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美国布局巴基斯坦:双管齐下瞄准战略要地
近期美国在巴基斯坦的战略动作,让关注全球地缘格局的观察者们纷纷聚焦南亚。
几个月前,美国在巴基斯坦同步推进两项关键计划,每一步都紧扣地缘利益。
在距离中巴合作核心项目瓜达尔港仅 112 公里的帕斯尼镇,启动新港口建设工程。
![]()
与巴基斯坦政府签署协议,敲定价值 5 亿美元的稀土合作项目,试图在资源领域寻找新的突破口。
了解 “一带一路” 布局的人都知道,瓜达尔港对中国能源安全与国际贸易意义重大。
此前《中国日报》曾专题报道,依托瓜达尔港的货运航线,中国从中东进口石油的航程可缩短近 3000 公里,每年为国内能源企业节省的物流成本超过 10 亿元。
![]()
同时还能规避马六甲海峡的运输风险,美国选择在帕斯尼建港,距离瓜达尔港如此之近,意图很明确 ,通过分流货运量,削弱中国在该区域的物流主导权。
而稀土合作的背后,是美国长期以来的 “资源焦虑”,全球稀土产业链中,中国在开采、加工环节占据超过 80% 的市场份额,美国高科技产业与军工领域对稀土的依赖度极高。
此次与巴基斯坦合作,美国显然想通过多元化供应渠道,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为其 “印太战略” 提供资源支撑。
![]()
面对美国的主动出击,外界普遍预测中国会采取经贸反制或外交斡旋的方式回应。
但中国的应对却跳出常规 —— 耿爽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直接提出,应将频繁威胁中巴经济走廊安全的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分支,正式纳入安理会制裁名单。
这一提案看似针对恐怖组织,实则是精准切入美国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招,瞬间打破了美国此前营造的优势局面。
![]()
中国提案的三重破局力:利益绑定、标准揭穿与伙伴巩固
这一提案首先让美国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巧合的是,美国新港口与稀土项目的核心区域 ——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正是俾路支解放武装活动最频繁的地带。
巴基斯坦安全部门今年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仅上半年,俾路支解放武装发动的袭击次数就比去年同期增加 30%。
过去两年间,该组织制造的爆炸、枪击事件已造成 200 多名无辜民众伤亡,其中还包括多名在巴工作的外籍人员。
![]()
巴基斯坦主流媒体《黎明报》去年曾深入俾路支省采访,报道中提到,该省多个城镇因武装袭击陷入恐慌,学校长期停课,商铺不敢营业,当地民众不得不白天闭门不出,经济与社会生活近乎停滞。
中国在联合国提出制裁提案,实则是向美国传递清晰信号:若想在俾路支省推进投资项目,必须先解决当地的安全隐患。
![]()
要是美国为了阻挠制裁,继续对俾路支解放武装的威胁视而不见,其在当地的港口建设与稀土开采项目,随时可能成为袭击目标。
不仅项目进度会严重滞后,还需投入巨额资金加强安保,原本计划的收益将被不断攀升的安全成本吞噬。
就这样,中国通过提案将安全问题与美国的实际利益牢牢绑定,让美国在 “维护战略布局” 与 “保障投资安全” 之间难以抉择。
![]()
这一提案还彻底撕下了西方在反恐问题上的 “双重标准” 面具,今年 8 月,美国国务院曾专门发布公告,将俾路支解放武装列为 “恐怖组织”,理由是该组织多次制造暴力事件,严重威胁地区安全与平民生命。
可仅仅一个月后,当中巴首次在联合国提出制裁该组织的提案时,美国却联合英国、法国投下反对票,以 “需进一步核查” 为由否决提案 —— 其背后的原因,正是担心制裁会影响美国在巴基斯坦的战略布局。
![]()
耿爽在安理会发言时,直接点破这一矛盾:“反恐不应成为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能因短期利益而对恐怖组织选择性忽视。”
这番话让在场的各国代表清晰看到,美国所谓的 “反恐立场”,本质上是服务于自身战略需求的双重标准。
![]()
局势推演:美国陷两难,中国后手尽显
如今国际社会最关心的,是这场地缘博弈的后续走向,印度媒体对此给出了独特解读,将联合国提案暂时搁置的结果称为 “印度外交胜利”,认为这是印度在南亚影响力的体现。
但这种解读显然忽略了关键事实 ——2023 年中巴首次提出制裁提案时虽未成功,但 2025 年仍坚持再次提交,这种 “不放弃” 的态度,恰恰说明两国制裁俾路支解放武装的决心从未动摇。
![]()
更重要的是,随着美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不断增加,其与俾路支解放武装的矛盾必然会持续升级。
此前该组织的袭击目标主要集中在中巴合作项目,可一旦美国港口与稀土项目落地,这些投入巨额资金的设施,很难不成为新的袭击对象。
去年巴基斯坦安全专家在接受《外交政策》杂志采访时就预测,“美国在俾路支省的投资越多,成为恐怖组织目标的概率就越大”,届时美国想回避都难。
![]()
当前美国正陷入典型的 “战略两难”:一方面,印度是其 “印太战略” 的核心盟友,美国需要通过支持印度在南亚的立场,巩固双方合作。
另一方面,在巴基斯坦的投资是真金白银的战略投入,若因安全问题受损,不仅会影响美国企业的利益,还会削弱其在南亚的战略可信度。
![]()
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让美国在应对俾路支解放武装问题时始终犹豫不决,而中国早已布下后手,从实际行动与国际共识两个层面推进破局。
在反恐行动层面,中国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建立了三方反恐合作机制,去年三国警方就曾联合开展 “利刃行动”。
在俾路支省与阿富汗边境地区,成功端掉俾路支解放武装的 3 个训练营,抓获 47 名恐怖分子,缴获包括火箭筒、爆炸装置在内的大量武器。
![]()
这种务实合作直接从源头减少了袭击风险,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在国际层面,中国持续在联合国框架内推动共识,通过与发展中国家、非洲国家的外交沟通,目前已有 23 个国家明确表态支持中巴的制裁提案,其中包括埃及、南非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中国还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呼吁各国警惕 “反恐政治化” 倾向,逐步构建起反对双重标准的国际统一战线。
![]()
从全局来看,美国最初在巴基斯坦的布局,看似抢占了地缘博弈的 “先手”,但中国以联合国提案为切入点,将竞争焦点引向美国无法回避的 “安全” 与 “信誉” 两大核心问题。
未来,无论全球格局如何变化,中国都会继续以 “一带一路” 为纽带,与合作伙伴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安全稳定的国际秩序,让合作共赢的理念在更多地区落地生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