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凝固时光的历史见证,老照片是历史最直观的“视觉档案”,它以静态画面定格特定时空的细节,让抽象的历史叙事变得可感、可触。进而能够弥补文字选择性叙述的短板,保留一些被忽略的生活切片,更直观且生动地展现时代的印记。在我撰写推广介绍吉林市历史文化的文章时时,老照片既不断地向我输入海量历史信息,又在传递我的文字之际,丰富了读者阅读时的思绪,故而一直被我分外重视。
几年下来,得益于皮福生先生等前辈的积累,以及贾大为先生、邴赫先生、闻焱先生、张海川先生、苗韫识先生、孙鑫先生、陈强先生等多位挚友的无私帮助,让我有缘看到了大量各个时期吉林市的历史照片,比照相关文字记载,沉淀出一点小小的心得体会。因此也常有朋友让我协助考量辨析一些老照片承载的历史密码。
这其中辨析人物合影居多,单纯的景观照较少。由于是以人物为主,合影照中的背景建筑物处于次要地位,甚至被保留的只是一些“景观碎片”。特别是辨析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老照片时,困难并不比解放前的老照片少。于是眼中那些老照片上面既有我能认识查证的“已知”,也有让我欲罢不能的“未知”。在此选出若干发生在近期的一些例子,分享给愿意了解吉林市历史文化的朋友们。
![]()
![]()
有网友出示一张永吉县革委会的合影,询问背景建筑是在吉林市还是永吉县口前镇。1968年7月28日,永吉县革委会在吉林火车站广场正式成立,办公地址仍位于松江路原“宾宴楼”旧址(后为儿童医院和农行使用)。1970年2月9日,永吉县革委会办公地址迁往口前镇。1980年11月,永吉县革委会被撤销,成立永吉县人民政府。
照片中门楣处的窗子玻璃列数,大门的宽度、门廊式样等细节与宾宴楼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门垛,合影照为水磨石或水泥罩面,而宾宴楼的门垛为小砖叠砌。故而基本肯定合影照片的背景应该是口前镇,即拍摄时间为1970—1980年间。
![]()
有网友出示一张船营卫校的毕业合影,询问这所学校在哪里。“船卫校”似乎为船营区卫校,在史料中并没有发现这所学校的记载,但合影背景中的苏式建筑应为三医院(今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诊疗楼。因此去《吉林市卫生志》中寻找,在中专教育章节发现八十年代初,三医院曾委培了若干批学员。其中在1982年6月,受吉林省卫生厅的委托,招收1966年以前的中专毕业的医士76名,培训1年。与照片中1983年(该网友认为是1963年,因人物服饰有时尚西装,与六十年代情形不符,故应为1983年)11月拍摄毕业合影的时间相对应。
![]()
有网友出示一张桥梁风景照片,询问是否背景工厂为吉林热电厂。因吉林热电厂位于松花江大桥的桥北端东侧,且早期没有那种粗大的冷却塔,加之烟囱的式样和数量也不对,故而判定不是吉林热电厂。除此之外,桥梁的栏杆式样与松花江大桥的栏杆不同,更进一步肯定了此照片背景工厂不是吉林热电厂。
![]()
![]()
如今,辨析老照片是我重要的学习方式和业余乐趣,为了读懂一张照片,我需要查阅很多文字资料,反复比对现有的图片信息,许多新知识就此涉猎,潜移默化中也让严谨的求证态度得到了强化。这也让我越来越沉迷于求证出结果的欣喜。
当然,也有许多照片背后的信息还没有被辨析解读出来,如日本画册《从军》中出现的吉林警备司令部平房、吉林O师团司令部楼房等历史建筑物,还不知道位于哪里;一些建筑物背后的历史,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如天津街上昌邑三联合医院诊疗楼的最初使用者,天津街老昌邑区委楼房的最初使用者等等,就没有一点头绪。不过我始终相信,只要追昔探古的好奇心不丢,所有的问题在今后都会有所解决。
期待与更多的朋友一起辨析老照片,探寻并推介老照片背后的吉林往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