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刘兰允 雷晓珂
金秋十月的大别山,层林初染秋意,山雾间沁着凉意,中铁十五局信阳30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施工现场,建设者们正以“造梦者”之姿,在地下180米处雕琢着全球唯一在建的300MW级全人工硐室储气库,让绿色能源的梦想在山野间扎根。
中铁十五局信阳30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管理团队在项目经理张贵仓带领下,面对地下工程的复杂难题,项目部参战员工昼夜攻关:为破解硐室挑顶难题,团队创新采用“先穿后挑、交替开挖”方案;为保障储气洞二衬质量,引入“钢内衬组圆工装+智能化内外支撑体系”一次成型技术,推行“首件制”与“双负责”制度,使工程质量一次验收通过率始终保持100%。项目总工程师梁保华也是团队里的中流砥柱。面对复杂的技术难题,他带领技术团队反复钻研,从地质条件分析到施工工艺优化,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在他的主导下,项目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确保工程按照科学、高效的路径稳步推进。
这支“造梦天团”里,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密封层施工准备阶段,现场技术人员鉴定校验测量定位工器具,为“数字化组圆+液压定位”工艺的精准实施做好数据准备。为守护地下储气库“零泄漏”的生命线,焊工考试上岗,焊接作业依托“热处理+质量追溯系统”,对每条焊缝进行全过程、可追溯的精细化管理。安全巡查员穿梭在工地各处,通过“一岗四格”把“方案、作业、管理、应急”四大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如今,3号储气洞室隧道开挖初支结构已全面完工,这座地下“巨型充电宝”正加速构建。未来,它每年将发出4.2亿千瓦时电能,点亮35万户家庭的灯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