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2025全球妇女峰会# 刷屏,官方推了一组海报:张桂梅贴满膏药的手、孙颖莎磨出老茧的手、王亚平戴着航天手套的手……有人评论“看哭了”,也有人说“又是鸡汤”。我翻来覆去把图放大,心里只剩一句大白话——这哪是手,分明是一双双把日子掰开揉碎、又捏回成型的“日常武器”。
先说我妈。五十岁以前,她的手冬天裂口子,夏天起碱泡,因为要在菜市场搬冬瓜,一根瓜20斤,一天搬两百根。后来城管整治,摊位没了,她去给人擦玻璃,高空作业,手心被绳子勒得紫黑。我上大学那年,她拿这双手给我数学费,一共六千,数了四遍,手指头蘸口水,搓得哗哗响。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妇女能顶半边天”,其实就是“家里没退路时,她先顶上”。
![]()
再看我表姐,90后,抖音上教人开拖拉机。评论区冷嘲热讽:“女司机别祸害人。”她也不回,直接甩一条视频:单手挂挡,倒车入库,误差不到两厘米。第二天,邻村大爷排队请她耕田。她说不是想证明谁厉害,“就图个生计”。手把方向盘磨破皮,贴个创可贴继续干。晚上回家,还得给娃洗校服。我问累不累,她笑:“累啊,可地不等人,娃也不等人。”
所以,当我看到沈燕芬开无人机洒农药、吕玉霞边插秧边写田园诗,压根儿不觉得“高大上”,反而亲切——这就是身边的大姐、大姨、老同学,把平常日子过出了花。她们没空打拳,也顾不上“自我赋能”,先要把今天这块地翻完、这批娃哄睡、这颗药提炼完。等活儿干完,手已经比脑子先一步长出茧、口子、老年斑,可也就是这双手,把一家、一村、一国人,悄悄往前挪了半步。
![]()
有人爱说“女人要优雅老去”。可现实里,哪来那么多优雅?张桂梅贴膏药,一贴就是一整包,疼得睡不着,自己爬起来找粉笔;屠呦呦泡在实验室,溶剂把手背烧得通红,拿凉水冲一冲继续摇瓶子;维和女兵握枪,手心全是汗,枪托一滑就砸肿虎口,没人喊停,因为对面就是流弹。疼痛、老茧、伤疤,才是她们共同的“护手霜”。
我特烦一种文案:把她们捧成“女神”“仙女”,再配柔光滤镜。看似夸赞,实则偷懒——好像只要给光环,就不用理会背后的膏药、血泡、冻伤。可真正的尊重,是把她们拉回地面,看见那双手咋夜以继日地干活,再问问自己:我能帮点什么?哪怕少一句风凉话,多一次下单、一次转发、一次让座,都是实在的分担。
写到这儿,我低头看自己的手——敲键盘敲得指腹发扁,没茧,也没口子,心里却发虚:如果哪天家里需要我扛冬瓜、开拖拉机、贴膏药,我能不能像她们一样,一句怨言没有,先把事扛起来?答案不一定好看,但我知道,只要还有这些手在前面铺路,我就不好意思躺平。
![]()
妇女节的鲜花可以收,红包也可以领,但别只停留在“女神”二字。下次再看到张桂梅们、孙颖莎们、王亚平们,先别急着感动,想一想:我们能不能让下一双“妇女的手”少贴一张膏药,少磨一个血泡,少受一次冷眼?如果可以,那就从今天开始——把赞美落到实处,把尊重放到日常。毕竟,她们的手,托起的从来不只是自己,还有我们所有人。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