病史来看,患者的病情基本处于进展状态,不能将接受的治疗与病情进展简单挂钩,实际上这些症状是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出现的,很难根据现有情况说明其他问题。

科学治疗难免存在瓶颈,从目前情况而言,给病人一个相对姑息的环境,减少其痛苦,反而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这也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情况。就当前而言,最佳的治疗方式是对症支持治疗,不应过多尝试其他治疗手段,当然,由于未见到患者本人,也难以给出针对性建议。

在这类患者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即执着于靶向治疗不放,从一种三代药换成另一种三代药,这在相当多患者身上都有体现。医生反复劝导,但部分患者仍存在错误观念:一是一旦开始服用靶向药,就坚持到底,完全排斥化疗及其他治疗,却持续使用无效的治疗方案。其实,当靶向治疗无效时,换成其他方案,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换回靶向治疗,仍有可能起效。这一现象已反复强调,也想在此再次呼吁,不应将其他治疗视为猛虎,不必对化疗过于恐惧。

病例四:患者为56岁女性,2021年10月确诊肺癌骨转移,EGFR19突变,腰部放疗10次,口服奥希替尼(23个半月耐药)+注射地舒单抗。

2023年10月肺部病灶变大,发现脑转移,肺部放疗28次,基因检测MET拷贝数扩增,口服赛沃替尼+奥希替尼,期间脑转移病灶消失;

2024年8月至2025年2月因经济问题,未做治疗,新发小脑转移,后口服赛沃替尼+奥希替尼一月,因经济问题,又停药三个月未做治疗;

2025年2月21日发现行动不便,复查小脑转移(较前变化不显著),左顶叶及右额叶异常信号,脑部做伽马刀,去除五个病灶,行动不便症状消失,之后单吃奥希替尼两个月。

2025年5月9日发现脑部有一个新进展,腰椎骨破坏严重,进行腰部微创手术,四个钛钉固定腰椎;

2025年5月17日呕吐头晕不止,注射14天甘露醇,口服伯瑞替尼+双倍奥希替尼,6月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放置滤网,口服利伐沙班;

2025年6月23日至7月3日恶心呕吐吃不下饭,注射10天甘露醇、康莱特注射液、盐酸雷丁替尼注射液、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2025年7月脑部病灶较4月28日片子略饱满,病人体感不适(恶心、食欲不佳、偶尔头晕、复视)腰穿发现脑脊液有癌细胞,确诊脑膜转移,左侧脑Ommaya囊放置术和右侧脑脊液引流术;

2025年7月30日至今口服双倍奥希替尼+伯瑞替尼;

2025年8月6日第一次培美曲塞鞘注10mg,脑部压力调至2.5,病人体感稍有好转,但感觉头晕(判断可能是压力调整的原因),抽取脑脊液做基因检测,但结果还未出。

问题如下:

奥希替尼双倍是否无效,可以尝试换伏美替尼联合达可替尼吗?后续还有哪些治疗建议?

林根教授:患者的问题存在诸多共性,一方面源于医生在科普教育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与患者自身的理念有关。患者往往在靶向药上反复尝试,例如双倍奥希替尼联合伯瑞替尼,以及现在考虑改为伏美替尼联合达可替尼,这种做法个人坚决反对。从实际效果来看,伏美替尼联合达可替尼的方案基本无效。

对于脑膜转移和脑转移患者,治疗主要有全身治疗和局部处理两种方式。就局部处理而言,若培美曲塞鞘内注射无效,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增加培美曲塞的剂量;二是在培美曲塞基础上联合作用机制不同的鞘内注射药物。很多医疗中心可能不开展鞘内注射,开展的单位也可能仅使用一种药物,但实际上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类似,联合用药可增效,例如培美曲塞联合依托泊苷等药物能提高疗效。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培美曲塞鞘内注射及其他局部处理是否有效,若无效,则可采用上述局部处理方式。

全身治疗方面,需结合患者当前的治疗方案,选择能覆盖三代药物耐药后情况(包括新出现的扩增等)的方案。建议进一步咨询医生,可选择的方案众多,如Ami双抗联合三代药物、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抗血管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及ADC药物等,这些方案在三代药物耐药后的效果远优于伏美替尼联合达可替尼。

很多患者受“幸存者偏差”影响,认为出现脑膜转移就应服用双倍靶向药,但实际上双倍靶向药并不适合所有人。看到这类问题会让人感到忧心,因为许多患者可能受其他患者成功案例的影响,走了大量弯路。因此,建议患者应咨询有经验的医生就诊。

病例五:患者于2023年6月确诊肺腺癌晚期,胸膜转移、骨转移,EGFR L858R,7月开始服用阿美替尼,肺部肿瘤显著缩小,病情稳定。

2024年2月20日确诊脑膜转移,右小脑脑实质转移(1.5*1.3cm)后改吃双倍阿美替尼,多次鞘注甲氨蝶呤10mg。脑膜转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右小脑脑实质转稍微缩小。

2024年5月21日脑膜转移出现进展,间歇头晕眼黑,左腿疼胀,双腿走路不平衡,靶向药改为双倍奥希替尼,鞘注甲氨蝶呤,脑膜转症状缓解,病情稳定。

2025年1月脑膜转进展,2月6日开始鞘注培美15mg,每周两次打两周,每周1次打四周,后每个月一次,脑膜转症状缓解,病情稳定。

2025年6月脑膜转稳定,肺部影像进展,左肺上叶下舌段复发,胸水增加至3cm,脑实质影像稍微进展,右小脑脑实质稍微增大,增加一处脑部右侧额叶强化灶(3mm),患者无症状。开始采用双倍奥希联合放化疗,左肺上叶下舌段和左肺门2.5GyX20次。化疗与抗血管用药二次(培美、卡铂、贝伐减量至70%);

2025年6月20日胸水基因检测EGFR L858R(丰度18.8%),EGFR C797S(丰度0.65%),放化疗期间患者体感较好,肺部影像较前变化不大;

2025年7月12日开始单倍奥希联合200mg佐利替尼,联合21天5mg/kg贝伐治疗,患者体感整体不错,最近几天开始脖子稍硬。

问题如下:

1、是否可以停奥希替尼,只吃200mg佐利替尼吗? 或奥希替尼吃一个月停一个月?

2、鞘注培美曲塞可以停吗?

3、资料显示,C797S突变使用佐利替尼的有效时间较短,后续有哪些治疗方案建议?

林根教授:关于第三个问题,许多患者存在一种美好的意愿,即通过基因检测找到耐药基因,再给予相应的靶向治疗以延长控制时间,不少医生也持此观点,但这需要临床数据的验证。目前,如T790M耐药、MET扩增等已有明确的处理标准。

以C797S突变为例,虽普遍认为反式突变可采用一代药物联合三代药物治疗,检索资料也显示这是一种可行方案,但检索全球病例后发现,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患者甚至在一两个月内就出现进展。这是因为三代药物的耐药机制极为复杂,C797S反式突变仅是其中一个可能的耐药原因。从个案报道来看,患者用药后进展时间差异较大,从两三个月到五六个月不等,因此需要大量样本进一步验证该方案的实际疗效。

从此病例中可以看到,规范进行鞘内注射能取得不错疗效。那么,何为规范的鞘内注射?欧洲ESMO指南推荐的用法为:例如甲氨蝶呤,初始阶段每周鞘内注射两次,每次10毫克,连续注射四周;若病情缓解,接下来每周注射一次,再连续注射四周;之后延长至每个月注射一次。这种推荐是基于鞘内注射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制定的,具有合理性。

以甲氨蝶呤为例,鞘内注射后测得的有效浓度会超过半数致死量(LD50),理论上能杀死肿瘤细胞,但48小时内其浓度就会急剧下降到LD50以下,即低于有效治疗浓度。因此,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初始阶段需要每周注射两次。然而,中国很多医疗单位的做法并非如此。此外,当告知患者需每周注射两次时,多数人会感到极度恐惧。因此,在制定国内共识时,考虑到这些因素做了折中处理,将培美曲塞的初始剂量定为10到50毫克,每周注射一到两次。目前国内鞘内注射的方案、剂量、频次、疗程五花八门,正是这些因素导致。

若从理想治疗方法而言,培美曲塞初始剂量10到50毫克均可,按最小有效剂量,每周两次,连续注射四周,之后减为每周一次,再注射四周,随后以每月一次的频率维持。当然,即便如此,仍会出现耐药,届时需另行处理。

在实际临床中,即便知道最正确的治疗方法,往往也会根据情况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有病例显示,原本鞘内注射效果不佳,改为规范方案后,疗效显著。这说明不同医疗中心对鞘内注射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

关于其他鞘内注射是否需要停止,目前尚无标准答案。参考血液肿瘤和淋巴瘤的治疗,其鞘内注射是为了预防中枢神经系统侵犯,采用短疗程,注射4至6次即可结束。但晚期肿瘤需要进行多少次鞘内注射,目前仍无定论。临床经验显示,若治疗有效,部分患者可维持四年以上,但长期治疗的副作用尚不明确。

结束语

在直播最后,林根教授总结道:通过这些病例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肺癌脑膜转移治疗的复杂性与个体化决策的重要性。面对耐药、方案选择和病情变化,每一位患者都需要科学的策略和冷静的判断。面对病情波动,不必恐慌或盲从“经验”,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完善基因检测与影像评估,才能找到最适合的路径。治疗路上虽然有很多挑战,但医学的进步与规范的诊疗始终是后盾,大家要保持信心,与医生携手共渡难关。



林根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肿瘤中心主任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肺癌规范化诊疗专家顾问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恶性间皮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南方肿瘤研究协作组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神经系统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少见罕见突变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胸部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卫生系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第二个香港”将要诞生?面积比香港大三十倍,目标是要比香港还自由

“第二个香港”将要诞生?面积比香港大三十倍,目标是要比香港还自由

叮当当科技
2025-11-08 10:32:33
山航空乘“羊毛衫+裤装”被吐槽土,最新回应

山航空乘“羊毛衫+裤装”被吐槽土,最新回应

鲁中晨报
2025-11-07 16:07:03
2026款奔驰E级正式上市!新增经典版车型,价格拉低

2026款奔驰E级正式上市!新增经典版车型,价格拉低

汽车网评
2025-11-08 21:08:30
凯恩:16连胜很不可思议但现在它已经结束了,我们要继续前进

凯恩:16连胜很不可思议但现在它已经结束了,我们要继续前进

懂球帝
2025-11-09 01:19:08
关闭200多家门店!又一传统商超“胖改”失败?四年亏损上百亿

关闭200多家门店!又一传统商超“胖改”失败?四年亏损上百亿

品牌观察官
2025-11-07 23:28:57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书雁飞史oh
2025-11-06 19:05:31
长沙医生不雅事件再升级!网传祖某某妻子为护士长,已经申请调岗

长沙医生不雅事件再升级!网传祖某某妻子为护士长,已经申请调岗

火山诗话
2025-11-07 20:55:08
飞船外壳疑被击穿,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紧急暂停

飞船外壳疑被击穿,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紧急暂停

元爸体育
2025-11-07 01:11:28
8500万血亏?曼联新援0射门!单刀不射痛失绝杀+伤退致队少打1人

8500万血亏?曼联新援0射门!单刀不射痛失绝杀+伤退致队少打1人

我爱英超
2025-11-08 22:39:13
全红婵夺得第5名没有伤心!令人伤心的是她赛后采访说的那段话!

全红婵夺得第5名没有伤心!令人伤心的是她赛后采访说的那段话!

田先生篮球
2025-11-07 20:08:22
东风已准备妥当!神舟二十号三人即将返回,神舟二十二号一人将航行超过一年

东风已准备妥当!神舟二十号三人即将返回,神舟二十二号一人将航行超过一年

元爸体育
2025-11-09 00:01:18
郑丽文、马英九,最新表态

郑丽文、马英九,最新表态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8 08:12:11
值班室17分钟视频曝光!副院长与女医生停诊,偷拍疑是蓄谋报复

值班室17分钟视频曝光!副院长与女医生停诊,偷拍疑是蓄谋报复

冷月侃娱乐
2025-11-08 01:01:24
邵佳一执教国足仅3天,招入3大帮手辅佐,媒体人曝薪水+合同年限

邵佳一执教国足仅3天,招入3大帮手辅佐,媒体人曝薪水+合同年限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08 09:57:47
全运会男篮8强对阵出炉!辽鲁喜相逢,四川碰上北京,广东真幸福

全运会男篮8强对阵出炉!辽鲁喜相逢,四川碰上北京,广东真幸福

萌兰聊个球
2025-11-08 22:08:48
37岁赵露思新突破!成立工作室并落泪:我以为再也没办法演了

37岁赵露思新突破!成立工作室并落泪:我以为再也没办法演了

橙星文娱
2025-11-08 23:14:56
超级工程开工!省委书记、省长赴现场

超级工程开工!省委书记、省长赴现场

上观新闻
2025-11-08 16:29:07
扫地出门!曼联驱逐7000万“罪臣”,冬窗离队!“34+6”中锋来投

扫地出门!曼联驱逐7000万“罪臣”,冬窗离队!“34+6”中锋来投

头狼追球
2025-11-09 00:07:52
华国锋时期,领导阵容辉煌,中央先后任命31位副总理辅佐他

华国锋时期,领导阵容辉煌,中央先后任命31位副总理辅佐他

文史旺旺旺
2025-11-07 20:03:05
相差六岁,又是刚升职不久,条件简陋,医用护垫反成了奢侈品

相差六岁,又是刚升职不久,条件简陋,医用护垫反成了奢侈品

花心电影
2025-11-07 10:08:47
2025-11-09 03:20:49
与癌共舞论坛 incentive-icons
与癌共舞论坛
科学抗癌知识与患者经验分享
885文章数 4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到野猪吃得满嘴流油 赛事方回应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到野猪吃得满嘴流油 赛事方回应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古二再度放料!秦雯王家卫吐槽出现新人物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特斯拉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28.85 万元

态度原创

教育
亲子
房产
家居
时尚

教育要闻

数学不难,难的是“愿意思考”

亲子要闻

权威医者说|“备孕夫妻”饮食小技巧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五十多岁的女性秋季别瞎打扮,这3个技巧实用还时髦,快收藏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